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4-06-29 04:54陈波周志辉邢云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陈波 周志辉 邢云

摘要:本科生科研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而科研学习投入是衡量本科生科研学习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通过对某地方高校424名有科研学习经历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学习投入呈现中等偏低的水平,且存在年级差异;导师与同伴支持、院校信息支持及角色挑战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为提升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质量,从院校改进视角提出如下建议:夯实研究基础,培养和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完善指导者体系,提升指导与反馈质量;丰富信息资源,改善研究环境。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本科生科研学习;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4)03-0009-08

一、问题提出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本科生科研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被誉为高校“十大高影响力实践”[ 1 ]。教育部自2006年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简称“大创”)试点工作以来,高校陆续推行和发展一系列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本科生科研实践不断得到推广与普及[ 2 ]。本科生科研指“本科生主动参与到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问题的探索中”[ 3 ]。相关研究探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指出大学生参与科研能促进自身认知水平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4 ];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技能,促进专业社会化及未来道路的选择[ 5-7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本科生科研学习过程,相关研究指出,科研学习投入状况是本科生科研收获的主要影响因素[ 6 ]。科研学习投入也成为衡量本科生科研学习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而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受院校环境影响较大[ 8 ],已有研究表明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素质不高[ 9 ]。因此,厘清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学校学生科研学习质量的提升及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科研学习投入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趋向:其一,以学生参与理论为视角,将科研学习投入界定为在科研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其内涵包括科研学习投入时间、科研任务的认知挑战度及与重要他人互动频率等方面[ 6 ]。其二,借鉴工作投入理论,将科研学习投入界定为在科研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投入程度或水平[ 10 ]。本科生科研本质上是一种高级学习形式[ 3 ],不仅需要外显行为的积极主动,还应包含对科研探索的积极情感及批判性思考等认知策略的参与[ 8 ]。鉴于此,本研究借鉴第二种界定方式,其中科研认知投入指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采取的认知策略和批判性思考,包括常思考什么是好的研究,常围绕科研活动提出问题促进思考,积极探究高质量期刊文献如何做研究,主动评价自己或他人研究的合理性;科研行为投入涉及科研实施过程,包括独立提出研究问题,围绕研究主题搜集整理、阅读总结大量文献资料,深入引证相关文献数据/设计重复实验进行论证,形成观点;科研情感投入指面对科研活动任务时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感受到科研活动过程充满乐趣,乐于挑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面对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充满好奇心。

已有文献将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作为自变量,重点探讨其所产生的效能[ 4-7 ],而将科研学习投入作为因变量来探讨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群体。如袁倩指出导师的自主与情感支持、同伴的榜样及任务支持对硕士生科研学习投入具有更大的预测效应[ 8 ];蔡军研究了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指出导学关系通过影响博士生的自我科研效能感进而影响博士生科研学习投入的过程[ 10 ]。个别研究从支持性因素、挑战性因素及个人背景特征三方面初步探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影响因素。如郭卉等指出,不同院校环境下的本科生在科研参与次数上存在差异[ 6 ];隋俊宇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指出影响工科本科生科研学习的主要挑战性因素与支持性因素分别为角色挑战及院校信息支持[ 11 ],但未能深入探讨各因素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的作用大小。

鉴于此,本文以某地方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科研学习投入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影响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本研究涉及的科研活动主要指地方高校本科生就读期间参与的各类科研活动,既包括本科生独立开展的科研项目,也包括本科生参与教师或其他同伴主持的科研项目,如大创项目、学术竞赛及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

二、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既有研究成果在探讨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上形成了一定的观点,为本研究分析框架及问卷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从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及行为投入三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及群体差异性,并以学生个人背景特征为控制变量,从挑战性因素及支持性因素两方面将角色挑战、院校社会支持和院校信息支持三类因素作为自变量,以科研学习投入为因变量,重点分析上述因素对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的具体影响,分析框架见图1。

(二)研究对象

对某地方本科院校456位参与了科研活动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题目选项全部雷同问卷32份,获得有效问卷424份,问卷有效率为93.0%。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借鉴已有文献资料,并结合访谈调查,从个人背景、科研挑战性因素及支持性因素、科研学习投入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个人背景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型3个变量;科研挑战性因素主要收集角色挑战的数据信息,即考查学生感知的科研活动任务负重程度,涉及科研活动的负荷大小、研究任务量、跨学科或专业情况、感知的专业理论基础等方面,共5个题项;支持性因素主要从院校社会支持及院校信息支持两方面收集数据信息,其中院校社会支持指的是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所感知的来自导师及同伴的支持质量,涉及导师的指导反馈是否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以及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否常与同伴探讨研究相关问题,同伴在科研遇到困难时是否鼓励支持科研活动的开展,共9个题项;院校信息支持指的是学生所在院校所给予的促进学生顺利实施并完成科研活动,形成科研成果的途径、资源、平台及软硬件条件,共5个题项;科研学习投入从认知、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收集数据信息,共10个题项。角色挑战、院校社会支持、院校信息支持及科研学习投入采用了李克特4点计分量表(“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越符合题目所表述的情况。

2.问卷质量分析

利用SPSS24.0将调查样本随机分半,形成2个样本子集,子集1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N=204),子集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N=220)。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各分量表KMO值均大于0.8(0.892-0.962),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0.001,适合作因子分析,总方差解释率均在60%以上(67.90%-87.82%),因子载荷均在0.6以上,说明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各题项可以作为对应分量表的指标。各分量表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0.892-0.962)均高于0.7的标准,说明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程度高。

三、研究结果

(一)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及差异比较

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均值及各维度均值均显著低于中间水平(中值为2.5),说明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中等偏低。群体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科研学习投入及各维度均值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大四学生的科研学习投入及各维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而在性别及专业类型上差异不显著。数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4。

(二)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存在年级差异,因此控制年级这一背景变量(区组一),采用分层回归分析,依次将角色挑战(区组二)、院校社会支持(区组三)及院校信息支持(区组四)放入回归模型中,以科研学习投入均值为因变量,重点探讨上述三方面因素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在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之前,对残差独立性及自变量多重共线性进行诊断,结果显示回归模型残差检验的Durbin-Watson值为1.818(1-3),说明残差间相互独立。模型各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值介于1.002-2.636之间,小于临界值10,提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年级这一背景因素前提下,模型中各变量共解释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45.4%的变异量,其预测效应中等偏大[ 12 ],且各自变量对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效应均具有显著性。

分析各模型中自变量解释力的变化发现,加入新的自变量,都会促使原有自变量的解释力有所下降。另外,将各自变量都带入模型考察各自变量影响效应大小,发现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影响效应最大的是院校的信息支持及导师支持,其次是角色挑战,而同伴支持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小。

四、讨论与建议

(一)结果讨论

1.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中等偏低

研究发现,所调查的高校本科生在科研认知、行为及情感投入水平上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参与科研的主要动机有:获得学分(350次,25.9%)、丰富个人阅历(289次,21.4%)及利于毕业就业(237次,17.6%),而选择对学科领域的兴趣(41次,3.0%)、培养创新及科研能力(116次,8.6%)及为读研做准备(65次,4.8%)的人次较少。这说明地方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因素主要由结果引导,对科研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有所欠缺。所以,设法提升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直接兴趣,有利于增强其科研学习投入。

2.社会支持特别是导师支持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具有重要预测作用

本科生科研活动中主要的社会支持来自于导师和同伴。地方高校学生整体科研能力水平相对薄弱,教师指导是本科生科研的本质之一[ 6 ],在科研行为参与上学生更需要导师的直接指导。以往研究多采用师生互动频次及指导时间来衡量导师支持力度,研究结果未达成一致。本研究通过测量样本所感知的导师指导与反馈质量来衡量导师支持,设置了五个问题:“通过导师的指导反馈我知道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导师的指导反馈我知道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导师的指导反馈促使我去钻研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导师指导反馈我知道如何改进下一步研究工作”;“与导师的交流让我充满成就感”。研究证实,地方高校本科生感知的导师指导反馈质量越高,其科研学习投入水平也越高。这说明,在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训练中,导师有效的指导与反馈能大大提升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而相关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科研训练中,教师指导呈现出被动性特点,教师指导动机受到规章制度、学生表现、教师需求及参与类型等多方因素的交互影响[ 13 ]。本研究也发现,约1/3数量的本科生认为导师的指导与反馈未能促进自身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反馈作用,必须构建完善的指导者体系及健全的保障机制。

3.角色挑战正向预测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角色挑战能正向预测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表现为体验的角色挑战越大,其科研学习投入水平越高。相关研究指出,从事挑战性任务是本科生科研的另一个本质表现,科研任务认知挑战度对学生研究能力和学术技能获得具有重要意义[ 6 ]。一名省级大创项目主持人在访谈中谈到:“最难的一步,就是迈出第一步”。为了顺利结项,其自主学习了python课程,提及挑战时,她说道:“需要克服懒惰心理,坚持一个想法:既然开始了,就应该坚持下来,不要放弃。”这正好证明,对未知科研挑战的预判可以成为本科生踏入科研领域的绊脚石,而真正迈入科研领域,迎战各种挑战的过程也是突破自我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

4.院校信息支持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的影响

研究发现,院校提供的信息支持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分析各题项,提供良好的合作机构、交流展示平台、训练机会及硬件支持更有利于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的提升。调查样本数据显示,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率不高,且参与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为大创项目(257次,37.1%)和学术竞赛(174次,25.1%)。上述两类项目虽然有较为系统的制度保障,但因其支持力度及范围的局限,受益学生人数绝对数量少。高校作为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于一身的机构,需要依托其他培养渠道,利用专业课程、教师科研项目及社会调研等科研活动机会,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情感,发展学生对科研的直接兴趣。

(二)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中等偏低;角色挑战、导师支持与同伴支持、院校信息支持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为提升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质量,从院校改进视角提出如下建议:

1.夯实研究基础,培养和提升学生学术素养

研究证实了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偏低,参与科研的动机主要由结果驱动。高校一方面除了设置专项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外,还应利用课程教学、教师的科研项目来吸收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全方位培养学生学术素养。例如,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布置文献查阅及评述等作业任务,逐步训练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及批判思维;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方式,将现实问题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布置小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训练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学术素养。美国高校甚至专门开设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的配套课程,组织学生完成有挑战性的科研任务,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14 ]。教师科研项目则是师生双方互惠互利的有益合作[ 15 ],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既能实践具体科研流程,提升科研学习投入水平,又可减轻教师指导工作与自身科研工作压力冲突所产生的矛盾。另外,学校可以将学生暑期社会调研任务与专业课程教学及教师科研任务相结合,形成统一体,增强社会调研任务的实践价值。

2.完善指导者体系,提升指导与反馈质量

院校、社会支持尤其是教师的指导与反馈质量对学生科研学习投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导师指导动机受规章制度、学生表现、教师需求及参与类型多方因素影响。首先,需要建设完善指导激励制度,将本科生科研指导工作与绩效考核及职称晋升相结合;同时建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吸收本科生参与并协助自身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教师科研指导意愿。其次,明确教师在学生科研活动中的角色功能。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功能和相互促进作用,因此,本科生科研中的教师既是助学者与学习者,又是促进者与指导者[ 16 ]。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提出合适的挑战性任务,帮助学生细化科研任务,由简入难,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训练研究方法及能力,熟悉科研流程,减少“打酱油”现象的发生。第三,发挥同伴支持的作用。指导教师可以利用项目资源优势,组建学生科研小组,并建立传帮带制度,由小组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成员协助新成员成长并逐步融入科研小组。

3.丰富信息资源,改善研究环境

提供良好的合作机构、交流展示平台、训练机会及软硬件支持有利于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的提升。首先,地方高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通过横/纵向项目将企事业单位遇到的真实问题引入高校研究中,带动在校学生科研训练。其次,尝试开展学生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学术交流群,畅通信息,方便学术交流。第三,改革研究方法类课程教学形式,增加其实践课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建设一批研究方法类线上通识课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基础设施是学生开展研究的必要保障,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设备等硬件条件的完善,更能促进学生科研训练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通过对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经历的调研,发现地方高校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整体上呈现出中等偏低的水平,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过程中体验的角色挑战、院校社会支持及院校信息支持均对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具有较大影响力。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的重要基地,应通过设置挑战性任务,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科研环境,促进本科生科研学习投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Kuh G D. 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What they are,Who has access to them,and why they matter[R] Washington, DC: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2008.

[2]郭卉.本科生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6.

[3]孙荪.本科生科研:意蕴、价值与制度化路径——基于美国的经验[J].江苏高教,2018(7):66-69.

[4]李湘萍.大学生科研参与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129-147,191.

[5]郭卉,韩婷,余秀平,等.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收获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的个案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2015(6):59-66.

[6]郭卉,韩婷.大学生科研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9(6):60-69.

[7]蔡红红,姚利民.人文社科本科生科研效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3):73-81.

[8]袁倩.校园社会支持对硕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9]吕健,朱明.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科研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S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98-103.

[10]蔡军.导学关系对博士生科研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8.

[11]隋俊宇.工科本科生科研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属某高校为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7,29(6):126-132.

[12]Cohen,J.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 ed.)[M]. 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8:413-414.

[13]鲍秀秀.教师指导本科生研究项目的动机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14]郭卉,韩婷,黄刚.科研实践共同体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团队中的学习经历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42-47.

[15]李黎,连达军,陈国栋.利用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测绘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J].测绘通报, 2018(12):148-152.

[16]谭小熙.本科生科研中的教师角色:建构主义视角[J].教学研究,2018,41(4):40-44.

猜你喜欢
学习投入调查研究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人际互动的中介效应
建立中职课堂规则,提高学习投入效率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五年制大专生学习投入分析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