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通 杜佳妮
摘要: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结合新时代思政教育改革要求,从专业特色和学科定位出发,阐述开展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的背景和“五个聚焦”建设思路,分析思政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点与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探讨多种教学手段在课程思政环节的运用,探索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为同类型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ocial Practice Course of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tial Arts Education
Abstract: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key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onference and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e study expounded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ive focuses",analyz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nt, point and social practice course teaching,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ans in the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l that organically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social practice courses,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taking the social practice course of Wushu an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as an example, and starting from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ipline orientation,to provide reference advi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similar courses.
Key Word:University;Social practice;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ushu an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major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2]当前,各高校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中增设了社会实践课程,开设了社会实践必修课、选修课,并按照明确学时、学分标准、成绩评定要求,搭建完善的体制。基于此,如何在思政教育的开展中,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的深度结合,从而实现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的价值引领,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育人的目的,正是当前思政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关注的要点。只有在课程教学中,立足专业特色,站稳学科定位,融入思政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本文围绕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的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社会实践类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多维度探索,提出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等,亦为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提供参考。
1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背景
社会实践课程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实践类综合课程。将社会实践贯穿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技能习得、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育人全过程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文化自信、国际视野的武术继承者、传播者、研究者[3]。这一课程和学科专业之间密切关联,表现出强烈的思政属性。能够实现思政元素更良好地在课程中的融合,由此促进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帮助学生建立目标,增强学习信心,找到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践活动体系的全过程、全方位,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多样化,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育人目标,也能够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实践中历练,提升知识转化、运用和创新能力,将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2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
针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提出 “五个聚焦”思路,由教学目标、知识点、融入点、采用的方法、评价的五维探索社会实践课程思政建设所采用的方法。
2.1聚焦思政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协调
课程思政是以“三全育人”为目标导向,不同学科或专业,对于育人内涵的目标点均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学科仅仅是载体[4]。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且强调学生自主通过武术技艺展示与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服务社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培养目标设置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历史人文”为五个维度,实现将武术在社会实践中与“三全育人”体系的有机融合。
在社会调查方面,通过开展武术历史、武术教育、武术文化、武术传播、武术训练以及传统武术的健康促进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项调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实际,让学生能够了解现实国情、社情、民情,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志愿服务方面,通过公益合作伙伴、社区街道、敬老院、农民工子弟学校、留守儿童学校,开展乡村艺术支教、武术艺术进校园、武术表演、武术养生等活动内容,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真抓实干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敬畏感、责任感,展现大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奉献的精神,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氛围;在社团活动方面,通过武术公益社团、博物馆讲解、武艺才艺展示、武术夏令营、武术表演团等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凸显武术专业学生服务社会、传播武术文化的作用;在创新创业方面,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打造,激发学生将武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并勇于探索、发现新知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在历史文化维度,通过武术思政金课、校园大师剧展演、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讲堂等活动载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习武先习德”的武德育人理念,提炼中华武德的基本精神与新时代的要求,厚植爱国情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争做“自强不息行天下,厚德载物立人间”的武术人。
2.2聚焦思政教学知识点与学科专业背景相融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既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接体育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课程具有开展思政教育的先天优势,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是通过对思政教案的挖掘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和理论课程划分开来,以免出现内容太过思政化的情况,导致混淆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角色定位。
基于思政案例构建,选择和学科背景、专业更接近的内容[5]。例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将武术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从实践中学习新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思想觉悟和品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不断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荣誉感[6],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精神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关心与关爱,真正通过武术项目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聚焦思政融入点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
结合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显著性行业特征、价值性及培养的侧重点,故此,要求在进行思政融入点设计时,要求将教学工作和理论密切地结合起来。整体而言,武术类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应将思政融入点和理论相结合起来,深挖其中的关联性,由此促进价值引导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实践教学和思政的合理过渡,进而在无形之中发挥育人功能。如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武术乡村艺术支教、武术艺术进校园、武术进社区等生动的第二课堂实践课,运用自身武术专业的特长,帮助改善、提高大众对武术艺术的认知和艺术素养,传播武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了学生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对专业的敬畏感、责任感,更有利于在弘扬武术精神,传播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助推良好的社会风气与氛围的形成。
2.4聚焦思政教学方法与课程教学方法相适应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虽然面向的是传统体育、教育行业,对此,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持续的创新。避免枯燥的纸上谈兵,运用丰富的现代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实现创新目的。
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四个结合”的课程体系,保障课程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一是校内校外相结合。校外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平台,校内实践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能力,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大学生知识成果转化能力的现实应用,保障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实践育人的共同目标[7]。二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学生为主题,引导学习为主要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第二课堂教育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形成自主创新思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第二课堂采取不同形式的内容,对层次不同的学生予以培育,对于提升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三是集体组织和自主实践的结合。前者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方向掌舵,积极协调、整合学院的社会资源支持、保障学生社会实践能够顺利进行[8]。而学生的自主实践的过程,通过对社会的了解、各项能力的提升、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方面,促进学生从实践中践行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四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以热点讨论、实践活动设计与编排、互动答疑、实践活动宣传等方式进行指导[9],线下则主要对实践活动的整体方案与内容进行重点解析,小组讨论。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建立网络与课堂互动机制,提升教师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体系,增强实践活动的互动吸引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线上自主设计实践活动的能力,线下增进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对实践活动有更深的体验与感受。
2.5聚焦思政教学评价与立德树人目标相匹配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育的补充,或者说是延伸。有助于良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方式。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不仅仅专注理论知识考核。思政教育相对传统教育而言,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体现在:改变了学生评价结构,而非简单的理论认知。一是课程思政教育主要考察的是价值层次的问题,不宜进行粗暴的书面考试。二是课程思政不可以和思政理论课之间划等号。因此,也不可以直接借鉴后者的评价方式。既要采取合理的教学评价,以评估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是否获得提升,又要规避频繁的评价导致加大学生的负担来的抵触思想。同时,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充分地激发出来。主要表现在:实践活动以学校组织、安排为主,学生很少参与组织中,导致出现了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学生参与活动发现和专业不符、活动等级较低等,对其帮助不大,造成学生参与度不高、体验感较差、获得感较低、实践成果转换不佳等问题,局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社会实践类课程思政设计时,应注重丰富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载体与平台,多维度的打造项目化的学生实践创新团队。建立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动考察、奖惩、评比、评估机制。通过层层把关,切实保障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育心的效果。
3结语
新时代下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培养,应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将思政教育和课程相结合,实现对学生无声滋养的目的。对于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社会实践等体育类社会实践课程来讲,在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中,要求聚焦课程思政和培养目标、学科背景、课程知识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维度。立足于此,要求教师坚定政治意识,深层地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全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地分析学情,达到知识的传递和价值的引领,由此实现思政评价和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产生合力,以推动课程思政的不断改革,满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2023-11-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0036447884a.
[3] 郭玉成,丁丽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M].人民体育出版社,2021.
[4] 明付仁,任少飞,欧阳卫平.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9(09):35-38.
[5] 李丽丽,黄琪,汪宁,等.中药药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以麻黄药理作用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3,9(09):97-100.
[6] 范峰,李守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设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6):86-92.
[7] 张俊,蒋丽.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02):255-259.
[8] 胡智林,崔睿.以习近平总书记实践育人重要论述为遵循做好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J].高校共青团研究,2020(Z1):202-207.
[9] 孙志蓉,张子龙,魏胜利,等.思政教育融入中药资源学课程的教学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