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艾吉
摘要:本文以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传承为背景,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进校园的时代价值,提出了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发展路径。以此为指引,文章综合研究认为云南要立足实际,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优势资源,构建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及坚定文化自信等更加广阔的发展格局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路径;
Research on Yunna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Entering Campus in the New Er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ssemin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faced by Yunnan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the campu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analyzes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the campus in the new era. Guided by this,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Yunnan should be based on reali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nd build a broader development pattern to promote national unity, border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to promote the work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on campus.
Key Words : New era;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 Cultural heritage ; Development path ;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学校体育内容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独特精神特质、文化内涵、重大价值,对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体育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雄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守土固边等方面作用显著。本文对云南多地大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对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路径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思考。
1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现状审视
1.1 政策支持力度大,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发展成效显著
2019年,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及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均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传统体育推进工程,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探索建设学校中华传统体育基地,推动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格局,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加强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体育在校园绽放光彩。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2021年,云南省先后印发《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及云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均鼓励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促进校园体育特色学科建设,并要求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元素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培养民族体育项目后备人才。
中央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共认定了包括云南师范大学(民族健身操)、云南民族大学[蹴球、藤球(交流项目)]、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龙舟)、红河学院(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独竹漂)等学校在内的17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65所中小学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近百所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诸如白族霸王鞭健身操、藏族健身操、拉祜族健身操、哈尼族健身操等民族体育活动也融入到了云南多所学校的课间、课外活动中。
1.2当前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面临的困境
虽然在政策的持续支持下,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成效显著,但仍需要持续不断的推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目前,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仍然存在缺乏支持和落实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多方协作机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持续挖掘和充分利用缺少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推进力度不深,学校体育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不突出,受社会、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存在着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导向,比较重视升学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而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认识重视不够,学校师生文化使命意识还有待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储备不足,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对专门人才有较高的要求,很多学校没有形成人才培养的综合机制;没有构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2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时代价值
2.1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内涵深刻、特质鲜明、形式多样、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传承及创造性创新性发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繁荣,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举措。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是紧跟时代步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校园传播和传承,并以学校为场域和文化教育阵地推进各族人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渠道。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氛围开放和谐、受教育人群集中、教学资源配置合理、教育教学方式多样、社会认可度高、家校教育联动发展条件优越等方面的优势,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至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有借鉴价值的精神内容和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激活其生命力[[1]],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转型,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蓄力;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2]],增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国家传播力和辐射能力,引导和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紧跟时代需求,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蓬勃发展。因此,云南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对持续促进各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联系和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2.2推动学校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思政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题材,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意识,丰富学生文化认知、增强文化修养、坚定文化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道德规范意识、艰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集体主义精神赋予了新时代学校思政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核心学科教学、实践课程教学、专项技能教学及课余活动的组织开展中,推动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拓展思政课程育人思路,进一步丰富学校思政教育内容,改善校园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各学科之间的尴尬处境,持续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3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凸显学校在传承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使命和担当
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而学校体育则是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丰富深邃,路径科学明确,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对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在承担民族传统体育身体运动技能及训练方法、引导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同样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规模化、专一化、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民族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发展,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助力解决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方式单一、传承人员不足等问题的关键途径。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其发展中需要经历不断地洗礼、融合、补充、拓展和完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延续生命力、对其进行现代阐释和发展创新,其蓬勃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进而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担负起的文化使命和责任[[3]]。
因此,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学校将碎片化、小众化以及近乎边缘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校教育统一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线上,在促进现代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互交流、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打牢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基础、培育民族体育产业发展自信、培养民族体育产业化人才、促进全民健康等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责任担当和被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
2.4繁荣校园文化,推动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学校教育促进文化传承,必须要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力量植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不断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与此同时,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的独特魅力,并以此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与文化认同感[[4]]。
学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是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其在与学校体育融合过程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逐渐建立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通过体育文化节、校园运动会、体育竞赛、体育讲座等多种形式所构建起来的体育氛围、体育行为及体育价值观、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可以推动校园文化持续繁荣。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可以延展文化教育的内涵、深度和广度,促使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显性与隐性的教育形式育人于思想上、育人于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2.5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认同的文化基础。云南地处西南边疆,4000余公里的边境线上生活着20多个民族,长期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民族团结的文化根基,在促进云南边境和平安定的过程中作用显著。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各民族体育文化在学校交流交融,使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熠熠生辉,并形成民族体育文化发展合力,可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政治功能、文化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及社会引导功能等将其文化内涵统一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上,助推边境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和加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稳定。
3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发展路径
3.1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发挥试点学校的发展示范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是持续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政治保障。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是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云南要继续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引导和管理,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实施、家庭支持和社会认可的协调合作机制,以大理州祥云县职业高级中学、玉溪市元江县第二小学等65所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为试点,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切实制定完善的政策落实、跟踪实施、成效反馈评价机制,建立学校传承转化为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可持续的文化传承连结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配置,打造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学校。
通过试点学校的发展情况,政府还应持续发挥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作用,组织开展好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优秀案例的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可度,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培养青少年对中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协作配合,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从原生环境向新的传承环境转变,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俱进。
3.2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学校在文化传承、创新和自强方面的教育上下功夫
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和根本途径,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最终价值旨归是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强化学校的传统体育文化育人理念[[5]],将学校建设为文化自信教育和新时代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推动学校在加强文化创新、重视文化传承、实现文化自强方面的教育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文化传承方面,学校的集中式教育汇集了来自各民族的青少年受教育群体,教育规模大、影响力大、传播力强,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可逐步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关注度低、社会发展基础日渐薄弱的状况,进一步提高云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知名度。文化创新方面,抓住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少数民族学生多、学生可塑性强、创新思维活跃等特点,学校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先进理念与时俱进。文化自强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最大的魅力在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不再是一种传统的技能认同,而是已经超越技能展现在了精神层面[[6]],青少年是未来发展的人才战略储备资源,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要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契机,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火遍云南多所学校的民族打跳、民族健身操、武术、舞龙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就是利用学校的教育阵地作用,引导和促使青少年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传统体育在校园的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在创新中提升文化自觉,在文化自强中坚定文化自信。
3.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与培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教学工作的推进者,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兼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实践和理论指导双重任务,专业要求高、工作难度较大,因此,统筹做好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多渠道、多元化培养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以政策形式保障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政府适时制定和出台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建设师资力量战略储备库、完善管理和培训体系、畅通流动机制、落实待遇保障和拓宽职级晋升渠道等,为各学校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提供政策保障。其二,发挥政府专门机构的人才管理和支持功能。与本地文旅局、文化馆、非遗文化传习馆、民族文化专门机构进行文化传承合作,聘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担任教师或进行师资联合培养。例如,如云南省武术协会承办的2023年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云南)师资培训班结合武术动作库技术动作开展武术段位教学和训练,培训了来自全省各地州的190余名教师,提升了参训教师的武术教学和训练水平,为武术进校园储备了师资力量[[7]]。其三,以赛代练,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自我能力提升。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大比武”、参加各类专业比赛和民族运动会,在竞争中找差距,在合作中促提升,推动教师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和实现自我价值。如云南省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个地州市(县)举办的民族运动会、大型民族节庆日活动等可以作为人才培养和挖掘的重要渠道。
3.4 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体系中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是云南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最重要途径之一,云南要立足本土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学校的体育发展氛围及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求,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体育课程。通过传统体育课程与人文教育课程的结合,创新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编写本土化的体育校本课程教材,将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教育理念融入体育课程中,使学校体育日益成为传承、发展和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主阵地,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体育锻炼能力提升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标准化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与此同时,要逐渐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不断的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例如,昆明市五华区韶山小学开办的“体育超市”纳入了武术、舞龙舞狮等具有传统特色的学校体育项目,还将武术列入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建设,并融入到了大课间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业余体育训练和锻炼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此同时,云南省依托武术协会等组织在推进各试点学校开展武术长拳、南拳、武术操等传统体育项目工作中,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年检,对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工作监督落实。
3.5依托帮扶高校教育资源,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发展的体育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深植在国家与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传承、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和平稳定及强化意识形态等方面意义重大,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云南省要充分利用部属高校托管帮扶、省内高校对口帮扶各县市的契机,充分利用帮扶高校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通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进一步缩小思政教育的区域性差距,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跨区域传播的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帮扶统一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上。例如,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对口帮扶云南省绿春县,通过在远程教育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对绿春县高级中学进行了思政教育帮扶,助力绿春县高级中学建设成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
充分利用高校帮扶优势的同时,还应持续鼓励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将体育思政教育融入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的这样一个持续递进的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打破壁垒、促进开放、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促进校园体育特色学科建设,将传统体育文化中“体育育人”、“体育育德”的精神内涵深植于学生的内心,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逐渐引导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8]],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共同培养民族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结语
云南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必须要强调文化认同、促进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同发展、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架构体系、持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纽带作用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云南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和谐稳定及坚定文化自信等更加广阔的发展格局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各项工作,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加快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进程,进一步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要让在校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和浓厚的氛围,自觉加入到文化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培养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 安丽梅.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逻辑理路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2):97-101.
[2] 赵信彦,周向军.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03):3-11.
[3]张占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政协报,2023-06-27(003).
[4]赵长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和途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10):90-91.
[5]钟秉枢,李楠.体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基本理念与具体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1):1-7.
[6]张云齐,郭立亚.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校体育具身化路径[J].民族学刊,2022,13(05):100-107+141.
[7]刘昕彤.云南武术进校园 涵养少年精气神[N].中国体育报,2023-12-19(02).
[8]姚宏杰,王晓燕.习近平“体育强国”战略思想与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J].中国德育,2020,(08): 31-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