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课外辅导负担。为实现此目的,教师可从内在提升与外在发展两方面入手,使作业设计环节得到全面优化。其中内在提升环节主要设计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夯实基础,顺利完成知识迁移;外在发展则主要设计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内在提升与外在发展有机结合,兼顾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收获更多知识,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一、全面解读新课标,明确作业导向
为使作业设计环节与“双减”政策更具契合度,教师需要在设计作业前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做出全面解读。教师首先需要通过解读课标明确作业设计方向。由新课标可知,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也需要在作业设计环节重点引导学生提升综合素质,避免传统作业设计中常出现的机械性、重复类作业,依照新课标与考试大纲为学生设计多样化作业,以此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推动“双减”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更新设计理念,丰富作业形式
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不同个体具备的智能优势组合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断更新自身作业设计理念,为学生设计更为多样化的作业,确保全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可在设计作业时融入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以综合能力为标准,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层,其中A层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为综合能力尚可的学生,C层为综合能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学生。教师可在设计作业时减少C层学生的作业量,稳定B层学生的作业量,精简A层学生的作业量,也可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鼓励各层次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内容,使因材施教的策略得到全面体现。在此类作业设计新理念的引导下,学生面对作业的畏难心理将得到有效缓解。除分层作业外,教师也需要设计情境式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不断完善作业设计的环节。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在“双减”政策下,为确保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与实施环节更具有效性,教师可从设计分层作业、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作业形式等不同方面入手。
(一)落实分层作业设计
1.划分层次
在对分层实施分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再依照考查结果实施分层,具体了解方式可由以下方面入手。
(1)课堂观察法:重点观察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具体表现,从学生对问题的反应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了解学生情况,进而对学生实施分组。
(2)访谈法: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充分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感受,同时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为划分层次打好基础。
2.设计作业
完成层次划分后,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在此过程中可针对同一道问题进行分层化,将其拓展为不同层次的作业内容。例如在八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同一个情境,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1)C层学生的作业设计
小明喜欢玩碰碰车,已知他的质量是20 kg,碰碰车的质量是5 kg。当小明坐上碰碰车后,碰碰车开始启动,以碰碰车为参照物,小明的运动状态是什么样的?
此问题相对简单,涉及的内容为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中的第一节“动与静”,即使C层学生也都对此内容具备一定了解。教师设计此类简单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面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信心,为学生后续学习提供一定保障。
(2)B层学生的作业设计
小明喜欢玩碰碰车,已知他的质量是20 kg,碰碰车的质量是5 kg,当碰碰车停下时,小明两只脚都站在碰碰车上。当小明与碰碰车底座的接触面积为a时,小明对碰碰车的压强是多少?
此问题涉及八年级第八章“压强”,B层学生能在稍作努力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本题,而C层学生中有能力者也可挑战此问题,总体而言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不大,同时既有情境能引导学生复习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后续投入探究。
(3)A层学生的作业设计
小明喜欢玩碰碰车,已知他的质量是20 kg,碰碰车的质量是5 kg。小明每天出门玩碰碰车后都会拎着碰碰车从一楼走到二楼,再走过5米长的走廊,然后回到一楼,再走上二楼,为了强身健体,他每天都要重复五次,一层楼高度为4米,求小明每天在五个循环中总共做功多少。
此题涉及八年级第十章“机械与人”中的第三节“做功了吗”,其中蕴含的内容计算与逻辑推理内容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对A层学生而言具备一定挑战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分层作业是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的结果,也是“双减”政策的理念。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相应地减轻其做作业的焦虑感,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极为有利。
(二)以作业拓宽学生视野
教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热衷于探索逸闻趣事,了解国际国内新闻等。物理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中蕴含的人文内容长期以来为人所忽视,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人文因素,将相关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有机结合,在作业中融入物理学史,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开阔眼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物理作业的趣味性。
1.在物理作业中融入中国物理学史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感受。
早在我国明代末期,手工业中已广泛使用简单的机械。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绘有许多机械构造图,记载了不少发明创造,如机械设计上用连续运动代替间歇运动以提高生产效率,在机械传动方面发明了绳索传动、链条传动和连杆传动等。“乃服”卷记载的脚踏式纺车和花机等机械,结构复杂,在当时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以明代的丝织技术来说,《天工开物》所总结的就有十几种织造工艺,生产各种花色的绫、罗、绸、缎、锦等,留下来的精美织品至今还使人们赞叹不已。
(设计意图:本项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与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充分了解物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物理作业中融入外国物理学史
例题: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是一个热爱科学且善于研究科学的人,他在1654年5月8日和助手当众把一个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真空,最后把气嘴上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四个马夫牵来十六匹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铜球仍是原封不动。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了哪些物理学知识?你在阅读了这个故事后有哪些感悟?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回顾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知识,在实验过程中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学生在完成此项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宽视野,丰富物理学知识,还能提升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动手验证所掌握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深入体验知识的来源,为后续学习物理的道路打下良好基础。)
(三)丰富作业形式
传统作业形式往往局限于书面作业,不仅形式单一,也往往存在一定的机械性与重复性,难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长此以往对学生发展较为不利。在提倡“双减”政策的新时代,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避免此类问题,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尽量丰富作业形式,为“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提供有利环境。
1.设计实践类作业
实践类作业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等方式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各类物理知识的来源。
例题:利用闹钟、真空抽气泵、玻璃罩等工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作业,证明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设计意图:此题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动手实践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先用闹钟定好门铃,再将闹钟放入玻璃罩,最后用真空抽气泵抽空玻璃罩内的空气。等待闹钟时间到时,学生发现真空玻璃罩内的闹钟响声很小基至听不见,说明声音需要借助空气才能传播。此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践行教材中的物理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确保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设计手工类作业
例题:运用你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在不同表面上所受的摩擦力存在差异,实验物品有拉力计、毛巾、光滑的铁板、木块等。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为学生提供的自主发挥空间相对较大,学生需要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毛巾、光滑铁板等不同实验物品搭建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再用拉力计系住木块,将其拉过不同表面,统计拉力计上的计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充分体验自主动手的乐趣,还能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的来源,同时提升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对后续学习与生活都极为有利。)
(四)完善作业评价环节
在传统的物理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占据评价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并不多,因而容易存在参与度不足等问题,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为避免此类问题,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业评价环节,以多种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在评价环节的参与度,确保评价更具有效性。
1.设计自评环节: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评价量表,包括“完成作业的态度”“完成作业的准确率”等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评价量表完成自我评价,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审视能力,使学生及时明确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有计划地完成后续学习。
2.设计同桌互评环节:同桌作为校园中的紧密关系之一,能在学习过程中彼此促进。因此,教师也需要积极利用同桌关系,鼓励学生完成互评,以此提升同窗之谊,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价,提升学生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是时代赋予义务教育阶段每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更多教学策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充分重视作业设计环节,提升作业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避免传统作业中的机械性、重复类作业,同时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物理学的奥秘,实施依托分层作业、融入物理学史、融入实践操作等各项作业设计策略,使“双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学生后续学习物理的过程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瓯市水源中学)
编辑:陈鲜艳
作者简介:侯利民(1983—),男,福建永泰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