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4-06-28 13:28李维军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李维军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法治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教育现状,提出“注入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引入历史典故,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注重课后实践,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等一系列实施路径,以期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法治思维、人文精神,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资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当下,部分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往往侧重现代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而有关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的法律思想、伦理道德观念等内容则一带而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且,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授课时倾向于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缺乏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创新策略。

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部分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往往依赖传统机械式的讲授方式,忽略了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程内容呈现出僵化和单一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外,部分教师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的教学视角,在教学中没有将政治认同、唯物史观、文化认同感、现代公民意识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的讲解中。

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中融入了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多数情况下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探讨与研习。而且,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面临对传统文化深层次价值和意义理解不足的问题。

以上种种不足导致学生难以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古人的传统智慧,最终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而言,诸如传统节日、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哲学思想等不但内容有趣,吸引眼球,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故事背后蕴含的情愫、哲思进行深入探索。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使课堂更加多元化。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节日庆祝等互动方式,学生能够在体验和实践中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2.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因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和案例能使抽象的道德概念、法治思想具体化,易于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寓言、成语和诗词等元素,将这些“宝藏”带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生动有趣的文化元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

3.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植根于中华儿女心中的核心价值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泱泱五千年大国悠久历史的载体,对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故事、英雄人物、重大事件等,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本质内核就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心灵底色,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因此,教师深入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的家国情怀资源,在新时代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无论对于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与更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

1.融入传统文化,扩展学生的知识空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但有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对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而且要具备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研究,从各种经典文学、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中提炼出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以礼待人”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引用《论语》中关于“礼”的教诲,再适当补充《礼记》《周礼》等国学经典对于“礼”的诠释,从而全方位地展示礼仪在古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讲述孔子、孟子等先贤的代表性故事,阐释“礼”的深层含义,如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强调的“仁爱”“尊老爱幼”等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古代社交礼仪的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古代宾客访问、尊长问候等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

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茶道展示、书法体验、古代礼仪知识竞赛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以礼待人”这一道德规范的理解。这样的互动式、体验式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学习中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成就,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还能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公民所需的

素质。

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学生不仅能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学到知识,还能培养文化自信,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入历史典故,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

历史典故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对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显著的效果。教师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合适的历史典故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对抽象的道德和法律概念,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师生之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扁鹊在师从兄长学习医术时,不仅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还体现出他对师长的尊重和谦逊的态度,这则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师生间相互尊重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这则故事,学生不仅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理解尊师重道,感悟勤学苦练的精神,还能学习到尊重他人、尊重专业的良好修养。

再如,教师还可以引入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普通的关于友谊的故事,它更是一段关于理解、信任和包容的传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鲍叔牙能够超越个人恩怨,看重管仲的才能,这种高度的信任是师生关系中非常重要而又迫切需要的优秀品质。此外,管仲对鲍叔牙的忠诚和回报也展示出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讨论和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人物的道德品质,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些故事的背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主题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这些故事中蕴含的高尚道德情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兴趣,还能够在他们心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同时加深他们对师生关系和友谊的理解。

概言之,引入历史典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多元和生动,增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广泛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教学中。

3.注重课后实践,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通过课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这对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具有显著作用。在课后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出新的创意解决方案,最终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基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法律案例,如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等,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在活动中,学生自行分配不同的角色,如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不仅深入理解法律的运作过程和重要性,还学习到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传统文化工作坊中具身体验如剪纸、中国结制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手体验和制作传统艺术作品,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通过学习剪纸,欣赏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了解剪纸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同样,中国结制作不仅是一种手工艺,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吉祥寓意和审美

情趣。

实践能力是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更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注重组织开展课后实践活动,特别是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对于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学术研究、调研考察、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民情、国情、世情,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理解,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教师要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法治思想、道德情操、社会价值理念,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教会学生理解中国的法制体系,帮助学生善用古人的智慧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科学性与社会性。这不仅是一种教学策略的创新,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由此,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J].求知导刊,2023(28).

[2]明成满,赵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政课的融合路径[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11).

[3]计琳,周敬山,谢诒范.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3(03).

[4]邵雅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

[5]张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模式研究[J].南方论刊,2023(08).

[6]黄友.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新课程,2021(08).

[7]郑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07).

[8]王建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10).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