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陇疆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11
[摘 要]作为我们国家政府职能的重要补充,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都加大了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为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助力。本文简单阐述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希望为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质效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质效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作为政府财政拨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资金具有额度大、种类多等特点,在单位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支出不断增多,用于拨付到专项账户中的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这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工具作用有限、支出控制不严、全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以及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由此可见,本文围绕“专项资金”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意义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家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对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认识到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为单位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撑。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国家在行政事业单位投入的专项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而专项资金主要的作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所以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通过专项资金的高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金的调配和使用,避免出现资金违规使用和浪费问题,以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单位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1]。其次,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学习其他优秀单位的成功经验,持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及时结合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实现对专项资金使用风险因素的全面管理和动态控制,有效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抵御能力,避免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最后,通过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资金进行科学规范管理,使专项资金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为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和公共职能的发挥奠定资金基础。
2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不到位
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国家各级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依然有一些单位没有根据时代发展和上级要求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单位内部权力缺少有效的约束,存在一权独大的问题,增加了徇私舞弊问题的出现概率,不利于专项资金的安全高效管理。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上,对于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只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首付款管理,与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之间缺乏顺畅的信息沟通,影响了数据的高效传递。加上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影响了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整体质量。
2.2 专项资金预算与支出控制效率低
首先,预算管理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的基础手段,在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单位编制的专项资金预算方案不够科学,为了申请更多的专项资金,盲目编制预算方案,未能结合单位项目实际需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影响了预算管理导向作用的发挥。其次,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单位未能建立完善的项目库管理机制,管理办法不够科学,使得资金支出缺少科学的论证和规范的管理。最后,一些单位未能合理设置公务经费和专项资金的比例,经常出现公务经费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违反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原则。
2.3 单位和业务层面控制不足
首先,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建设程度严重不足,未能将专项资金管理纳入信息化系统管理范围,无法第一时间获取专项资金在账户中转出、留存的数据,进一步削弱了监管机制在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其次,部分单位未能落实专项资金管理环节各领导干部的职责,没有有效将专项资金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也没有按照考核结果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和惩罚,使得单位管理人员存在懈怠情绪,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最后,一些单位未能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增加了徇私舞弊问题出现的概率。
2.4 监督考核体系不完善
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主要是因为内部缺少良好的专项资金管理环境,无法高效落实资金监督和管理机制,加上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不够科学,容易出现资金管理失控问题。同时,部分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构,或者虽然设立了临时监督部门,但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无法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无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违规问题,不利于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单位未能将专项资金管理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未能根据结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无法起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难以有效激发职工参与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
3 行政事业单位提高专项资金管理质效的办法
3.1 加强管理制度与人才队伍建设
3.1.1 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在人事制度方面。一是完善岗位责任制度,保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职工的独立性;二是建立集体议事规则,要求“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集体决议流程,避免出现一权独大的情况;三是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避免身兼数职问题给徇私舞弊预留空间;四是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专项资金管理合力;五是在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避免职工在固定岗位长期工作出现违规问题。
其次,在会计制度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和要求,以新政府会计制度为指引开展专项资金核算、入账等工作。
最后,针对专项资金建立管理制度与使用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学习借鉴同行业中标杆单位的成功经验,并在制度基础上参考本单位实情,因地制宜地对制度内容进一步优化,明确各个部门和不同岗位在资金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并对内控效果进行监督考核和激励奖惩。行政事业单位要依靠岗位自律和监督牵制机制有效对权力进行约束,正确处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增强单位职工的风险意识,准确评估和动态监控专项资金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降低专项资金挪用、浪费、挤占等问题发生概率[2]。
3.1.2 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专项资金责任管理部门、日常使用部门等人员进行定制化培训,提高其的岗位责任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造一支勇于承担且具有较强职业道德的管理队伍,为专项资金管理中各类问题的处理奠定基础。其次,单位财务人员要规范控制执业风险,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积极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工具,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及时制止专项资金管理中的违规问题。最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对单位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了解和正确解读有关变化,重点讲解专项资金管理有关的政策制度,明确其中的各类管理要求,使他们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培训效果进行针对性考核,将结果与奖惩机制进行对接,激发管理人员参与专项资金管理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基础。
3.2 提高预算和支出控制效率
首先,加大预算管理力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做好预算执行和编制等工作,保证专项资金项目规划、审核、管理等都严格按照预算方案进行,从而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具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所有职工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意识,统一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预算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编制预算,根据项目特点和发展需求灵活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加强业务和财务的融合,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流程对资金收支和使用范围进行全面梳理,以专项资金管理目标为基础制订专项资金管理规划,保证预算方案的连贯性和规划性[3]。其次,积极推进项目款建设。为了保证专项资金预算方案的执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项目款建设,科学优化管理流程,改变过去资金导向模式,向着项目导向机制转型升级,为专项资金的支出管理提供依据,实现对资金全过程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在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预算项目库机制,结合财政部门出台的制度文件和自身实际情况,对项目库机制进行细化,建立可行规范的管理体系,全面梳理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流程、评估指标、考核规则等,并将资金管理实际情况与奖惩机制进行对接,从而保证专项资金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项目缺少论证或者不科学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项目库管理,持续丰富项目库内容储备,在专项资金下发以后快速高效选择最佳项目,更快进入物资采购和项目建设环节,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高效利用奠定基础。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项目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对资金支出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控,提高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流程进行资金项目的执行,保证资金使用可以带来预期的工作效益。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坚持专款专用原则,对专项资金与公务经费进行单独核算,适当增加公务经费所占比例,避免经费不足造成专项资金挤占的情况,并对专项资金使用所有环节进行单独管理,强化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支出的重视,从而为提高专项资金利用效率提供助力。
3.3 加强专项资金内部控制管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开发并引入信息系统,利用内部控制模块实现对专项资金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对各类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安排。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负责人设置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把手,明确领导需要承担的职责,增加领导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的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增强他们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分离专项资金项目授权、审核、执行等职务,并在岗位之间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为专项资金管理奠定人员基础[4]。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归口管理机制,明确归口管理职责,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联合小组坚持权责对等原则实现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成员包括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工,负责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指导反馈。最后,在政府采购环节严格规范专项资金支付。通过阳光交易的方式对专项资金使用流程进行规范,有效防范腐败问题的出现;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对有关人员的采购责任进行明确,有效分离政府采购和监管岗位,由采购部门统一进行物资采购,填补监管漏洞,使政府权力能够在阳光下稳定运行,实现对政府采购过程的全面监督,为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利用提供保障。
3.4 完善专项资金监督及绩效考核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梳理自身专项资金管理实际情况,以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基础,建立科学完善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指导专项资金使用行为,强化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专项资金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专项资金支出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和科学管理,避免出现单位自我监督的情况,授予监督人员合适的权限,保证监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及时发现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同时,为了保证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目标,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专项资金考评指标,将绩效考核覆盖资金使用的所有流程,动态分析预算管理方案的执行效果,使其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5]。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将绩效考核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及时结合差异成因制定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根据项目进度制订整改方案,为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提供助力。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的关注,根据资金使用方向科学设置预算指标,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方向。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专项资金考核时,要全面考量人力、物资投入,不但要在内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还要积极与外部机构沟通协作,由地方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并在政府网站上进行结果公示,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公正性,使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盘活单位各个专项资金项目。特别是要全面了解账户余额和存款结余,调动所有积极因素,提高专项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4 结语
专项资金指的是政府用于公共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资金,其管理质量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具有直接的影响。面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要持续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预算资金管控效率,不断完善资金监督和绩效考核,从而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为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谭静静. 基层行政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优化方法分析[J]. 首席财务官,2022,18(17):7-9.
[2]孙岩. 试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的管理办法[J]. 财务管理研究,2022(3):137-140.
[3]规范内部管理 加强品牌创建 稳步推进管理服务质效提升行动[J]. 机构与行政,2023(1):58-59.
[4]刘梦瑶. 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方法[J]. 现代经济信息,2021(19):45-46.
[5]郭一容.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风险控制措施[J]. 市场周刊·理论版,2022(8):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