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曦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08
[摘 要]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组织并购重组活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现代企业有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有力举措。但是,由此所引发的财务风险也不容企业忽视。文章结合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产生的自我评估风险、估值风险、支付风险、财务整合风险,分析了财务风险的具体成因,包括目标选择不理性、扩张无度、评价依据不足,并从前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中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和后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三个维度着手,提出了财务风险的具体管控措施,以期为现代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企业并购;企业重组;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并购重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加速企业转型开展并购重组活动。但是总的来看,企业的并购重组并不能让企业日后发展高枕无忧,在通过企业之间协同和合作带来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如影随形。因此,如何应对由于并购重组所引发的财务风险,确保并购重组行为可以达到企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值得现代企业进行认真分析及研讨[1]。
1 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
1.1 自我评估风险
企业在制订并购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自身财务情况的综合性分析,其分析内容包括企业现金流、资金筹集水平及盈利能力,进而确定企业并购的标的物。若在这一过程中自我评估太过理想,或评估内容较为简单、片面,都会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目前很多企业在未进行并购活动时,便已经进行了业务拓展,实施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其对自身拥有的资产和资金无法进行精准评估。加之企业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导致财务数据较为模糊,难以对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企业的并购可能出现高估或低估问题。
1.2 估值风险
在确定企业本身财务现状的条件下,企业标的物估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从某种程度上决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具有一定的披露要求,无法展现出企业的经营发展全貌,也无法体现企业的运行成本,也就会由此导致企业的估值风险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其市场估值变化万千,可以带来的收益和价值无法通过简单的财务数据进行衡量。
1.3 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相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与前端估值风险和后端融资风险存在着密切联系。具体来说,企业支付风险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现金支付风险。虽然现金支付灵活性和便捷性较强,不会因为稀释并购方原有的股权结构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被影响。但是在真实的并购案例中,很少有企业可以通过自有资金来满足其需求,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内外融资活动来保障资金的流动性,由此资金压力也会在短时间内骤增。若是在这一阶段,并购单位的财务情况不够理想,则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支付风险提高。二是杠杆支付风险。作为一种较为特殊化的举债现金支付模式,其风险表现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一方面,杠杆的使用会导致企业的财务回报率被不断提高,将高成本收购稀释作用直接粉饰。另一方面,在进行杠杆收购时,本身的企业债务成本被全面放大,债务成本的膨胀,致使企业产生支付风险。三是股权支付风险。基于企业的实际并购流程便可以发现,并购单位股权支付风险源头在于预期价值的增值情况。企业若组织了股票交换活动,则会增加自身成本,使原有的股东基数扩大,导致在出现并购之后,本年度或日后的每一年都会出现每股收益的下降问题。其中,换股比例所产生的股权稀释是在股权支付过程中最为明显的风险类型[2]。
1.4 财务整合风险
一是资产负债的整合风险。在企业组织并购重组活动之后,需要对并购单位的资产及负债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统筹规划。但是结合实际,很多企业在并购之后,双方的资产整合工作未能落实到位,除了使企业原有的运行效率受到影响,还掩盖了企业核心业务的优势。二是财务机制的整合。为进一步展现并购重组具有的协同效应,并购双方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定财务战略,形成财务管理框架。但是因为在整合之后,企业的财务职能存在重复,导致职责分工较为混乱,制度也存在大量的矛盾及冲突,无法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步调一致。三是理财风险。在并购重组之后,企业之间要保持步调发展的一致,确保财务运作的科学合理十分重要。但是结合实际,很多并购单位在并购行为完成之后,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出完善的财务经营管理模式,致使企业并购之后的成本费用支出较高,进而引发财务管理风险。
2 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目标选择非理性
企业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忽视了前期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或在企业并购时,由于目标唯一性、并购机会易散失性,导致企业产生了并购冲突,忽视了对企业并购重组之后长远利益的测算及分析。再加上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很容易在当地政府干预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下,与资不抵债的企业并购重组,这类企业的不良资产除了无法发挥1+1>2的作用,还会为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财务风险和运营危机。
2.2 扩张无度
企业并购重组的目标是达成企业的战略经营发展规划,展现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协同效应。若是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简单地追求规模的对外扩张,不断组织并购重组这类资本运作活动,且企业的财务杠杆率已经在安全范围以外,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入不敷出,资金流动性较差,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财务风险[3]。
2.3 评估依据不足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重要参照依据,但是财务报表无法对企业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计量和确认,报表中的数据信息也很有可能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报表的刻意隐瞒或随意操纵。加之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不对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可靠性不足。虽然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越发完善,有关行业的监管机构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但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仍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企业在并购重组时,若评估这一过程过度依赖财务报表数据信息,则容易导致评估信息不够全面,企业的最终评估结果无法展现真实的价值。
3 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3.1 整体前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在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中,企业需要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除了综合考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问题,还需要明确各个环节进行联合之后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企业应从领导人员着手,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目标,确保企业全员参与。尤其是参与企业重大并购重组活动的工作人员,可以了解并购重组所引发的财务风险及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价值,进而主动践行财务风险控制理念,有效规避企业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在进行并购之前,企业需要做好前端的财务清查,企业清查内容包括并购的成功概率、适合并购的具体时机、融资可行性等,为后续的并购重组活动和财务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准备工作不能再简单地依赖财务数据整理,而是要结合并购重组之后的业务活动和企业实际情况,切记不可过度依赖并购之后的绩效提升,若对未来的并购经营情况太过自信,则容易导致企业对当下财务情况的评估能力下降[4]。
3.2 中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第一,在终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中,企业需要做好针对性的尽职调查工作。尽职调查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对企业的自身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对并购单位的整体情况展开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尽职调查的目标,保障调查的全面性。并将并购的战略发展目标作为导向,提高尽职调查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企业出现业绩承诺风险。企业不可以简单地依赖某种估值办法,需要对不同估值办法进行综合运用,如可使用收益法、市场法、资产价值基础法等,在进行协调化计算之后,确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并购价格,并对估值结果进行合理考虑。
第二,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并购单位未来的成长空间。近些年,大量企业为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实行了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实现了跨行业发展。尤其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这类企业成长速度较快,但是不稳定性因素也较多,若与这类企业进行并购,则需要综合考量该类企业的生命发展周期及资产的具体属性。
第三,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还会发生融资风险,对融资风险的控制需要从打开融资渠道着手。一方面,可以有效规避并购重组产生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投入,扩大企业的融资规模,拓宽融资渠道,保障企业资本结构的丰富性,让企业可以发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并从中吸取积极意见,以确保并购活动有序推进。
第四,掌握我国现行宏观经济的发展政策,如市场经济的景气水平及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周期不同,企业的并购成本投入及成功概率也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对于经济周期的启动期及调整末期,企业并购成功率最大,成本投入也最低。
第五,企业需要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读。对此,企业需要加强政策解读,以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
第六,面对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所产生的业绩承诺风险,需要在合同中确定补充条款,为风险控制提供有力保障。约定业绩承诺行为目前已越来越常见,是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的有力举措。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并购时,业绩承诺流于表面。因此,企业在约定业绩承诺补偿条款的过程中,需要以保障性条款的形式确定在合同中,如可以支付保证金,以提高业务承诺的风险管理水平[5]。
3.3 后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在后端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上,需要先对财务整合风险进行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制订全面且详细的整合计划。企业在并购重组行为进展到后期时,已经对并购完成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财务整合计划,并及时进行调整,实现对整个过程的动态化监控。第二,对财务制度进行整合。综合并购单位和被并购单位的财务制度实际情况,实现财务制度建设的扬长避短,并对财务管理系统展开深度融合,尽量覆盖并购单位的所有财务管理岗位和职责,确保财务基础运营顺利,实现制度的全面创新。第三,提高资金的回笼速度。就我国现行企业并购重组的实际案例来看,企业在并购的成功前期,可能出现短期的业务量暴增。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在这一环节中,企业真正可供业务活动推进的可支配现金有限,为此,企业需要加速资金回笼,提高企业的现金流量。企业可以确定并购重组之后的市场发展定位,将市场需求作为基本导向,明确具体的生产项目,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变现。也可以做好针对性的客户管理,确定更为严格的回款期限。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组织并购重组活动之后如何开展风险防范,是衡量企业并购重组成果的重要指标。现代企业并购重组之后产生的财务风险主要以自我评估风险、估值风险、支付风险和财务整合风险为主。而之所以出现这些财务风险,多是由于企业在并购重组时目标选择不够理性,出现企业发展规模的盲目扩张,或在进行企业估值时评估依据不够全面。为此,企业需要从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阶段着手,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才可以将企业由于并购重组所引发的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降至最低,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凌志. 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整合与管控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3(15):124-126.
[2]彭秋. 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与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3(17):140-143.
[3]伯建平. 企业并购重组中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J]. 财经界,2023(16):149-152.
[4]陈云钦. 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策略探讨[J]. 大众投资指南,2023(11):125-127.
[5]胡艳华. 企业并购重组纳税筹划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 中国农业会计,2023,33(10):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