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工作室、科研写作

2024-06-26 02:35:43陈智峰
师道 2024年6期
关键词:永遇乐京口怀古

陈智峰

每个人的专业成长之路都有各自的不同际遇,于我而言,从一位山区高中的普通语文老师逐步成长为浙江省正高级教师,有三个绕不开的成长关键词:榜样、工作室和科研写作。

师父:我专业成长的榜样

从我与师父郭吉成第一次见面起,他的儒雅与谦和就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并吸引着我努力向他学习和靠拢。

郭吉成老师是“竹乡”安吉人,一直在家乡的讲台坚守了40多年。早在2000年,42岁的郭老师就被评为浙江省第七批特级教师,他也是那一届特级教师中最年轻的才俊之一。此后的许多年里,省内多所名校都曾向郭老师抛来“橄榄枝”,并许之以优渥的待遇,但他一直不为所动,他说:“是安吉的绿水青山养育了我,我要为竹乡的莘莘学子负责。”郭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郭老师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2017年,学校又续聘了本已退休的郭老师五年。虽然如今的他年逾六旬,但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与责任,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教育之心,深深扎根“竹乡”,孜孜不倦地为家乡青年教师的成长指路把关。正是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校的青年语文教师得以持续拔节成长。

郭老师学植深厚,著述颇丰。迄今已编著出版了教学用书40余册,发表了文章600多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近10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达15篇。他还曾担任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长20年,入选了省首批“名师名校长”导师资源库,并被浙江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聘请为硕士生导师……总之,郭老师是浙江省语文界的一棵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也是我辈学术与人生的学习榜样。

工作室:我专业成长的平台

2015年,郭老师成立了浙江省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并邀请我加入。我有幸成为郭吉成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员中的首批学科带头人,并从此进入专业成长的加速期。

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为我提供了展示教学能力的平台。2016年初,工作室应省教育厅和浙江师范大学的委派,赴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支教,郭老师推荐我和一位师姐各执教一堂公开示范课。在了解了支教学校的教学进度和学情之后,我与师父商量并拟定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细读了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诗意人生》与故宫博物院李文君博士的《皇帝的名字》这两本与此词密切相关的著作,进一步完善了文本解读,并优化了课堂设计。

3月17日上午11点,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的录播教室里座无虚席。为了贴近文本意境、营造课堂氛围,我特地穿了一件灰色素雅的长衫,还在课前播放了吴彤主唱的《烽火扬州路》。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积极参与课堂。

整堂课我围绕核心任务“探究典故中的人物称呼和作者情感的关系”铺设了三个主问题:“你认为这首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这五个典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请思考词人使用不同称呼背后隐藏着的情感密码?”学生循着“不同称呼,不同情感”这一路径,逐渐悟出各典故里不同称呼中所蕴含的作者不同的情感:孙权取其字(仲谋),表达词人尊敬、惋惜之情;刘裕取其小名(寄奴),表达词人亲切、惆怅之情;刘义隆用年号(元嘉),联系“草草”一词,表达词人告诫、忧虑之情;拓跋焘也取小名(佛狸),却表达了不同于“寄奴”的作者深感耻辱和愤懑之情;廉颇取本名,表达了词人悲愤、绝望之情。

就这样,我们师生一起把一首典故众多、晦涩难懂的辛稼轩词解读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令听课的领导和师生大呼过瘾。这堂课没有炫目的多媒体,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机械的讲解;却有精到的解读,真诚的对话,文化的熏陶。师生携手走进了这首辛词,也走进了稼轩的内心。

“我从未想过这首词还可以这么解读!”参与听课的三穗民族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吴文科深有感触地说。而在场的三穗县教育和科技局副局长张子奎则动情地说:“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这也是我一直希望看到的语文课堂。谢谢陈老师为我们偏远山区的师生上了一堂有浓厚国学情怀的精彩语文课。”

在评课环节,当被问及“这堂课您准备了多久”这个问题时,我微笑着说:“这堂课,我备了至少20年。”

后来,在工作室的各种活动中,我又开出《雨霖铃》《传真、传神、传情——怀人散文联读》《诗人的表情和唐诗的神韵》《论述文的“起承转合”》等多节公开课。每一次开课我都精心备课与磨课,每次课也都受到师父的悉心指导和同门们的细致点评。在工作室这样良好的学习和研讨氛围中,每位学科带头人在专业上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郭吉成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成立近7年来,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得以拔节式成长,工作室的成果得以井喷式收获。工作室学科带头人获评省特级教师4名、省正高级教师5名、“浙派名师”培养对象6名、地市级名师7名、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4名,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达200多篇(其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达10多篇,数量居全省名师工作室之首)。

科研写作: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在进入师父的工作室之前,我的写作是随意而感性的,有兴致就写,没有兴致就不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进入工作室之后,在师父的鼓励和指导下,我定下了每一年至少写作并发表10篇文章的小目标,至今年年都是超额达成。于是,科研写作成了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我于2015年暑期写作了一篇文本解读《称呼不同,情感各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个独特切入点》,后被《语文月刊》发表。令人惊喜的是,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了此文。众所周知,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文本解读登上人大复印资料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这篇文章的转载大大激发了我科研写作的动力,也坚定了我专业成长的信心。此后,又接连写作了《<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的支架与探究点》《古诗词知识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的选择——以<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的教学为例》《我与辛稼轩的缘分》等一系列与此课文相关的文章,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学月刊》《中国教师报》等国内知名报刊。到了2020年,又应《中国教师》杂志编辑之约将三穗民族高级中学支教时录下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实录整理出来并发表。就这样,一篇课文在我笔下形成了一条论文链:文本解读、课堂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全面开花,收获满满。

写着发着,我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教科研“达人”,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和“长三角地区”教育科研标兵。迄今为止,我已在《师道(人文版)》《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月刊》《新课程评论》《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了150余篇文章,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7篇,而绝大部分文章都是进了郭老师省工作室之后写作并发表的。

回首成长之路,一路风雨一路情:22岁,我大学毕业,在一所山区学校默默耕耘;29岁时,我初次遇到郭老师,他为我树立了语文教学研究的标杆;37岁时,我有幸加入郭老师的工作室,得以在这个平台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38岁时,我致力于科研写作,开启了发表文章的“井喷”时期,从而进入了成长的加速期;40岁时,我顺利晋升为浙江省最年轻的正高级高中语文教师;42岁时,我成为温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像师父郭老师一样引领年轻教师成长;43岁时,我因教科研成果丰硕、教科研业绩突出而被破格聘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成了全省高中语文学科仅有的5位二级岗位中最年轻的一位……专业上的每一步成长,都与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工作室同门的相互督促密不可分。

感谢师父这个永远的榜样,感谢工作室这个优质的平台,也感谢努力写作的自己!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苏步青学院)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永遇乐京口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核心素养导学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关东学刊(2022年1期)2022-08-01 08:15:10
清晏园怀古
陆明君
艺术品(2020年12期)2020-04-28 02:07:58
人生如梦
青年文学家(2019年9期)2019-04-23 01:04:12
上都怀古
草原歌声(2018年3期)2018-12-03 08:14:46
翠云廊怀古
岷峨诗稿(2016年3期)2016-11-26 05:57:07
A Study of Prototype Effects in Xin Qiji’s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6:10
江苏镇江发现大运河京口闸遗址
艺术品鉴(2013年6期)2013-04-29 22:47:28
“孤游”离京口,“疲老还旧邦”——鲍照与京口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