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镇江市发掘出京口闸遗址,发现了闸墙、石岸、码头等遗迹。京口闸也是目前大运河沿线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水闸遗址。京口闸遗址的条石闸堤是清康熙年间在明代闸堤基础上加修的,条石依然平实完整,岸边的石料上留有孔洞,是当年固定栏杆的位置。确切地说,这是半个京口闸,河东长54米的闸堤完整地重见天日,而河西的半边则被压在柏油马路下。考古证明,京口闸的闸口宽度只有9.6米,但当年这里却是长江与运河的交汇处,是千里漕运的“咽喉”。
在京口闸后方,还有腰闸、上闸、中闸及下闸,五道闸门构成一组船闸。在枯水期,长江的水位远低于运河,船从长江进入京口闸后,闸门放下,旁边的水澳(分为积水澳和归水澳)放水,抬高闸内水位。通过五道闸四次注水、放水,船被慢慢抬高,爬完四级“水台阶”,船就能安然进入运河了。这种复式船闸是古代中国人最早发明的,而京口闸5道船闸则是这种技术的集大成者,这种原理,至今仍在葛州坝和长江三峡等水利设施的通航中使用。
水闸旁边,考古人员发现的最早遗迹是宋代的道路、元代的房屋遗址。在房屋遗址上,考古人员发现了青瓷绘有道教八卦纹的三足香炉,卵白瓷缠枝牡丹,凤凰、麒麟纹两耳扁瓶,孔雀蓝釉贴塑龙纹鼎式炉等文物,最珍贵的当属两只元青花海水龙纹、云龙纹大香炉,香炉上除龙纹外,还绘满了缠枝凤凰、狮子滚绣球、佛莲瓣填八宝等纹饰,炉耳和炉足都可拆卸,造型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