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
新课改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如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记忆问题?能不能构建一个学生便于操作且能够自主探索方法的记忆工具,与单元视域下的语文要素、学习内容相融合,将内容繁多、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提高学生记忆效率,落实语文素养?因此,在纷繁的记忆理论中,我甄选出“组块”作为记忆工具。组块是短时记忆的单位,它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可以用归类、想象、提纲等多种方法将多个小组块合成一个大组块,学生只要把握“小组块合成大组块”这一个原则,减少组块数量,增加每个组块的容量和内容,就可以提高记忆质量。
例如:918273645510 123456789101112
第一组只有12个数字,可我们最多只能记住5~9个,第二组有15个数字,虽然比第一组数字多,可只看一遍我们就能全记住,而且还忘不了。前后两次记忆的效果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这就是组块记忆的神奇之处——弹性,只要有规律,数量再多也只是1个组块,记忆一个组块比记忆12个组块肯定轻松多了。学生在这样直观的对比记忆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如何将数量多的小组块合成一个大组块。以下是学生对第一组数字的再研究。
这样有弹性的“组块”,正是我在寻找的可持续为学生提供自我记忆成长的合适工具。于是,我带领学生尝试在单元视域下进行组块记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归类组块记忆
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识字单元,其语文要素为“发现汉字规律,归类自主识字”,四篇课文分别以“场景”“树木”“动物”“农事”四个主题串联起本单元生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对此,教师可以分两条线实现单元语文要素与组块记忆的融合使用:一是归类识记知识,二是归类教学版块。
归类识记即按课文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归类,教学版块归类可分为三大组块:内容归类、词语归类、量词归类。把零散的生字词和语文学习结合语文要素的学习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体,同时多场景反复识记,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组、整合。例如,《场景歌》一课,句子的组块容量远远大于生字词的组块容量,针对这种现象,第一版块我们就从容易完成的背诵全文开始学习,16组短语按场景归类为4大组块,再结合插图充分诵读,实现场景归类的第一步,轻松完成全文的背诵。接着,将词语按场景分类,把16个词语归类为4大组块,学生在归类场景中识记表示事物的词语,这种方式相较传统教学方法更容易达成识记目标,学生还可以在第一轮记忆的基础上从中抽取需要识记的词语,实现知识重组。第三版块和之前一样,生字按场景归类组块,再一次从全文或者词语中把要识记的生字抽取出来,如此,记忆也就水到渠成了。
除了低年级识字学习时经常用到归类组块记忆法外,其他年级学生在词语积累时也常常会用到这种方法。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中的成语时,学生们也同样运用了多种归类方法进行记忆。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归类方法一:
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
描写人的外貌、神态:披头散发面红耳赤
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其他: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归类方法二:
与头有关:摇头晃脑披头散发
与手有关:手忙脚乱眼疾手快
与面部器官有关:张牙舞爪面红耳赤
与内脏有关:提心吊胆
将语文要素归类识字和归类组块记忆相结合,整堂课按组块记忆的规律分成三大组块,重复三次场景归类,逐级降低识字难度,既是记忆法,也是学习法。语文学习中这种归类的方法很常见,但少有教师能用组块的思维抓住教育时机,找到合适的“语言合金”。采用组块模式教学后,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语等语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他们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增强记忆效果。同时,这样的归类方式作为一种新的“言语组块”融入学生的语言素材库,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想象组块记忆
想象组块记忆能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从而实现小组块到大组块的整合。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重在引导学生试着调动多种感官,建构阅读时画面的整体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单元课文的编排递进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实现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想象画面能力的提高。这一单元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古诗三首》《燕子》《荷花》都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学习中学生们发现可以将这些记忆内容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将诗句或者课文中的关键信息通过想象画面的方式在纸上画出或者在脑海中想象出具体可感的图画,使自己一看到或者回忆到图画就能联想到关键信息,进而回忆起诗文的具体内容。这种方式,把繁多的小组块合并组成大组块,能大大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容量。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一诗的学习中,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信息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有的抓住“竹、桃花”,有的抓住“鸭”,有的则关注“芦芽短”……这时,我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朗读古诗,并试着边想象边背诵古诗,将古诗词教学以“想象画面诵读一想象画面理解一想象画面背诵”这样的路径展开,让学生在一遍遍美美的想象和朗读中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记忆。这样的课堂,记忆再也不是负担,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寻求记忆方法并乐在其中,从而获得记忆源动力。
三、提纲组块记忆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复述”,重在引导学生试着运用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的方法抓住关键线索,提炼提纲,用提纲组块记忆法进行复述练习。学习《猎人海力布》可以抓住关键线索“宝石”,让学生尝试写一段话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的来历;《牛郎织女(一)》一课可以让学生为《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用简练的语言为图画配上文字,进而复述;“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做了归纳与小结,强化了语文要素。一般来说,学生大多都能大概复述下来,但是往往丢三落四,就削弱了复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功能。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要素设置任务大情境,创设三级进阶任务链将课堂学习整合为以下三大组块(见下图),分别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先按顺序复述,巩固之前的语文能力,再尝试添加关联信息复述,找到故事中的逻辑关系,最后进入人物内心,想象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完成有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1)按顺序列提纲组块记忆,完成复述
(2)按关联信息组块记忆,完成复述
(3)添加合理想象丰富细节,列提纲组块记忆,完成创造性复述
为了将小组块变成大组块进行记忆,学生各显神通,通过与单元语文要素的对接,创新出了更多组块记忆方法,比如理解组块记忆法、关联组块记忆法、中心词组块记忆法、想象组块记忆法、故事组块记忆法、提纲组块记忆法、联想组块记忆法、谐音组块记忆法、特征组块记忆法、比喻组块记忆法、插图组块记忆法、儿歌组块记忆法、对比组块记忆法、直接分组组块记忆法……
在组块与单元语文要素的融合实践中,教师只要努力试着将琐碎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就能实现学生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使其在大脑知识系统中开拓更多高质量的知识组块,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