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赋能+情感互动”下的体育国际传播探析

2024-06-24 01:43:46邓嘉希马逊胡奇滕姗姗
国际传播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智化国际传播

邓嘉希 马逊 胡奇 滕姗姗

【内容摘要】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数智能赋能和情感互动的双重推动下,提高了体育国际传播效能,搭建起展示杭州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平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新特征得以彰显。未来的体育国际传播将基于科技赋能和理念共通,在“情景”与“情感”的交融中开辟出更广阔的路径。

【关键词】杭州亚运会;国际传播;数智化;情感互动

引言

大型体育赛事是彰显一个国家体育实力、文化内涵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扇视窗。在2023年9月23日—10月8日举行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人机交互、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扩展现实等新兴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报道方面数智化传播能力的大幅提升。数智化技术在数字化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实现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以及智能决策和控制。可以说,在数智化赋能之下,杭州亚运会不仅呈现了精彩纷呈的体育竞技媒介景观,也在与受众的情感互动中推动了杭州城市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范本。

一、数智化和人文理念共同作用下的杭州亚运会国际传播

技术的迭代升级使国际传播迈向数智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视听元素的全面调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为体育国际传播搭建了沉浸式、互动式的平台。与此同时,杭州亚运会突出人文理念,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杭州传统与现代兼具的独特韵味。在此背景下,赛事通过数智化传播和情感互动推动文化交流,塑造了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

(一)智能传播:视听元素的数字聚合与全景呈现

近年来,中国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特别是利用海量规模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VR、AR、XR、AIGC等数字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作用日渐凸显。杭州第19届亚运会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通过应用AI、物联网、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了体育赛事的全场景塑造与呈现,提高了体育传播效能。

杭州亚运会的线上火炬传递仪式“薪火相传”为中国首创,它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人化身“数字火炬手”,其背后凝聚了Web 3D互动引擎、AI数字人、云计算、区块链等多种技术的运用。开幕式上,体育史上首个数字火炬手“弄潮儿”自钱塘江上踏浪而来,一步步奔向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主火炬,为受众带来颇具奇幻色彩的视觉享受。杭州亚运会还打造了“亚运元宇宙”平台,融合AI、数字孪生、VR等技术开辟“亚运场馆”“城市文旅”“亚运个人藏馆”三大数字创意空间,推出亚运知识科普与问答、虚拟竞技、元宇宙观赛、智能互动、AIGC个人藏品等体验,海内外用户可以通过虚拟人的方式游览城市、观赛和参与竞技,获得沉浸式、交互式体验。

与以往的体育国际传播相比,技术的迭代与高效应用实现了杭州亚运会视听元素的全景呈现,突破了传播的时空限制,为提升中国体育国际传播水平注入了新动能。

(二)跨界传播:跨越时空的文化感染力与联通中外的文化交流

多元文化在交流互动中产生的关系被描述为“文化间性”,即作为主体的“我”和“他者”之间的关系。文化间性强调在跨文化传播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新的文化意义,强调不用自身文化的价值观和标准评判他者文化,而是基于自身的文化积淀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互动。杭州亚运会的国际传播植根于中华文化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并且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受众进行差异化表达和情感互动,在国际体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中构筑共通的情感空间。

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展现自身文化软实力、传递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在杭州亚运会的国际传播中,一系列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成为国家形象的具象表征,展现出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开放包容的态度,也推动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例如,本届亚运会的奖牌设计从杭州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京杭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中汲取灵感,呈现杭州山水景观,展示中国江南文化。创作者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牌融为一体,使“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理念得以实物化呈现;三个吉祥物组合名为“江南忆”,源自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融合了杭州的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和创新基因,同时鼓舞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奏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赛会核心图形“润泽”取自丝绸元素,体现“温润万方、泽被天下”的气韵与胸襟,寓意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在杭州欢聚,亚洲多彩的体育文化通过杭州亚运会的舞台交流互鉴;此外,取材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色彩呈现、融入互联网符号的主题口号等,无不体现了文化符号与体育标识的连接,实现了两者双向赋能,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借力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成功实现跨界传播,不仅影响多元主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还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认同。

(三)共情传播:群像化情感表达和小切口情感传递

共情传播被认为是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当下,信息海量增长,而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有限,受众倾向于有选择地关注新闻报道,而且更容易对富于情感表达的内容产生共鸣。因此,中国的体育国际传播对“情感性话语”的重视和运用明显升温,从共情出发减少认知差异与隔阂,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助力我国体育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

杭州亚运会的国际传播通过将视听符号与文化内涵深层次融合,深刻体现主题口号“心心相融,@未来”以及主题曲《同爱同在》中“心相融,爱相加”的价值理念,层层推进共情传播,让受众因视听语言的共通而产生共鸣。中国主流媒体在杭州亚运会报道中构建了人性化的叙事框架,以人为关注焦点,通过呈现运动员的真实生活激发受众的真情实感。例如,CGTN以群像化的形式讲述了中外运动员的拼搏故事——中国赛艇选手邹佳琪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拿下”杭州亚运会首枚金牌、48岁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中国游泳选手张雨霏与日本选手池江璃花子的友谊等,这些故事与“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体育精神相融合,赋予传播内容深刻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又如,在《中国日报》发布的《汪顺:希望为巴黎奥运会打下基础 年轻游泳运动员要坚持梦想》中,中国游泳选手汪顺谈道,在经历福冈世锦赛的失败之后,自己一直憋了一口气,希望在杭州亚运会上证明自己。对梦想的执着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容易唤起受众对奖牌背后故事的关注,在情感的联结下实现同频共振。

(四)城市传播:体育传播的空间延展与城市气质的塑造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外在面貌和内在气质的全方位展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实力。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呈现了一场中国特色与杭州韵味兼具的体育文化盛会。在这个过程中,杭州充分发挥资源聚合效应,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多维度升级,提升城市气质,构建城市品牌。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科技创新、城市氛围通过来自亚洲各地的参赛运动员等“他者”得到了广泛的国际传播,进一步提高了杭州作为中国城市的世界知名度;与此同时,借助本届亚运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一隅,进而凸显中国强劲的科技实力,以杭州国际化的城市形象为国家形象提供了生动注脚。在传播空间延展与城市气质的助力下,杭州亚运会实现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也通过科技和人文的融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历史积淀与当代活力。

二、数智化背景下杭州亚运会国际传播的特征

新兴媒体技术在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的运用日趋广泛。杭州亚运会作为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体育赛事,在充分彰显我国综合实力和体育竞技水平的同时,也从技术角度为中国的体育国际传播注入了全新动能,显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一)全媒体应用:激活全场景要素

全媒体传播是多主体、多形态、多视角与多效能形成合力的产物,能够全方位唤醒多场景要素,满足不同偏好受众的多维度需求,实现精准化、全面化、个性化的传播目的,从而推动体育传播形态的创新,形塑新时代体育传播的新生态。近年来,中国体育国际传播中的全媒体应用特征逐渐凸显,在加深世界对中国体育价值理念的了解与认同、促进多领域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转播机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仅以全球领先的8K技术制作开、闭幕式公用信号,同时完成了田径、体操、电竞和攀岩等项目的公用信号制作。总台旗下央视综合频道(CCTV-1)、财经频道(CCTV-2)、体育频道(CCTV-5)、体育赛事频道(CCTV-5+)、奥林匹克频道(CCTV-16)五个电视频道和央视频、央视体育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亚运会赛事,并精心策划推出新闻、专题、纪录片和融媒体直播报道,以多视角、多平台、多形式立体呈现亚运赛场内外的精彩故事,捕捉赛场内的处处细节,还原现场呐喊、欢呼、夺冠等精彩瞬间。此外,总台还通过自主研发的CMG云、智慧观赛等前沿科技,利用直升机的空中视角,以及飞猫、升降塔、伸缩臂等特种设备的多维视角,以极富视觉效果的镜头,带给受众更具冲击力的观赛体验。可以说,将全媒体传播贯穿赛事全过程,实现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是体育国际体育传播转型升级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创新传播方式:叙事角度的多样化与具身感知的实现

传统的体育传播主要采用“全知视角为主、运动员视角为辅”的叙事角度,叙事节奏主要由传者根据赛事进程来把握,受者多独立于赛事之外,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随着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传者的叙事角度变得更加多元,体育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具身感知也愈加强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杭州亚运会报道采用了多样化的叙事角度,聚焦赛事的精彩瞬间、国内外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友好互动等内容。同时,各国运动员、裁判员、志愿者、观赛者等都成为内容生产的主体,他们采用以细节性、故事性为主要特征的个体视角,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表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或者分享日常生活的点滴。

为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杭州亚运会的国际传播通过多项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让全球受众在虚拟空间内获得“登陆现场”的具身感受。例如,中国移动咪咕通过MFX沉浸环拍技术的升级应用,利用内容分析、人物识别跟踪、三维数字重建等技术,实现360°定格赛事高光时刻,并通过裸眼3D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结合,让用户能够产生置身赛场的临场感,带来更加真实震撼的视觉感受。具身化的“数字在场”弥补了身体的“物理不在场”的遗憾,实现了以“虚拟身体”进行交流。屏幕等物理屏障被突破,对竞技体育的认知被转化为身体参与的行动力,具身感知因此得以提升。

(三)数智化制造:新闻生产与传播自动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近年来,智能机器人、VR、直播云平台等技术的应用使体育赛事信息的智能自动化处理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首次应用了5G直播技术和VR、AR转播技术;2020年东京奥运会首次真正实现了8K视频转播和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使用5G和VR技术实现“云上转播”和现场沉浸式转播,充分呈现奥运赛场的盛况。

在杭州亚运会的新闻生产和传播中,“智能办赛”的理念同样得到了体现。赛会主新闻中心的云采访间实现了多场馆联动,满足同时采访多个点位的需求;每一位记者的工位上配备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接口,为图片和视频的高速传送提供保障。中新社上线虚拟数字人主播“新妹”,记者在现场获知比赛结果后立即输入文案或音频,通过AIGC技术即可生成“新妹”的播报视频。基于大模型能力,“新妹”在形象与声音上十分接近真人。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运用实现了体育新闻制播的创新,成为中国体育国际传播效能升级的新引擎。

三、数智化背景下体育国际传播的未来走向

在杭州亚运会上,数智化赋能体育传播,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劲的科技实力为依托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全媒体应用、创新传播方式、数智化内容生成已成为当前体育国际传播的典型特征,开辟了体育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一)软壳硬核:“情景”与“情感”的交融

杭州亚运会积极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体育传播,通过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为受众提供多样态内容与丰富逼真的场景,增强具身性体验和赛事观赏性。面向未来,要做好大型体育赛事的国际传播,还应实现“智能”理念再升级,通过不断更新的技术手段与全媒体运用搭建更多场景,让受众体验更多维度的赛事情境,更切实地“亲身”见证运动员们驰骋赛场的身影,感受运动员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要通过多样化渠道对现有的体育国际传播话语与叙事体系进行创新,制作一系列能激发国际受众共情的报道。要利用数智化手段捕捉细微、质朴的文化符号,在情感叙事的基础上进行线上线下跨文化交流,进而加强对人类共同情感的诠释和理解,推动国际受众的情感共鸣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情感与情景在未来的体育国际传播中均不可或缺。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情感上的共振,只有作为“软壳”的情景与作为内容“硬核”的情感深度适配,才能在二者的交织中提高体育国际传播的效能。

(二)多元叙事:理念共通共融,拓展国际对话空间

体育是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全球性活动,是连接世界各国人民的桥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杭州亚运会上,不同信仰、语言、肤色的体育健儿奋勇拼搏、友爱互助,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团结合作的共识不断凝聚。

在数智化赋能下,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贯穿于体育国际传播过程,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展国际对话空间。同时,个体在体育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Z世代”,他们往往熟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规律和特点,对新科技更敏感且接受度强,参与传播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一些“Z世代”运动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全球受众直接互动,影响力得到了很大发挥。可以通过一些优秀运动员的发声,助力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此外,当下的“Z世代”受众不再将目光局限于比赛胜负和奖牌数量,而是喜欢以视听等多元方式去感受体育赛事,同时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二次创作,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进行情感互动,更加立体、接地气地实现跨界传播。理念的共通共融与多元的叙事方式,能够将中国体育故事以更亲和、更新颖、更易被接纳的方式向国际受众传播,展示中国体育的多元立体形象。

(三)品牌传播: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且有号召力的国际体育赛事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为中国的体育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机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且有号召力的国际体育赛事品牌,发掘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时代价值和竞争优势的赛事品牌资源,是借助文化符号构建受众与赛事的情感联结,与受众实现更深层次情感互动的良好契机。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为自主体育赛事品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品牌价值,助力中国自主体育赛事品牌走向世界。在此基础上,要利用自主体育赛事品牌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品牌赛事的价值传播。

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手段与方式在杭州亚运会的生动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可以预见,数智化赋能和情感互动将助推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开辟更多新渠道、新空间。

(责任编辑:林凌)

猜你喜欢
数智化国际传播
“数智化”的绿色物流
数智化物流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国商论(2021年2期)2021-02-04 08:02:19
城市治理的“数智化”路径探索
烟草商业企业“数智化”精准服务模式研究应用
写真地理(2020年38期)2020-12-16 03:00:40
“数智化”时代会计人才供需情况及短板分析
商情(2020年44期)2020-12-09 05:24:08
2020用“数智化”掘金三万亿级零食市场
中外管理(2020年3期)2020-03-31 03:02:31
世界新格局下中国武术国际传播方略研究
武术研究(2016年7期)2016-12-15 08:42:13
新时期长征精神国际传播要素分析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3:13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