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重塑方法

2024-06-24 04:30:48吴丽娜苏囡王强庞然
科技风 2024年6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交通运输课程体系

吴丽娜 苏囡 王强 庞然

摘  要:立足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现实需求,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出口要求,提出面向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重塑方法。研究构建面向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不尽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同时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融合度。

关键词:交通运输;工程教育认证;一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端于美国,经历9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国于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是我国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必然选择,更是在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与国际接轨、实质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的必由之路。国家于2019年正式启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和工程认证相结合目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从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均未检索到文献可以得到佐证。

在国家积极建设新工科的背景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大理念,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出口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模式运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从而构建出适合应用型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黑龙江工程学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已初步进行了设计,课程教学也在不断号召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改变。但无论是课程体系设计还是培养特色也都处于在探索中,需进一步突出应用型本科专业特色。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确定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专业知识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夯实师资条件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因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出口要求,研究制定符合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是每一门课程为支撑毕业要求而设置的,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的,需要研究制定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大纲。

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外学生也进行了探讨。如王宪彬等对交通运输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符合工程认证标准的一流本科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方法[1];李楠等分析在交通运输专业工程认证标准下的课程体系为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提供参考[2];吕冰等研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提出只有实现核心要素优化组合,才能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合力[3];李博等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路径[4];张嘉敏提出了一流交通运输类专业进阶路径[5]。

当前的主流研究是针对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来构建各自的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双一流”背景的内容较少,需整合各方面力量加以研究为后续提供方向指导。

3 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重塑方法

以目标导向加强课程建设,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基于实现一流交通运输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出口要求,研究制定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落细的要求,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按照应用型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出口要求,进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构建关联度高、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成效为准绳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此为准绳来重塑我校交通运输本科专业主干课程体系。

3.1一流本科专业

3.1.1 特性

(1)卓越的教学质量;(2) 提供深度学科知识;(3)提供多样化课程;(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项目;(5)鼓励国际交流和合作;(6)强调实践经验;(7) 提供职业发展支持;(8)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9) 关注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3.1.2 设置原则

(1)学科独特性与定位清晰;(2)契合国家发展战略;(3)兼顾市场需求与社会价值;(4)提高教育质量与创新潜力;(5)考虑国际化因素;(6)注重实践经验和实习机会;(7)一流师资力量和研究支持;(8)构建评估与改进机制;(9)促进多元化和包容性。

3.1.3 设置方法

(1)开展市场和社会需求分析;(2)开展具有学术深度的学科研究;(3)基于需求分析和学科研究制订详细的专业方案;(4)制订教学计划;(5)招聘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6)开发和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7)准备教学资源;(8)提交并批准方法和教学计划。

3.2工程认证

3.2.1 特性

(1)交通运输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2)认证要求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积累实践经验,突出实践导向;(3)交通运输工程认证强调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4)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了解全球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和最新技术;(5)要求学校与行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就业机会;(6)交通运输需要与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的加强交叉;(7)构建完整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育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3.2.2 设置原则

(1)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成果;(2)考虑到不同学科领域和专业的差异,标准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3)标准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给教育机构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和改进;(4)标准应该包括评估和改进的机制,以监测教育质量并促进持续改进;(5)标准应该考虑国际化因素,以适应全球化的工程领域;(6)标准通常强调学生的实习、实验室工作、项目等实践经验,以确保他们具备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7)标准鼓励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支持他们的职业发展。

3.2.3 设置方法

(1)明确交通运输专工程认证目标和标准,包括确定希望达到的教育质量水平以及符合的标准;(2)组建包含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和其他相关方的交通运输专业专门认证团队,负责策划、实施和监督认证过程;(3)评估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实践经验等;(4)重新设计或调整交通运输专业课程;(5)整合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参与实习、项目工作、实验室经验等;(6)培训交通运输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理解认证标准;(7)收集课程大纲、学生作品、教师的教育和专业发展记录等所有必要的文件和证据;(8)开展自我评估和审核,包括内部审核和评估过程;(9)准备详细的文件和证据等认证申请材料;(10)接受外部审核;(11)改进和持续改善;(12)获得认证。

3.3一流本科专业与工程认证共同特性

(1)专业导向:无论是一流本科专业还是工程教育认证,都强调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实践导向:两者都注重实践经验,要求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以确保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质量保证: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教育认证都强调质量保证,要求学校建立一套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教育质量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4)国际化:两者都鼓励国际化,包括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以让他们了解全球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国际标准。

(5)行业合作:学校通常需要与相关行业和机构合作,以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6)创新和研究: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教育认证通常鼓励创新和研究,以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

(7)多学科交叉:两者都意味着学生需要了解和应用多学科知识,以满足综合性需求。

3.4方案设计方法

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类专业设置齐全,基础条件良好,社会影响力较高,面向黑龙江省交通领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认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能很好地满足龙江地区交通领域人才需求,成为龙江交通建设的主力军。

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核心课程的内容,以反映交通运输领域的最新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在不断变化,新技术和新趋势不断涌现,因此,课程内容必须紧跟行业趋势。这包括涵盖可持续性、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兴领域,以确保学生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3.4.1 培养主体及学科多元化

交通运输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因此,强调案例研究和实践项目是培养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关键。通过提供真实的案例和挑战性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技能。学校积极建设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共享型人才培养平台和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以“龙建路桥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智能交通学院”“智慧城市研究院” 为载体,建立多方参与的新型组织形式,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运输问题通常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工程、城市规划、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因此,引入与其他工程领域和非工程领域的交叉学科合作至关重要。通过将不同领域的课程与交通运输课程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挑战。学校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探索面向“双一流”的交通运输专业改造升级。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文渗透、工工结合、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进阶式、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3.4.2 教授手段和方法更加丰富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学校需要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团队项目、模拟演练等,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为提供持续高质量教育,教师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学校积极拓展渠道供教师继续提升,参与行业研究和项目,以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力。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学校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留学和国际实践。这将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理解不同文化,适应国际化的工程环境。

3.4.3 制度保证是关键,持续改进是核心

为了不断改进教育质量,我校建立了“学校-学院-专业-学生”四级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进行课程评估和反馈,从而及时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交通运输课程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因此,学校需要确保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技术支持,以支持理论教学的实践应用。我校在校内建有比较完备的实验基地,包括汽车结构与智能车创新在内的19个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其中,汽车动力与排放分析试验室、汽车文化教育中心、丰田T-TEP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建设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交通运输专业拥有“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拥有汽车尾气分析仪、五轮仪、交通系统仿真等硬软件系统,能够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并进行仿真分析与模拟。

4 结论

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黑龙江工程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打造了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创新和研究、推动国际化和多样化、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促进行业合作以及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都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校提升声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同时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本研究基于一流本科专业与工程认证共同特性,提出面向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重塑方法。

本课题研究构建面向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重视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融合度,提供我省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成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改革研究乃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丰富和完善作用。通过研究与实践,在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师生受益的同时,成果可推广到其他相近专业本科生教育,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宪彬,张文会,武慧荣,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J]. 中国冶金教育,2023, 3:1-4.

[2]李楠,戴福清,谷润平.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以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22, 33(5): 45-50,56.

[3]吕冰,严嘉诺,熊飞.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及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 40(5): 149-153.

[4]李博,李治政,朱彤,等.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为例[J]. 高教学刊. 2023, 9(19): 27-30.

[5]张嘉敏. 一流交通运输类专业进阶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 37: 93-9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面向一流本科专业和工程认证双主体的交通运输主干课程体系重塑与实践”(GJB1423013)

作者简介:吴丽娜(1982-),女,满族,黑龙江加格达奇人,博士,讲师,硕导,研究方向:可持续交通、交通安全等。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认证交通运输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求知导刊(2016年31期)2016-12-16 20:13:51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实践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00:07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8:59:21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