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满 胡宗霞
【摘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引,当前学校育人工作非常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落实,要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标,重视教学生活化的落实,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稳步提升。现从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入手,浅谈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遇到的困境,并针对性分析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后续实施的原则与策略,以期有效达成“提质增效育人”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037-03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对学生实施全面德育的核心学科,既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要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入手,推进生活化育人,把握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体现生活化育人特色。贴合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引入优质案例,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认同感。同时,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落实,要凸显核心素养育人理念,从文化熏陶、素养立意入手,为学生进步成长提供有效指引,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性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产生有益助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开展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学工作要基于生活而推进,引入一些生活化案例,助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具体生活实践,促进知行合一全面育人。
(一)可有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落实,需立足生活,面向生活,服务生活而推进。改变教师传统育人观念,立足生活唤醒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共鸣,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运用学科理论,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通过生活化教学,可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热情,引领学生主体实践,锻炼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主体进步,高质量达成核心素养育人目标。
(二)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黄金期,会出现敏感心理,也可能在学习、社交等多方面遇到各类问题。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贴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针对性引导,从服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拓展课程外延。以核心素养育人为指导,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具备良好行为意识。以生活化教学的融入,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可促进“教学做”合一育人
新时期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围绕需要学习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深度讨论开放分析,以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为核心目标,放手给予学生主体实践空间,还可以延伸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学生学习视野,拓宽学生活动空间,推进“教学做”合一育人,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深刻理解。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唤醒学生心底奋进意识,让学生以积极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
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困境分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很多教师非常重视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形成。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实施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
(一)生活化元素融入不够
这一阶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的很多知识,只能浅层理解,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些生活化案例,但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这些案例的理解并不深刻,很多时候还是停留于对课程所学内容的机械记忆,而且教师所引入的一些案例,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部分案例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并不能引起学生共情,这也不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学生主体价值不能彰显
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工作落实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案例,辅助学生学习理解。同时,教学工作的落实要充分注重学生主体性价值,引导学生围绕内容进行有效的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带入自己的经验,尝试进行情景剧表演。但是,因为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一些生活化元素理解不够,对一些概念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这样学生就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支撑对案例的辩论分析,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情景体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落实中,依然以教师的理论讲解为主,学生主体性价值不能充分彰显。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出现专注度不足,表达辩论意识较差,对一些案例不能有效分析的问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解的深度,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教师对课程的设计意识较差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工作实施中,还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将一些生活化案例直接抛出,对教学的整个流程缺乏设计意识,没有为学生带来足够的新鲜感。虽然课堂融入了一些生活化元素,但是教师讲解的方式机械,依然以概念性知识传递为主,不能与学生进行趣味互动。学生学习思维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也不能围绕探究的问题提出一些个性创意,而且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依然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没有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充分体验和参与。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设计意识,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教学局限于课堂,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推进的基本原则
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落实,要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还要凸显学生主体性价值,构建以生为本的良好教学样态。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中,要体现科学育人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施的首要原则,就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选择的生活化案例,设计的生活化作业,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的互动讨论,都要体现立德树人核心导向。通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要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开展,要树立明确育人目标,在深入浅出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唤醒学生心底的问题意识、奋进意识与探究意识。通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彰显学生主体价值,保证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凸显立德树人的核心导向。
(二)体现循序渐进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育人工作的落实,需要长期渐进,不能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能单纯通过一次生活实践,达成高质量育人目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坚持持续推进,结合学生信息需求,甄选优质生活案例,围绕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生活化引导,让学生真正从心底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立学习热情。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带动学生综合素养持续提升,助力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坚持循序渐进,给予学生学习接受的空间。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学习表现,针对性完善育人方案,在学生成绩持续提升中,促进核心素养育人目标高质量达成。
(三)尊重主体体验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做好有效的课程设计,更要从学生学习接受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能做到尊重学生主体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进步,从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以致用入手,允许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捕捉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产生的一些新观点,结合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开展针对性讨论。关注主体体验,促进学生能动性发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价值。结合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呈现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更为真实的学习体验。在实践中加速学生知识内化,助力学生对学科内容高质量理解,彰显学生的活力热情,让学生获得更为完善的学习体验,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可具备清晰目标追求,增强学生奋进意识。
四、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推进实施的有效对策
(一)灵活应用生活化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育人的第一步,就要灵活应用生活化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也能在案例应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期待。生活化案例的引入,还能降低学生知识接受的难度,将一些基本知识点与核心概念有效串联,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串联各类生活案例,让学生学思结合,高质量参与。以“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部分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立足日常生活,想一想公共场所是什么,公共场所带给了我们哪些便利,你经常去的公共场所有哪些,在公共场所活动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在公共场所的所见所闻,公共场所的哪些人和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错误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活动时,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能不能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由小到大,由内向外不断拓展,让学生对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有效理解,更能提高学生自身道德修养。
(二)以生活案例运用,唤醒学生共情体验
信息化时代,学生内心世界丰富,情感细腻,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中,不仅要通过理论知识的高质量呈现,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有效理解,更要通过生活案例教学的运用唤醒学生共情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高质量理解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我,深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推进“教学做”合一育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以“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节课的内容为例,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选择与家乡相关的一些细节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以小见大,对自己家乡的美好事物有效审视。让学生学会更好地热爱生活,热爱家乡,鼓励学生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三)多元教学方法交互应用,保障生活化教学的质量
在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推进过程中,要避免单一方法的反复应用,这样会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枯燥感,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因此,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要能多种方法交互应用,让学生学习的视野有效拓展,并将生活化育人与学生主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保障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问题引导,避免单纯由教师来呈现案例,而是可以结合具体情境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辨分析。这种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也能让学生对外界事物有效探究。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进一步进行观点的完善和内容的补充,就能让生活化育人更上一层楼。如“绿色小卫士”部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再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环境,怎样节约用水,怎样保护树木,怎样节约资源。将生活化元素有效挖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整合,既能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又能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工作落实中,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和生活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应用分层教学法对不同的学生分层引导,增强学生表达意识。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更多肯定鼓励,这样既能达成育人目标,又能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丰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和视角。以“坚持才会有收获”为例,教师可以先从浅层引导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坚持,接着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案例,让学生理解坚持的重要性,还可以引入一些历史人物,推进跨学科融合育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坚持才会有收获”的深度理解。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推进实施,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表现,完善育人过程。围绕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分析针对性教学策略,以教师智慧的引导,提高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综合效果。以生活资源促进学生课程理解,以生活体验丰富学生学习获得,以生活应用增长学生知识才干。
参考文献:
[1]杨群.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J].山西教育(教学),2023(12):65-66.
[2]张克林.论生活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2023(33):91-93.
[3]赵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的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3(34):96-98.
[4]林莺.让课堂走向生活——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33):123-125.
[5]施明华.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寻[J].智力,2023(31):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