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课堂

2024-06-24 10:17余芳洲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余芳洲

【摘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实施与推进,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全面落实贯彻新课改政策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作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主体,应当及时科学地更新教学理念,理解新课改政策的核心思想与教育目标,创导教育教学回归本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在基于新课改政策的背景下,对如何创导教育回归本真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语文  回归本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025-0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初中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魅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思考,为了课堂上能够体现语文教学魅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语文教学非常重要。

一、回归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结合学生学习规律,完善语文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往往有着比较特殊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习惯,摸索到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发挥有益的心理因素,摒除有害的心理障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而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初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普遍在20~30分钟之间,而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节奏缓慢、枯燥无味,很难使学生长时间保持高度兴奋的学习状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出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善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课时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图片、音视频的方式,演示游戏环节过程,使学生参与其中,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七年级《太空一日》课时教学中,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发挥想象,模拟太空中可能会发生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拉近学生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速地融地入到搭建的情境框架中,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在《苏州园林》课时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通过教案课件、画面演示、视频展现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现苏州园林景观,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课件资源,调动学生感知规律和多重感官融合,充分发挥学生听、说、读、写的感知并用,以新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思考能力、思维延展能力,从而全方位、多元化地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

(二)遵循学生情感规律,实现立德树人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动态历程,不仅要依靠基础的知识教学,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情感规律,在深刻理解道德发展本质的前提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的伟大教育任务。而无论是知识教学还是德育工作的开展,学校课堂都是主要的教学阵地,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示范者,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实际学情、学生情感,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将知识教学与德育工作融为一体,适时将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实践活动中,从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多样的教育活动。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课后活动中,针对《诗词五首》和《愚公移山》的课文教材,组织诗词竞赛、传统寓言故事演诵等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和道德品质建设;又如在九年级《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时教学中,利用特殊节日,丰富课堂内容。在传统的节日来临之前,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图文结合的方式,向学生讲述传统节日的来历,并带领学生进行猜灯谜、贴春联、剪窗花、包粽子的习俗,使学生加深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或者在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革命纪念馆,了解革命先辈的战斗事迹,引导学生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文明交通小先锋”“垃圾分类志愿者”,通过参与此类团队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和高尚尊崇的责任感。

二、回归学生的学情巩固

(一)跨学科整合教学

在长期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分学科教学思维的禁锢,教师们往往习惯于用固定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案,导致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科思维没有形成互融互通的教学体系,从而使学生对于多种学科的理解、运用仅仅停留在简单叠加、生搬硬套的层面,机械式、暴力性的学科融合致使学生无法真正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打破各学科之间的桎梏和封闭,糅合知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首先则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营造真实开放的学习场域,融合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课文教材,例如《邓稼先》《沁园春·雪》等课文教学中,以语言文学为核心,在贴合当下社会现实的背景中,融入科学、政治、历史等学科,提升了语文学科的知识密度;而跨学科的教学实施,教师应当注意良好的合作学习指向,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通,跨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伸,同时也能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从而创造出更高品质的教案。

(二)优化课后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设计,不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续,也是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的检测。在新课改政策的指导下,教师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题海式作业战术,以优化作业内容、丰富作业趣味、提高作业精准度为改革方向,并在作业设计中,加入多学科融合式主题,避免出现重复性作业的现象,以实践型、操作性、分层化的项目式作业内容为分解手段,确保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在基于教材内容与学生可实施性的原则下,增设更多的综合性、体验性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了解生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知行合一的作业目标。例如在《太空一日》的课后作业设计中,可以设计符合学情的实践活动,结合当下时事,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航天新闻材料,或者结合科学、物理等学科,制作简易的火箭模型等;以与时俱进的作业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增添作业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性、灵活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潜力,实现因材施教、覆盖全员的作业任务;而分层化作业设计,不仅满足了检测学生掌握基础教学知识的效果,也是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锻炼途径,能够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也为学情具有差异性的学生提供了可进步的上升空间。

(三)健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后作业的布置,仅仅是检测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策略之一,健全的评价体系,更需要延伸至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只有通过不同的评价角度,才能制定公正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依据不断完善改进的评价项目,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实现良性循环。而针对课堂教学评价,应当拓展评价功能,通过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施过程、课堂效果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诊断,通过评价主体对其评价,评判课堂教学具有的课堂价值和增值期望,激励教师开拓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大胆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般以指标量化模式为主,普遍具有准确高效、适用广泛、一目了然的特点,但往往容易造成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弊端,而观察理解型的人文评价,能够妥善规避此种弊端,具有强调评价主体交流、方式灵活、突出评价中多重因素的特点,但也存在客观性强、易受情感干扰的缺陷,因此,在完善评价体系的变革中,结合指标量化的统一性,融合人文评价的灵活性,是改进评价方式的理想效果。

三、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本职功能

(一)家庭教育的基奠职能

家庭教育一般是家长日常的言行影响,既是学生的启蒙开端,也是校园教育的课下延伸。而当下的家庭教育意识较为薄弱,仍然过分依赖于学校,父母无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教育方式单一粗暴,过分追求分数成绩,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随着新课改政策的落地,家庭教育逐渐占据了重要的教学地位,如何使家庭教育回归到现代素质教育的角色中,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家长已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德育智育的培养,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当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与孩子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促进健康的身心发展和树立优秀的道德品质;家长也应当与教师、学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具特点,且各有所局限,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互相反馈,能够保持无缝连接的信息接触,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学校教育的引导职能

无论是教育的文化职能,还是育人职能,学校教育始终具有绝对的引导性。在文化教育中,学校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教材,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要保证教学的基础性,还要结合社会趋势与时代成就,加强学生的智育塑造。新课标和新课改政策的实施,使学校教育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改革、完善、优化,也结合不断更新进步的辅助教学工具,包含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人格魅力、德育思想,提供强大的教学资源。而学校教育的育人职能,通过当下社会对受教个体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做出社会性的规划,并加速了发展学生的特殊功能,不仅促进了学生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目标明确、体系健全的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先进的思想文化传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真理、弘扬优良道德。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价值的发展,学校教育的职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变化、提升。

(三)社会教育的实践职能

社会教育在广义上已经包含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但在狭义上,社会教育所担负的职能与作用,是通过各类文化生活知识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实质化的思想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构建。社会教育的客观环境,包括了当地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风气、文化水平、道德风尚等,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也是学生不可避免接触的社会环境,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形成具有自我辨别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的意识,开拓学生视野眼界、丰富学生社会经验、增长学生知识才干。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考验,也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个人社会能力的有效方式,诸如参加体育竞赛、公益活动、社会调查,能够使学生广泛快速地接触社会,并了解到社会的发展、人文现实、历史规律,实现新课改政策中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也能够充分发挥出社会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实践职能。

四、回归教材讲解教学

语文教师若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以及作者需要表达出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内容深度剖析,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春酒》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根据表面问题去分析实质内容,适当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篇文章因属于叙述文,是作者根据回忆家乡的母亲酿酒的经历。因此,此文章分为两个重点部分:一是春酒的酿造过程;二是作者在此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方面的表述最为直接,也最容易理解。如此,可以加强学生对春酒酿造的印象,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回归本真课堂,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而且需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准分析。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把握课堂之“本”,对教学方法讲解之“真”,能够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师与生、生与生、生与作品的对话。

参考文献:

[1]张岱俊,史俊刚.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快乐成长[N].太原日报,2021-12-16(008).

[2]刘瑞侠.让教育回归本真,还孩子天真笑脸[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3):50-51.

[3]桑安琪.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本质的回归[J].教学与管理,2022(5):1-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