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

2024-06-24 11:15蒋玉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说理核心问题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数学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数学原理的抽象性与数学变化的复杂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理解困难,所以数学教师需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内化。数学核心问题是数学课堂的中心问题,课堂教学活动围绕核心问题展开,为了提升核心问题的探究效果,数学教师可以构建“说理”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对核心问题的讨论,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的重要意义,重点讨论其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问题  “说理”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为漳平市基础教育规划2023年度“聚焦新课标、赋能新教学”专题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生关于数学“说理”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项号:ZPzx2023-29。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5-0007-03

一、引言

说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说理课堂中的“说”,就是语言表达、辨析、讨论,“理”就是道理、原理。“说理”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阐明数学原理,分析问题答案,讨论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对课堂的深度学习和深入探索。为了实现核心问题说理课堂的融合发展,“说理”的主题可以围绕核心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表达中从对知识的浅表理解走向深层次探索,进而提升课堂效果。

二、小学数学核心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重要意义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概念、公式等数学语言,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科用文字表达知识的方式,数学语言更为抽象,难以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知识的具体印象,且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较为复杂,比如学习一个数学公式,学生需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变化形式、应用方法等,才算真正学会了公式。所以,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符号培养主动思考和深入探索的学习习惯,发挥知识迁移能力,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实践水平,培养理性、科学的生活态度和实践态度,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核心问题驱动数学课堂,要求数学课堂根据一定的学习主题展开,该主题就是核心问题,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二者的互动活动要围绕对核心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展开,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收获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

三、小学数学核心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以“说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抽象理解事物的能力,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学生不能具备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对于很多数学原理和数学现象则难以理解,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思考不同数学元素之间在三维空间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所以任何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不能离开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发展。在说理课堂,教师可以用语言或者借助其他教学手段为学生解释数学原理或者数量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密切联系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将特定逻辑关系通过语言的方式阐述清楚,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在课堂上提问,通过学生个人疑惑的解决促进课堂核心问题的探索,在学生提问、教师作答过程中逐渐深入核心问题的学习和探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为例,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在不翻开教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并要求学生在纸上随意画出几个四边形,观察其特征,然后再对学生要画的四边形作出限制:“画出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画出四个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在没有教材参考的情况下,学生根据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锻炼学生逆向思维与几何思维,在数学原理的描述中探索学习,感受知识形成过程,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对概念的逐渐探索中,增进对本节课核心问题的解决,正确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

(二)以“说理”的方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是贯穿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学习活动,无论学生将来研究数学学科的分支领域,或者从事任何与数学有关的工作,都离不开大量的计算,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素养,也是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能力,计算能力与数学学习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所以,在核心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要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以丰富说理课堂的培养意义。在教学运算法则的课堂上,学生首先需要学会运算法则,然后对具体题目进行计算,在说理课堂,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观察题目,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计算思路,再结合运算法则说出解题步骤,包括加减乘除、中括号小括号等都要观察到位,确定运算顺序。说理结束后,学生进入正式计算环节,在清晰的运算思路中,提升运算效率。以“6.8÷[(4.5-2.8)×0.4]=?”的计算为例,教师以“熟练运用运算法则”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说理”的方式阐述该计算题的计算步骤:先算(4.5-2.8)=1.7,再算1.7×0.4=0.68,然后算6.8÷0.68,得到最后的结果10。

在此说理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运算法则,巩固了基础知识,使计算过程更加有条理,从而提升计算能力,增强核心问题驱动下说理课堂的实效性。

(三)在问题辨析过程中实现“说理”

通过观察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诸多概念可以发现,其描述语言,从字面上看相差不多,但是其代表的含义大不相同,比如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概念等,如果学生不能基于整体认知对相似的概念在字面和意义上加以区分,就会导致学生对概念把握不清,出现混淆,所以需要教师在说理课堂上为学生明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对相似的概念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说理进一步区分其具体含义,增进学生对概念以及相似概念的全面认识和正确区分。比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不规则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四边形,先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再提问学生:“该图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梯形?”

然后要求学生以说理的方式辨析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通过概念与黑板上不规则四边形的比照,增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黑板上四边形进行辨析过程中,会想到因为该不规则四边形的对边不平行,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不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该不规则四边形没有一组对边平行,不符合梯形的性质(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所以不是梯形。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辨析引导学生思考,以说理的方式对核心问题进行层层递进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构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知识结构,对其概念与概念的区别有清晰的认知。

说理通过说的形式表现其真正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说理所用的语言就是思考的结果,在辨析中形成完整的思考过程,所以为了使核心问题驱动下的说理课堂正确发挥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特征引导其进行辨析,在辨析中发散数学思维,拓宽知识层面,自然而然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锻炼思辨能力。

(四)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说理”

学生对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会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尤其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部世界存在天然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并通过说理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将在数学实践中的思考过程表述出来,实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学生长期处在理论知识课堂,容易陷入被动的思考状态,所以教师在说理课堂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增进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实践促进学生思维从抽象到具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在实践中,使复杂的数学现象和文字说明具象化,增强学生对课堂核心问题的感知。

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内容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建立时间观念,并能够通过说理的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结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置以下内容的实践活动[1]:第一,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教师可以用秒表计时,要求学生在开始计时后进行整理书桌、整理书包等活动,一分钟结束后,引导学生回忆在一分钟内可以做多少事情。与此同时,将节约时间、做事情不拖延等优秀品质教学渗透在说理课堂,引导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后,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帮助学生对时间长短有大致的把握,请一名学生在讲台上做一遍广播体操,然后其他学生估计,做一套广播体操的时间多于一分钟,还是少于一分钟,或者估算具体时间,以此,对生活中事物的存在过程形成时间概念方面的认知;第三,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将班级的钟表放到讲台,引导学生亲手操作,用手拨弄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大格?增进学生对钟表和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

(五)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实现“说理”

数学教师在说理课堂明确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对核心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积极发表各自的意见,从而达到互助性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进而优化思维品质,完善自身数学认知结构,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在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合作中表达个人想法,针对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既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回答者,在提问与回答过程中逐渐深入问题本质,得到问题答案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虽是以合作形式展开的学习活动,但其中也包含学生的自主探究研究过程,学生在表达某个观点或进行某个知识点的说理之前,会在脑海中预设表达内容,形成个性鲜明的思考过程,深思熟虑,确保其中没有知识性错误后进行表达,实现知识输出,其他学生在此知识输出过程中获得启发,从而激发向共同学习目标努力的动力[2]。

在数学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说理,秉持互动性的原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言论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带来的学习效果,参与问题产生和知识生成的过程,与此同时,扩大合作范围,不仅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学生与教师之间也要积极互动,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数学想法与对问题的思考,对其不足之处加以指正,提升其思维品质,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中获得学习灵感,使问题思考保持在正确的方向,尊重学生在说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维护合作学习的讨论秩序,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生活问题情景:李大爷家的院子面积约1/3公顷,在这块地中,1/2种玉米,1/4种黄豆,那么请问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黄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在探索问题答案过程中,学生不必急于在纸上演算,教师可以先通过说理的方式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拆解题目的过程,明确解题思路,再进行计算。除此之外,为了使情景更加真实,教师可以用一张白纸作为一公顷的土地,然后与学生一起通过折纸的方式感受一公顷的1/3是多少,以及1/3的1/2是多少,以增强学生对情景的探索效果和学习效果。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足,相对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创设问题情景,使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和数学原理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得以体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促进说理课堂高质量发展[3]。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核心问题驱动说理课堂的构建与发展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拓宽学生数学学习视野,增进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学习和探索,在对核心问题的探讨和解答过程中,深入问题本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游永忠.立足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促成学生高效学习的思考[J].教育艺术,2022(10):23-24.

[2]薛萍.设计核心问题 构建说理课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9):70-72.

[3]郑声华.小学数学“实施说理课堂教学,落实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2(23):59-61.

作者简介:

蒋玉珍(1975年11月6日—),女,汉族,福建漳平人,大专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说理核心问题小学数学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