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24-06-23 05:04王倩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培养三位一体

王倩倩

摘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培养具有国家安全意识与行动能力的大学生具有时代紧迫性。为此,本文以经济学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当代中国经济为例,提出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堂教学具有课程改革与学生培养需求的双重价值意蕴,同时教师应从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优化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索融入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思政;学生培养;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58

0引言

国家安全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处于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复杂的时代环境,使得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更加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于国家安全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提出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而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与前沿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成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学生的思想是可变和可塑的,他们除了在学校中接受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还会受到社会各类非主流舆论和形形色色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内容融入高校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及积极的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作为普通高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核心课与主干课,此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经济的演化历程、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使得学生能够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进行透彻的理解与解读,并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与政治敏感性。因此,在教学上需要重点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动态与现实问题,并提升学生思考及勇于提出中国命题及解决方案的能力。作为一门更强调思考性与实践性的经济学专业学科,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堂的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价值性。

1价值意蕴:课程改革与学生培养的双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除传统意义上国家安全外,非传统国家安全日益凸显,并具有隐秘性与巨大破坏性。作为一种拥有复杂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将其融入高校教学是课程改革与学生培养的双重需求,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1培育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在专业领域的具体化实践,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融合,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价值范式,实现课程思政的隐形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培养的新要求与新方向,因此,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教学体系培育与改革成为教育者面临的必然选择。

经济学专业课程以培养深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及熟练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为培养目标,其基础与核心课程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主要讲述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政策主张与思维方法,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之一为理性人假设,强调以利己为动机,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自身最大的利益,其本质是为西方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并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需要引入更为“中国化”的知识和课程,帮助学生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强国家全教育,而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设立为此提供了契机。目前,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缺乏统编教材,教学改革及创新研究较为缺乏,且“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亟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培育及改革。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并进行思政改革具有必然性与时代性。

1.2增强当代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期课程思政必须要融入的育人元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教导,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的目标。大学生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乐于关心政治,且处于价值观形成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直接关乎民族命运与国家发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培养当代大学的民族自信,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成为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必然路径。在树立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从而时刻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增强忧患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核心课程,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一方面,在讲授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历程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认识到在改革与发展中,只有坚定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才能维护与保障国家安全,实现经济增长的奇迹。另一方面,在与学生探究并讨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时,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安全是民族自信心的来源,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切身利益,也是未来经济发展与增长的保障,从而培养并增强大学的民族使命感。因此,将总体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中,是培养与增强经济学专业学生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设置和讲授的应有之义。

1.3构建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践行者身份的必然要求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肩负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更加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积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主人翁意识。但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不容乐观,对国家安全理解为狭义的国防、军事安全等传统国家安全观的现象较为普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警惕性不强,有待进一步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行动能力。与此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频频触犯我国的核心利益,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复杂与严峻的安全风险。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最有文化、最具思想及最富创造力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成为国家安全最坚定的守卫者,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及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体系具有紧迫性与必然性。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泛,未来会在大中小型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高校及研究所等各机构和领域从事市场管理、经济顾问、教学研究与政策分析等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校期间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输入、国家安全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行动能力显得尤其的重要。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作为全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变迁的历程的课程,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中,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我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生态、信息和生物等领域国家安全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并教导大学生不仅仅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者与传播者,更应该成为践行者。通过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课程中的融入,引导他们把爱国热情转为爱国行动,将未来职业规划与祖国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强化自我的责任担当,真正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者。

2实现路径:“三位一体”的路径探索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课程思政重要的内容体系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是当前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成为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及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需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

2.1改革教学内容,挖掘课堂思政元素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探索过程中,要基于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与更新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蕴含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思政元素,以润物于无声的方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与讨论中,提升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将课程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呈现,并总结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当代中国经济课程能够有机结合和融入的部分教学内容(见表1)。

2.2创新教学方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地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专业课教学应探寻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除传统的讲授法以外,教师通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

2.2.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针对性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阅读、思考、探讨等活动,继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提升专业认同感。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学和现实情境的沟通与融合,有效避免传统讲授法教学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概括知识而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弊端,从而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感受知识及科学方法的实际价值。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纳入国家安全大局。在教学实践中,以“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新粮食安全观的构建”为具体分析案例,让学生从国际和国内的双重视角认识我国提出新粮食安全观的时代背景、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通过数据向学生展示我国粮食生产近几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给我国人民带来的安全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2.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是为了实现某个教学目标而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率,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讨论法的实施,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改革中备受青睐。具体到当代中国经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某一针对性的主题或者问题,比如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专题讲授中,让学生了解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筑牢金融安全网成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针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观点阐述,并由教师汇总及点评。同时,在小组汇报过程中,如有不同意见随时可以参与辩论,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激情。

2.2.3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课程目标,将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并设置合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程的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专题讲授中,通过数据直观展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我国经济安全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忧患意识,继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启发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为关键,为此可以借助“学习通”“雨课堂”与“钉钉”等网络教学平台,灵活开展教学互动,形成学生能实时参与问题回答的交互教学场景。

2.3优化考核方式,浸润国家安全意识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基本方式与途径,对课程思政的考核不仅只是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的是德育效果的考察,通过对思想道德等思政元素的考核与评估,判断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对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评价考查,需要围绕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制定多元化复合型的考核标准体系,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将国家安全意识等思政教育根植每个学生心田。具体而言,除传统终结性考核外,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及比重,从而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见表2)。

2.3.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得分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可分为课堂提问(10%)、小组讨论(10%)、课堂辩论(5%)与专题汇报(15%)。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了避免学生由于缺乏自信等原因出现的“有问无答”的现象,可以借助“学习通”等手段,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将所思所想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然后由教师通过投影手段将答案直观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也能将参与结果进行保存记录,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分析与评价,并方便评价结果作为打分依据。对于较为简单的主题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根据就近原则进行小组分类,然后小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为有效避免小组成员搭便车的行为,小组发言人由教师随意点名,讨论结果由教师记录并打分。此外,对于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或者课堂讲授中能够针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论或者批驳,可赋予5%的分值比例进行奖励,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思考并提升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对于需要较多资料搜集及准备的专题,通过“翻转课题”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专题汇报,小组分组的方法分为自由选择与随机分配,强调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应担任资料搜集、PPT制作、讲解员等不同的角色,为避免教师打分的主观性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汇报成绩由其他小组分别从资料准备、课堂陈述及效果3个方面进行打分。在整个过程性考核中,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在内容上引导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融入。

2.3.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全面评估和总结,评价得分占总成绩的60%。当代中国经济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认识当代中国国情,把握当代中国经济的改革历程及发展规律,从而坚定学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的自信,继而提升提出解决中国命题、中国方案的能力。因此,终结性考核更适合选择提交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个人观点并展示学术才能的课程论文,从注重考核学生知识储备,向注重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转变。为此要求学生根据课程主题及内容提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结课论文及查重报告,在论文写作上引导学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论文的心得体会,最终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

3结语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安全问题相互叠加,各种安全风险相互交织,国家安全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在这种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及维护国家安全的科学行动指南。近年来,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形式和路径呈现出隐蔽性与多样性特征,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交锋与培养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培养具有国家安全意识与行为能力的新时代可靠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多年来,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以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为主,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安全等教育存在不足,因此,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设置成为大势所趋。将总体国家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的教学,既是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为了达到此目标,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去探究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通过持续引导经济系的学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家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并能够付诸行动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单丹丹,王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建构理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5):711.

[2]李建伟.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要义阐释[J].政治与法律,2021,(10):6578.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习近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5]陈锡敏.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把握的几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1,(5):97101.

[6]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7]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5760,71.

[8]刘成海.《当代中国经济》课程教材与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4(49):110112,127.

[9]黄爱宝,陈瑞昕.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定位与多维价值[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110.

[10]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106109.

[11]曹晓飞.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125129.

[12]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4749.

[13]张金学,张宝歌.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234.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学生培养三位一体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高等数学教学研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浅析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统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