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2024-06-23 14:20时俊雪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1期
关键词:协同治理贵州省影响因素

时俊雪

摘要: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城市绿色转型,本文利用Tobit回归模型构建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模型,探索影响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考虑生态共享的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对策。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能源强度、R&D人员四个因素对贵州省9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综合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效率有抑制作用,贵州省可通过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强城市生态共建共享等方式提升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

关键词:贵州省;生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03

0引言

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22年国务院推出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中也对贵州省生态环境治理提出要求,指出改善生态环境、将“绿水青山”合理转换为“金山银山”是贵州省近年来的建设要点之一。为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政府出台了《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大量政策文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高效优质的城市生态环境效率有利于节约各项资源,帮助城市更快实现生态文明,如何提升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以影响因素分析中常用的方法Tobit回归为基础,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探索影响贵州省生态环境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为制定贵州省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提高贵州生态环境效率、构建生态城市奠定基础。

1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1.1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为探究贵州省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使用Tobit模型,对影响生态环境效率的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有效分析生态环境效率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索影响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其中因变量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率(,自变量为影响生态环境效率的因素。通过对以往文献的阅读与整理,本文选择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计算见式(1)。

Tit=cons+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εit(1)

Tit为贵州省9个地州市2009—2020年的生态环境综合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而得,cons为常数项,β1~β9表示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εit为随机扰动项。

2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省内9大城市的生态环境效率。具体而言,依托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出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效率;并进一步探索影响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方面存在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共同提升整体环境效率,做好环境协同治理而努力。

2.2描述性分析

为对不同变量的基本信息作初步了解,本文对X1~X9九个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其集中分布以及分布差异情况。具体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中X1-X3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及变异系数计算结果可看出,贵州省目前产业结构比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居多,二、三产业占比超过75%,三产占比最多,为39.73,第一产业占比偏少,占比为12.75%。但不同城市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差异都较大,其中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差异最大。

如表2中X4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所示,贵州省平均城镇化速率为46.911%,相较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而言,发展相对滞后;不同城市的城镇化发展速率空间差异较大。未来贵州仍需要持续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发展速率,同时尽快缩短空间差异,保障贵州省不同城市均达到城镇化发展先进水平。

根据能源强度(X5)、技术人员(X6)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贵州省不同地级市的能源强度开发和发展不强,无差异,发展趋势小。而贵州省各地级市的技术人员发展情况空间差异非常大,表现最劣的城市与最优城市相差超过三万,未来贵州需要提升人才的技术和对人才的引进,同时缩短不同城市的技术发展水平情况,保障贵州省不同城市均达到人才进步同等化水平。

科技创新维度,贵州省不同城市发展差异较大。具体而言,贵州省各地级市的科研费用投入(X7)差异大,此现象是由于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不一样,资源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各城市对这个经费支出的情况不一样。因此,未来贵州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尽量减少不同城市间R&D经费投入的空间差异,保障贵州不同城市同等发展。第二,贵州省不同城市间专利申请数(X8)和专利授权数(X9)的发展空间差异也比较大,最高的城市为贵阳和遵义,最低的城市为黔南,差距达到了1万甚至2万。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城市的科技基础不一样,如贵阳作为大数据的试验点,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公司入驻,科技创新相对靠前,但其他城市资源基础薄弱,能够开展的科技创新相对较少,未来贵州应缩小差距,实现不同城市科技水平均衡发展。

2.3回归分析结果

为探索能源强度、城镇化速率等不同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效果,本文利用Tobit回归对生态环境效率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其中p值小于0.05代表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3可知,X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6(R&D人员)与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呈显著性成正相关,X5(能源强度)则与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呈负相关性。即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R&D人员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环境效率的提升,而能源强度越高,则生态环境效率越低,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会对生态环境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越高,则生态环境效率越高。具体而言,第一产业主要集中于农业、林业等、畜牧业、种植业等以生物材料为基础的产业,其主要原材料大部分为自然界原始材料,该产业的生产加工不会消耗过多的能源,相较而言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污染,因此,一个城市第一产业占比越高,生态环境效率相对也会较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家推出关于能源与资源使用与严格开发的相关政策,第二产业也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发展,通过缓解调整煤矿资源污染输出、优化能源结构等形式,降低环境的污染与资源、能源的消耗。

第二,R&D人员因素也对城市生态环境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R&D人员越多,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越高。该因素能够导致生态环境效率的提升的原因可能是因为R&D人员大多是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其会不断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的源头上去,不仅可以使企业或者政府在技术上得到提升,而且还会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因作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降低了环境的污染。从上面对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测度分析可知,生态环境效率很大程度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提升,R&D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生产要素,R&D人员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越高,企业生产的效率成效越明显,或者产出的经济价值越好,生态环境效率则会越高。

第三,能源强度变量的系数为负数,说明该因素对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增加呈现负相关性,能源强度是导致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低的最关键因素。这也说明贵州省相关企业或者政府在节能减耗和能源的利用这些方面的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当前政府在节能减耗和能源利用率还有待提升与加强。对于贵州省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效率应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综上,通过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样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关键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人员等4个影响因素对贵州省9个市的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效率有抑制作用,能源强度的增加会导致生态环境效率降低。因此,贵州省要加大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并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引进,提升整体技术效率,合理控制能源利用效率。

3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制定

3.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高新人才培养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R&D人员会促进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提高,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生产效率也离不开对科技人才与先进技术的利用,人才引进和技术的提升对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对于一些生态环境效率以及科技创新相对较低的城市,如黔南、黔西南、黔东南,更应该加大人才的引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技术进步的提升,尤其应该加大人才引进和增强研究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培养。

3.2增进区域协作,加强生态共享,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的发展的不平衡

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各城市向前发展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不平衡之间的发展,如果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化,导致城市整体发展低下或者滞后,更严重的会出现发展落后。贵州省要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均匀发展或者是快速发展,就应该加强资源共建共享,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达到效率的共同提升,缓解城市生态环境效率、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

3.3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

能源强度的提升对贵州省城市生态效率起到一个抑制作用。因此,贵州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贵州省城市生态环境的效率。具体而言,可通过减少对煤炭产品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增加对风能、电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从高速度的发展向高质量的发展,从传统的能源结构向新能源结构过渡,减少重工业、煤炭产业等能源的使用,积极发展高新能源,提升生态环境效率。

参考文献

[1]夏骕鹔,郭淑芬.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5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研究[J].统计学报,2021,2(06):4357.

[2]蔡玉蓉,汪慧玲.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1):110113.

[3]谢波,单灿阳,张成浩,等.科技创新、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4):8692.

[4]龚新蜀,王曼,张洪振,等.FDI、市场分割与区域生态效率:直接影响与溢出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8):95104.

[5]王竹君,任保平.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经济效率测度及其环境因素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39(04):816.

猜你喜欢
协同治理贵州省影响因素
贵州省种公牛站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