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创造素养培养

2024-06-23 06:56王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初中阅读教学语文

王宏

[摘 要]审美创造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课标要求充分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文章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视角出发,先分析培养审美创造素养的意义和必要性,后指出培养审美创造素养的路径,希望能对初中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创造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3-0017-03

在语文学科中,审美教育是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语文阅读是发现美、阐述美、宣传美的重要路径。因此,要利用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计划地开展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创造素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于审美的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能成为真正的美,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语文教学兼具美育、智育的功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审美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尤其是审美心理结构、伦理结构与智力结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明智之举和应有之义。结合实际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开放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在丰富其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在影响其正确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助力。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增强审美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和意义。可以说,这些文章蕴含的美育元素都是人类文化中的精品。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尤其是边塞诗、送别诗等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提高教材的利用率,努力寻找教材中的美育元素,以更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发现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教材中蕴含的优秀文化,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增强审美教育的针对性,促使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人才培养、文化兴国的落实。

(三)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质量

王尔德说:“美是唯一不受时间伤害的东西。”人类发展史、教育史充分证明,审美教育与智力教育、思想教育一样,不可或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的审美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美启智、以美育人、以美怡情,借助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是实现语文学科育人目标的要求。不过,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不重视品析文章的美,这导致教学的审美质量相对较低。根据新课标要求,应在阅读教学中全面开展审美教育,以引领学生探索文章的思想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丰厚教学的人文底蕴,使教学更具审美张力和人文魅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创设审美情境,借助引导、启发、想象、评价、讨论和实践等路径让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进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创造素养的路径

(一)明确目标,增强针对性

审美教育是丰富学生感情、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它的形式、内容多样,包括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审美创造、审美体验和跨文化审美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应直指学生的心灵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和新课改精神,明确审美教育目标,挖掘美育元素,突出、增强审美教育的针对性。

如《钱塘湖春行》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要明确知识、情感目标“了解诗歌内容,朗读和背诵诗歌;品味具有艺术张力的词句,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还要明确审美目标“1.感受春天的生机盎然和钱塘湖的美景,激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结合诗歌意象、意境和语言,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3.运用审美知识和技巧,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结合审美目标,教师可将展现钱塘湖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春日湖景之美,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进而以“春天”为主题,结合个人阅读体验写一篇散文。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审美教育更有针对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鉴赏美、体悟美,就必须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带着想象和期待在语言文字中穿行。初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受大环境影响,他们并没有都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部分学生很难沉浸到墨韵书香中。审美教育如果不抓住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欲望,一味空洞说教,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对美产生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认识过程、深度与其所处的情境相关。基于语言文字,运用各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想象、品味、欣赏、评价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对美产生认同。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熏陶。

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美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展示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经典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者播放纪录片《苏园六纪》中的精彩片段,借助图片、视频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形容词或精练的句子描述对苏州园林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在学生描述个人感受时,教师应提示学生结合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知识,从美的视角去表达。在阅读教学告一段落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等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就苏州园林中经典景观的造景、布局等,进行深度解读和讨论,使学生对古人的审美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和文化自信。

(三)多样化阅读,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初中正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学习能力和审美创造素养的关键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题材、体裁、风格不尽相同,因而学生可以通过相关阅读开阔知识视野,培养语感,提升审美创造素养。不过,初中学生虽然求知欲旺盛,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缺乏耐性。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极具必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基础开展阅读与分享活动,还要引入不同类型、风格和主题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等,以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品内蕴,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如在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游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阅读内容包括《江雪》《溪居》《捕蛇者说》《黔之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感受柳宗元的艺术品位和反思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苏轼的《石钟山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姚鼐的《登泰山记》、张居正的《游衡岳记》等,并在学生阅读时播放相应的音乐,以渲染氛围。在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相应游记的主题、艺术手法,让学生感受游记中蕴含的自然美、情感美,并比较不同作者在不同处境中的心绪,以加深学生对游记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四)构建互动空间,让学生思考、想象和评价美

审美创造素养的培养主要涉及:感受文字所体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运用文字表达审美体验,创造和表现美好的形象等。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离不开感知、领略、欣赏、认识和分析等路径,且应给予学生理解、尊重、空间和机会。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营造开放、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打造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适宜的引领下,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彼此商讨,协同开展审美活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互动空间,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和评价美,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可以用毛泽东的《为女民兵题照》导入,结合“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一句,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英雄,以使学生对诗歌主题有所了解,对学习产生期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在中华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诗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场景?诗歌是如何进行场景切换的?木兰的性格特点如何?这样能引导学生概括诗歌梗概,讨论、点评人物形象。在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帮助,积极互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以确保学生能真正感悟诗歌的形象美和情感美。

(五)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美

阅读与写作是学习语言、培养审美创造素养的重要途径。教育界认为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密切,阅读是输入的形式,写作是输出的路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可借助阅读认识美、感受美,借助写作创造美。融通阅读与写作,可以拓宽学生审美观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的路径,让学生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阅读的基础作用,借助阅读让学生感受审美的意义,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思维去探究问题,又要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让学生借助写作去讴歌真善美,批评假丑恶,使学生拥有创造美的能力。

同样以《木兰诗》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解读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巾帼英雄”为主题,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等进行创意写作。有学生扩写了木兰替父从军路上以及战罢归家的场景;有学生改写了《木兰诗》的结局等。这样做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学生创造展现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的舞台。在学生完成写作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和同学的作品从创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发现个人的优点和不足,并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审美创造素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推动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素养置于重要位置,通过目标指引、创设教学情境、阅读多样化、构建互动空间、读写结合等方式促使学生打开审美的大门,助力学生审美创造。

[   参   考   文   献   ]

[1]  倪潇潇.高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学生鉴赏能力培养[J].国际公关,2019(11):114.

[2]  梁金萍,曾林清.巧妙导引,提高学生品读文学作品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105-106.

[3]  谢韵.初中语文散文课外阅读的语言品味:以《黄山松》阅读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初中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