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丽
摘要:根据法国哲学家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资本”由具体化形态、客观化形态、制度化形态三种形态共同构成。这三种“文化资本”通过文化再生产实践,共同作用于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文章以安多手工文创公司为例,分析其“文化资本”构成,以此来探索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从而助力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资本;藏族传统手工艺;安多手工
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藏族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根据法国哲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能力、文化产品、文化制度这些文化资本要素和形式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和深厚的积累。因此,文章将以安多手工文创公司为例进行相关阐述。
一、“文化资本”理论概述
资本是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他根据竞争场域的不同,将资本分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布迪厄的理论中,资本并非是指经济学意义上的,而是借用经济学概念的一种“隐喻”。布迪厄在《资本的形式》一书中首次阐述了“文化资本”的基本概念,认为“文化资本”是各种文化资源的总和,包括习性、文化产品、制度等,所以布迪厄又将“文化资本”分为三种形态:具体化的形态、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文化资本”作为一种资本类型,在布迪厄的资本概念中占据核心地位。“文化资本”兼具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三种分离的形态蕴含着不同资本间转换的可能性。藏族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而对于不同存在形态的“文化资本”进行开发和利用,有助于藏族传统手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二、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资本”构成
(一)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态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态,其中一种为具体化形态,是指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性情的形式。具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储存于身体之中,是指与个人的精神和身体直接联系的“文化资本”,是通过家庭教育而存在于个体里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素养。这种形式可以理解为文化能力。文化能力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拥有的内在化的“文化资本”,并且会伴随着拥有者生命体的衰败与消失而衰败或消失。安多手工文创公司掌握传统毛编织技艺、皮雕技艺的手工艺人就是其“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态。这些民间手艺人所具备的文化能力不能被替代,只能通过在生产生活中不断从事传统技艺的运用与传统产品的制作提高自身的文化能力。
(二)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本”的客观化形态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的第二种形态就是客观化形态,是指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书、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而存在,这种形式可以理解为文化产品。安多手工文创公司生产的各类藏式手工产品是手工艺人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技术,利用各类原材料,将无形的文化能力客观化为文化产品。这些客观化的文化产品就是安多手工“文化资本”的客观化呈现。目前安多手工文创公司所生产的产品根据使用材料与制作技术可以分为四类:毛纤维编制类产品、毛毡类产品、皮雕类产品和针织类产品。这些文化产品是其“文化资本”的客体化形式,包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是安多手工文创公司手工艺人所拥有的文化能力和文化观念的物化,既有物质性,又有象征性。这些客观化的文化产品具有物质性,可以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传递或转让,因此是安多手工文创公司“文化资本”的客观化存在形式。
(三)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本”的制度化形态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存在的第三种形态就是制度化形态,是一种以客观化的制度来确认“文化资本”的形式,通常通过一些单位或职称来明确学术资格或文化程度。安多手工文创公司作为青海省内第一家藏式手工艺品文创品牌,获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07年—2010年,青海省旅游局、商务厅多次邀请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参加在当地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会,也邀请他们一起随行参加外地的展览会。2008年,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参加青海省旅游文化节获得“最佳创意奖”,公司创始人接受多家媒体的采访。青海省旅游局在官方网站上对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及其产品进行了介绍。2015年,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参加青海省商贸促进会举办的作品比赛并获得“最佳创意奖”。这些活动大大增加了安多手工文创公司的曝光率及知名度。多年来,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始终坚持回馈藏区的宗旨,帮助手工艺人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增加附加收益,同时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将经营所得的利润反馈藏区的医疗卫生、教育事业。2020年,安多手工文创公司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青海省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生产扶贫基地”,充分肯定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在社会层面所做出的贡献。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为安多手工文创公司实现了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积累,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公司更长远的发展赢得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藏族传统手工艺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可以分为掌握传统制作工艺的手艺人、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为内核的各类产品、获得政府认证的资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这三种“文化资本”的形态之间可以通过文化再生产实践进行转换,在“文化资本”的转换过程中,藏族传统手工艺得到活态的传承与发展。
三、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
(一)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
为了促进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提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文化的认同是藏族传统手工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的机遇,在文化产业化、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本民族群众或是其他消费者对藏族传统手工艺及工艺品所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可,使藏族传统手工艺品具有市场需求的可能性。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社会,抓住乡土情结,使藏族传统手工艺品成为藏族同胞的“乡土联结”,让藏族传统手工艺成为普通消费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载体,从而促进社会层面对藏族传统手工艺的重视。
(二)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
藏族传统手工艺如今在发展中陷入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的传承人。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对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尤为重要,传承人的培养可以通过对藏族传统手工艺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积累实现。以藏族传统的毛编织工艺为例,该项传统手工编织技术是涉藏地区每个藏族家庭都掌握的传统技艺。在这样的环境下,家庭中的孩子对传统编织工艺耳濡目染,家庭的技艺传承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手艺人。久多是笔者在调研期间遇到的一位民间手工艺人,他在家庭中习得藏族传统的编织技艺,于2021年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久多一边运用自己的技艺进行产品的制作,一边进行编织技艺的传承教学,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之中。以家庭作坊、培训基地、工作室等不同的方式,培养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人,促进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资本”客观化形态的积累,为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人力资源。
(三)有机结合本真性与创新性
“文化资本”的积累,是藏族传统手工艺资本转换的基础。“文化资本”存量丰富,相关资源的持有者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就更加明显。许多文创公司在商品竞争下,为追求商品化、规模化,时常简化传统的工艺流程,从而失去了最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商业开发建立在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基础上。挖掘藏族传统文化内涵,发挥本民族群众的主体性优势,继承传统技艺,不简化工艺流程,采用当地的原材料是对藏族传统手工艺本真性的一种实践。从“文化资本”转换的角度看,藏族传统手工艺如何获得社会与公众的肯定并得到市场的认可,是实现“文化资本”转换的关键。手工技艺的制作水平必须达到市场的预期,才能制作出符合社会与公众认可的工艺品。所以,藏族传统手工艺要实现传承与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制作技艺。同时以传统文化思想作为藏族传统手工艺产品设计的灵感,结合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提高产品的创新性研发能力,从而实现藏族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传统技艺与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性发展。
(四)文旅结合,拓展市场竞争力
“文化资本”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客观化的“文化资本”通过被占有实现“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是“文化资本”经济价值实现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藏族传统手工艺的资本转换必须结合多维度的市场运作方式,才能将其“文化资本”巨大的市场潜力挖掘出来,从而实现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近年来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巨大,各地政府频繁出台相关文件,大力支持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藏族传统手工艺在旅游行业开展的实践将推动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如各类具有藏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以参与制作的DIY文化体验项目等,使游客们在参与“生产”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自我实现的愉悦,同时增进对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认知与认同。通过文旅结合,拓展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藏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五)优化机制,加强政策引导
藏族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应采取鼓励政策对其进行记录和保护。同时,对藏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产业化发展,制定帮扶政策,引导藏族传统手工艺进入文化再生产,进行活态发展。通过产业化发展,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动民间力量参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支持藏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品牌,调动家庭作坊、公益类组织等力量,促进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藏族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资本”,文化再生产是藏族传统手工艺经久不衰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再生产,挖掘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从而刺激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是藏族传统手工艺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培养藏族传统手工艺人是重要的文化资本积累。在市场化的运作下,透过本真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发挥藏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优势,将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传统走进现代。优化国家对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机制,加强政策的引导,才能多维度、多主体地共同实现藏族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廖育群,华觉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3][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与文化资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王潇.传统手工艺的再生产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
[6]李皓然,张桎滢.基于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传统手工艺创新路径研究——以建水紫陶为例[J].山东陶瓷,2023,46(04):5-13.
[7]叶设玲,潘立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形成、表达与转化:基于文化资本的视角[J].晋阳学刊,2022(03):109-114.
[8]李雨晴.文化资本视角下非遗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苏绣为例[J].今古文创,2022(27):74-76.
[9]张建凤,缪远,李来斌等.文化资本视角下传统工艺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1,2(05):129-131.
作者简介:
陈丽丽(1988—),女,汉族,浙江温州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专业、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