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乡镇小学班级活动的有效应用

2024-06-21 03:47王俊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减德育班级

王俊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也迎来改革的春天,教育部针对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补课压力,提出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拥有更加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拥抱幸福童年。课后服务活动也在此时走入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挖掘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阵地。但是现阶段在课后服务活动中许多教师仍旧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作业辅导上,导致学生依旧难有喘息的空间,对课后服务活动的兴趣也逐渐下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让教师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在乡镇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教师也应当从德育视角出发,进行班级活动的巧妙设计,不断滋养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心灵。

一、优化前期准备,推动德育落地

前期的准备工作能够为后续德育的落地奠定基石,让教师更加用心地安排德育活动,促进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延时服务活动时,教师有必要细化班级活动的目标,并基于活动内容精心准备材料,活化德育的形式,以便学生深入理解各项德育内容的内涵,逐步践行美好的人格品质。

(一)细化活动目标,指明德育方向

活动目标如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针,能够为黑夜之中航行的船帆指明方向。在实施“双减”政策时提出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的想法后,许多教师一时难以找到明确的方向,让延时服务活动释放应有的价值。在德育背景下,教师应当立足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需求,巧妙地设计班级活动的目标,指明德育的方向,促使教师在逐步达到活动目标的要求中有效强化学生的品德素养,让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尽情展现德育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活动目标看作检验标准,查看班级活动是否达到德育要求,从而全面提高德育质量。

例如在实际开展班级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设计如下活动目标:

1.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和道德品质;

2.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公共文明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4.强化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承担家务劳动……

基于上述德育目标,教师为学生安排德育讲座、志愿服务等活动,如在德育讲座活动中,教师邀请社会知名德育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利用课后服务活动的时间为学生开展讲座,加深学生对各种德育理论的理解,志愿服务活动则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清扫、整理,使学生亲身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强化责任感。这样学生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了解德育的价值和意义,更加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发展。

活动目标犹如明灯,让教师开展德育活动的方向更加清晰、明确。案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德育需求,进行班级活动目标的细化设计,并精心安排各项活动,能推动“低耗高效”活动的落地,让课后服务真正成为滋养学生灵魂的温床。

(二)精心准备素材,活化活动形式

德育元素带有强烈的抽象色彩,在乡镇小学开展班级活动时,当教师采取简单口述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德育理论的内涵,并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许多学生会陷入迷茫的状态,不知道如何通过自身的行为彰显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现代教育资源的开发,让教师的教育形式变得更加灵动,多样化的实物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灵感,在课后服务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围绕德育要求,精心准备多样化的德育素材,活化德育的形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中让德育真实发生。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时,教师可以先围绕环保教育的主题,为学生收集相关视频、实物等,为后续活化德育的方式做好准备。在正式开展活动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视频,使学生意识到现阶段社会资源匮乏的现象,主动地建立环保意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由废旧物品改造的工艺品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主动地提出“这些工艺品的原材料是已经丢弃的饮料瓶、快递纸箱,我想可以对这些物品进行改造……”之后,教师请学生收集校内常见的废旧物品,如草稿纸、饮料瓶等,并请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手中的物品进行改造,如有的学生利用草稿纸制作了千纸鹤挂饰,有的学生利用饮料瓶栽种小花小草等。当学生对各种物品进行改造后,教师也要搭建平台,请学生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改造生活废旧物品的灵感,增强学生践行环保理念的动力。

多姿多彩的素材如同调味剂,让以前寡淡无味的班级活动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食欲”大增。案例中,教师结合德育目的,精心为学生准备多样的素材,并在活动中进行合理运用,能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活化德育的方式,全面提升德育质量。

二、立足学习管理,播撒德育种子

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管理,是教师开展延时服务活动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立足学业管理的过程,不断播撒德育的种子,让德育之花开遍学生的心田,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扰。在德育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累迎战困难的勇气,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动的平台,促使学生在相互辅助中意识到合作的价值,真正强化互助精神。

(一)建立坚韧品性

现阶段许多学生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会直接选择放弃,久而久之会形成逃避困难、畏首畏尾的行为习惯,在真正步入社会后,容易被各种问题打倒,最终一蹶不振。“双减”政策中期望学生能够享受轻松的学习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倡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直接放弃,对此,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对学生学业进行管理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游戏活动,鼓励学生通过闯关的方式迎战困难,挑战自我,从而基于趣味化的活动不断磨炼心智,形成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等美好品质。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坚韧不拔等美好品格培养时,教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知识。随后,教师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对知识进行罗列,并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游戏化设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信通过课堂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知识了如指掌了,今天的课后活动,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游戏来检验大家对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吧,看看大家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并将提前设计好的游戏一一呈现给学生。紧接着,教师请学生参与闯关游戏,在逐步攻略每一道关卡中夯实基础。随着简单关卡的攻略,学生开始迎战具有一定难度的关卡,这时,许多学生出现想要放弃的行为,基于此,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通关的……”“通关的小朋友能够获得一个神秘奖励哦……”使学生更加相信自己,积极地迎战具有难度的游戏关卡,在不断挑战中积累勇气。

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能够为乏味的班级活动增添一抹光彩,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直面各种困难。案例中教师依托学习内容为学生引入闯关类的游戏,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能帮助学生积累迎战困难的勇气,让学生的心性变得更加坚韧。

(二)发展互助精神

随着家庭条件的逐渐变好,许多家长也采取更加溺爱的态度对待学生,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长此以往,学生变得自私自利,也难以在集体生活中彰显互助精神,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在课后服务活动中开展德育时,教师有必要针对当下的情况,为学生创建合作互动的平台,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学业探究,以便在相互辅助中体会互助的价值,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发展互助精神。

在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业管理前,教师先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了解班级内不同学生擅长的科目、具备的学习能力等,以便从相对全面、客观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随后,教师基于“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各组内的学生各有千秋,如有些小组内既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既有文学常识积累相对丰富的学生,也有计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在分好组后,教师引入“互帮互助共成长”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学习探究。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有意识地聚焦每个小组的合作互助过程。当小组内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相互帮助时,教师要对学生引导:“想想你都会哪些内容,能够为同组的其他学生提供哪些帮助?你又有哪些不懂的知识呢?可以尝试向同组的其他小伙伴寻求帮助……”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再结合科学的原则,为学生搭建合作互动的小组,指导学生在组内共同完成学习活动,能让学生肯定自身的价值,意识到互助的魅力,从而自觉发展互助意识,更加积极地团结他人,为集体做出贡献。

三、引入校外活动,打破学习局限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大学校”,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养料。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活动,促使学生深入社会,感知美好人格品质,健全思想道德素养,获得新颖学习体验。

(一)进行红色教育

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能让学生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血脉,更主动地延续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在打破常规,指导学生走出室内参与实践活动时,教师不妨与相关单位进行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通过实地感知革命先辈的不易之处,更自觉地形成艰苦奋斗等美好品质。在组织学生外出时,教师也要兼顾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学生在外出中遇到意外伤害。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前,教师先与附近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联系,沟通参观学习事宜,以便学生能够有序展开校外实践活动。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如不要随意打闹,不要在教师不允许的情况下随意走动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校外活动中也能够保护自身的安全。当带领学生到达红色革命根据地后,由负责人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了解有关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使学生设身处地感知革命英雄艰苦奋斗的经过。之后,教师也要利用革命根据地的空地,组织学生展开演讲、朗诵等活动,帮助学生抒发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让爱国情怀永驻学生心田。

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再带领学生步入红色革命根据地,能有效改良过去的德育活动形式,让学生追踪革命英雄的足迹,深深体验昔日英雄奋勇当先的精神和意志,从而主动汲取精神食粮,传承红色血脉,发展爱国主义品质。

(二)强化敬老品质

老年人为了新中国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也为了国家的建设贡献了自身的价值,他们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爱。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行动变得十分不便,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渐下降,将敬老爱老的活动引入课后服务,能够让乡镇小学生从心底认可老年人的价值,更加尊敬老年人。对此,教师不妨与养老院联系,组织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服务,让学生与老年人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学生在收获成就感之余,也能在心底栽种敬老爱老的种子。

教师可以先与养老院联系,商定展开课后服务活动的具体时间、形式等,为后续敬老活动的落地奠定良好基础。随后在学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节目的排演,以便后续的敬老服务更加精彩。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养老院,请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人提供帮助,如有的学生为老年人打扫房间,有的学生陪老爷爷老奶奶聊天,有的学生则表演事先排演好的节目,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学生更加尊重老年人。当活动结束时,教师请学生反复品味活动的过程,深刻体会活动的乐趣。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案例中,教师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展开服务活动,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过程强化爱老、敬老的品质,在未来的生活中更主动地为老人提供帮助。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主动利用班级活动优化德育的形式,促使乡镇学生在拥有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之余,也能丰盈自身的精神世界,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

猜你喜欢
双减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