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腾 袁晓铃 许天云 李薪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过程,也是高校育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基于TOPSIS模型与问卷调查,构建了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量化体系与方法。结果表明:社会实践育人成效最突出方面为对于研究生的心理成长、个人情感提升、职业发展的促进;学校导师、企业政府共同促进了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社会实践的目标规划与组织安排对其实效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加强价值引领,开展有目标的社会实践;加强思政引领,形成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加强专业引领,创新有特色的社会实践等多元探索路径,以期为各大高校研究生跨学科互动式实践育人提供制度路径参考。
关键词:社会实践;实践育人;实效性;研究生
一、引言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形式与内容、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价值成为了研究实践育人的重点。Bourdieu认为实践受习惯的指引,同时习惯受场地的制约,其强调了实践具有紧迫性、模糊性和总体性的特征。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措施和路径方面,已有研究表明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社会实践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同时应从增强整体效应、完善教育路径出发,对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对策思考。此外,已有研究从社会实践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载体和教育保障四个维度出发,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激发研究生主体活力、创新工作途径等,来推动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1.构建研究生社会实践评价量化体系。本研究基于实践主体研究生、企业政府等第三方,学校导师组织者三维主体,构建实践育人成效、实践发展路径宏观指标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进行评价,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数据处理。基于构建的研究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本研究构建一套量化问卷,对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进行评价。问卷包括基础信息部分与实效性评价部分。基础信息部分了解被调查者年级、参与社会实践时长、次数等基本情况。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部分根据体系框架设计相应的问题,利用TOPSIS模型进行量化评分。本次研究共收到有效问卷203份。
三、数据分析
1.样本概况。经过样本回收与检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样本203份。样本学院来源文理学科分布均匀,其中经管法学类占比为49.3%,理工科类学院占比为50.7%。分布中占比最高的为汇丰商学院,为26.6%;其次是国际法学院和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分别占比22.7%和18.7%,其余学科占比相对较少。受访者的年级分布覆盖硕博研究生所有学制年级。
2.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分析。对于研究生社会实践参与情况,85%的研究生参加过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可选择的社会实践类型中,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调查实践和政府企业等类型的实践。由于大部分研究生处于特定的导学关系中,研究生导师对于社会实践的态度也会影响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选择。
对于研究生未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包括研究生课余可自由支配时间有限,同时学校与学院提供的社会实践与研究生可支配的时间不匹配。另外社会实践宣传力度不够,研究生了解社会实践的信息渠道不足,资源与目标群体存在信息差的匹配阻碍。从未参与社会实践的研究生对于社会实践给出的建议来看,大部分研究生对于社会实践持积极态度,其希望能有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形式更加灵活,且兼顾条件相对不出众同学的利益,同时希望社会实践与研究生专业能够更加紧密的结合。
3.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TOPSIS实效性评价量化结果如表1所示。在实践育人的成效方面,最为突出的是对于研究生的个体成长的促进。此外,社会实践还在价值选择层面,强化了个体的职业选择的明确性与目标性;在个人情感层面,提升了研究生对于工作与社会的认同与归属感;在创造性方面,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个人发展和社会演进提供动能。在实践发展路径的成效方面,研究生最为明显的是感到了学校组织者、企业等第三方对于社会实践的大力物质与资源的支持。
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体系下,社会实践对于研究生的社交能力成长,认知成长的成效帮助较低,在实践组织规划下目标明确性、组织与安排、跨学科互动评分较低。在组队过程中虽然会考虑不同学科间平衡,但是不同学科互动在社会实践中体现较为不足。同时研究生社会实践中的目标明确性与组织安排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研究生社会实践育人路径分析与探索
1.加强价值引领,开展有目标的社会实践。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应以深化实践育人、彰显价值引领为主要任务。由于研究生个体特征、专业领域、思维方式均存在多样性,跨学科互动式社会实践应当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强爱党爱国教育,强化文化自信。在跨学科互动式社会实践多样化形式的背后,需要强化理论指导,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明确实践目标,用新思想武装头脑,使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本质明确,内涵丰富,实践育人效果最大化。
2.加强思政引领,形成有组织的社会实践。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思政引领和实践育人等方面已经取得非常突出的成绩,但仍存在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首先,应贯穿全程、创新形式。思政教育应该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制定详细的思政教育计划,确保其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主题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创新性形式,加强组织协调。同时,进行全面评估、多样支持,建立全面评价机制,通过设立奖项、评选先进等激励方式将思政融入到研究生社会实践中,全面评估实践效果。最后,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拓展实践基地,增加研究生的全局视野和社会阅历,多维度吸引更多研究生了解和参与其中。
3.加强专业引领,创新有特色的社会实践。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搭建更具实效性的社会实践平台。首先,畅通社会实践信息发布和沟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打破信息壁垒;其次,积极协调社会实践组织、参与单位,组织更具研究生特点、符合专业特色、实践技能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加强与研究生导师的沟通,发挥研究生导师作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22年度规划课题“研究生跨学科互动式实践育人路径探索——基于北大深研院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dwzz2217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传亮.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整体性解读[J/OL].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2):59-65.
[2]张纯,侯典举.高校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OL].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4):63-66.
[3]陈建海,王嘉毅.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评价研究——基于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的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1):33-38.
[4]刘嘉敏.新时代完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重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9-13.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