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016-12-19 18:44孙聪
文理导航 2016年31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第二课堂

孙聪

【摘 要】服务引导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而由于高校共青团具有广泛联系青年学生的组织优势、服务青年成长的品牌优势,同时,面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现实需求,高校共青团应该在第二课堂建设上发挥牵头作用。同时本着高效、有效、实效的原则,高校共青团可以在第二课堂内涵、管理、保障、评价等环节提高参与度,发挥共青团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共同打造高质量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实践育人

共青团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同样也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任务。2016年8月颁布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工作应该直接面向青年的改革方向,深刻指出增强广大青年的获得感是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此应进一步拉近与广大青年的距离,让团对青年的服务更实。据此,在地方高校,为了切实深化共青团与青年大学生的联系,第二课堂建设应该成为共青团主动作为,并且可以大有所为的重要抓手,通过第二课堂建设,可以让团的工作更接地气,更好服务青年学生。因此,共青团应该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牵头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作为共青团组织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高校共青团相较于其他共青团组织,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更有利于高校开展各项活动,而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往往正是基于这些活动,经过整合细化,最终构成完整的高校第二课堂体系。具体而言,这些优势包括以下方面:

(一)组织优势: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更加明确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高校团员青年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高校党组织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必须密切联系青年,事实上,在高校,广大在校大学生占据了青年团员的绝大部分,而且这一群体地理上相对集中,人数众多,同时年龄相近,生活环境相同,兴趣爱好类似,便于组织协调,有利于开展第二课堂建设。与分散在社会不同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团员相比,在高校,共青团组织更容易找到自身的服务对象,更容易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开展活动。由此可见,高校共青团在服务引导青年学生方面具有天然的组织优势。

(二)品牌优势: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能更易实现

高校共青团在各自学校都发挥着服务引导青年的作用,而服务与引导作用的发挥往往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或具体工作来实现,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项目等,在长期的活动开展中,各高校共青团往往都形成了品牌活动,积淀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并建立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代表性青年自组织。因此,利用这些品牌活动,充分发挥青年自组织的作用,将品牌优势融入第二课堂建设中,更容易实现高校共青团的服务引导职能。

(三)高校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现实需求

在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下,第一课堂更多的是承担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讲授,而运用知识的技能、迁移知识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则需要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补充。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要求,高校第二课堂应运而生,它有着丰富的人文类、科学类、实践类活动,在行为养成、健康身心、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也有着生动的体现,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兴趣和生活乐趣。因此,第二课堂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

事实上,高校共青团主动参与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有着组织、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而且也顺应了高校共青团深入青年、依靠青年、服务青年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地方高校改革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共青团组织不但不能放弃引导青年群体的主动权,而且应该顺势而为,充分利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这一重要抓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切实履行共青团职责,牵头参与第二课堂建设。

二、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但必须承认的是,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由共青团组织独自完成,需要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此,高校共青团组织需要主动作为,发挥主力军作用,理顺各方关系,实现高校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高效原则。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必须提高效率,这要求高校共青团一方面要牵头完善相应的制度,将所有第二课堂活动都纳入到制度和规范中去,用制度来说话,用制度来避免和化解矛盾,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高校共青团工作一般都由专职辅导员来承担,第二课堂的建设应该成为他们工作新的抓手,而不应该变相的成为增加辅导员工作负担的理由。健全的制度安排,科技手段的融入,更容易让高校的第二课堂顺畅的运转起来,否则,很可能陷入忙于解释、忙于应付,单纯增加辅导员工作量的尴尬境地,最终导致运行效率低下且无法真正实现第二课堂的作用。

其次,有效原则。有效原则着眼于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保障体系及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这其中尤其要突出的是将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突出学校以及院系的办学特色。按照各自办学定位,将不同专业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方案相结合,以此满足社会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事实上,缺乏专业特色和文化积淀的第二课堂,往往容易陷入机械性简单重复的境地。因此,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实施的过程应该努力避免重复无效的环节,无论是活动的开展,还是教师的指导,都应该更多的从自身挖掘真正有特色的措施、有作用的制度安排,尽量让所有在第二课堂实施中所采取的措施都是有效的。

第三,实效原则。实效原则着眼于第二课堂实施的结果,即效果要切实有效。高校第二课堂建设应注重实效,活动的开展应该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每一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都应该能够着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引导广大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从个体素质发展到群体素质的提升的目标。不应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的活动效果不大,也不一定贪求活动的大而全、轰动效应,小而精的活动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高校共青团参与第二课堂建设的实现路径

高校共青团应该成为第二课堂建设的牵头落实部门,牢牢把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动权,承担起高校共青团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牵头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外延

从高校共青团的主要职责来看,大部分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同样也是共青团工作的内容,细分一下,高校第二课堂至少包括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共青团工作的内容往往也是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但第二课堂建设的内容并不限于共青团工作的内容,此外还应该包括学术报告、社会工作、技能训练、课外阅读等内容。这些共同构成第二课堂的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既然要做好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工作,就应该从全局着眼,从细处着手,厘清关系,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界定高校第二课堂的内涵与外延,这是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基础。

(二)牵头完善第二课堂管理机制

共青团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牵头落实单位,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主动与宣传、学工、教务、财务等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统筹协同,构建起全员参与第二课堂管理的工作格局。同时落实相应的经费,保证第二课堂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与教务部门合作,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争取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共同完成第二课堂管理工作,尤其是需要着重提出的就是指导老师的问题,有些时候,辅导员虽然承担着指导第二课堂建设的任务,但是由于缺乏专业背景和一定的理论深度,往往导致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表面轰轰烈烈,但实际上缺乏实效,青年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高校第二课题建设应打造了一支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并以此为突破口,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

(三)牵头协调第二课堂保障措施

高校第二课堂的高效、有效及富有实效的运行,离不开一整套科学的保障措施。以本文作者所在的盐城师范学院为例,学校团委先后牵头修订了《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等制度。同时,还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制定了《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制实施办法》、《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奖励和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相关配套方案。同时,各二级学院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实施学分制管理,让作为第二课堂建设主体的青年学生及指导老师能够减少后顾之忧,保证第二课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牵头规范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完善的高校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不仅仅只注重对学生的考核,更应该注重对指导老师的考核,从而让优秀的指导老师始终以昂扬的热情工作在第二课堂建设的一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推动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备齐配强,否则,光靠学生的觉悟和自觉,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也证明,缺乏规范评价的第二课堂大多流于形式。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两种方式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共青团组织可以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甚至可以作为推荐其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这一系列的抓手,不断规范第二课堂的评价体系。

总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第二课堂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第二课堂娿只有有效开展才能展示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从而不断有效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2]魏蕾基.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例[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

[3]乔江艳,孙伟.高校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与机制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6(17)

[4]李航.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究与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5(8)

[5]杨亚敏.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J].保山学院学报,2015(6)

[6]韩家清.构建“四个三”工作模式 拓展第二课堂育人功能[J].河南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