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存知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第一课堂中无法获取的职业技能。而学分认定制是保证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分析了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认定制的成效以及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 键 词] 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8-0195-01
第二课堂是指学生在第一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之外,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达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一些职业能力通过第一课堂可以得到明显提升,而有一些职业能力在第一课堂无法直接获取,需要在第二课堂进行延伸与提高。于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将第二課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认定制。学校根据不同活动学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为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设置不同的学分分值,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一定成绩或积累一定数量后,经学校有关部门认定方可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校期间,学生需要取得第二课堂规定数量的学分才能毕业。
一、第二课堂实行学分认定制的成效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认定制,调动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那些本来就很热衷于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在学分认定制下,会对第二课堂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第二课堂获得的学分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找到自我认同感;而那些原本不热衷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通过学分认定制强制他们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帮助他们挖掘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二)有利于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
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学分认定制管理,使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规范化,提高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在学分认定制下,各类第二课堂活动都有明确的管理细则,从活动的申报、活动参与度到活动开展的成果,学校都能全程掌握,强化了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性,提升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再者,第二课堂实施学分认定制,能提高学校、教师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程度。把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意味着把第二课堂的地位提到了与第一课堂相同的高度。学校更愿意投入资金、设备、场地,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也更愿意花时间、精力去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技能
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的评价标准将第二课堂活动分成若干个大类,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加大对某一类活动的参与度,强化某一方面的技能。学生通过对某一活动参与时间的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第二课堂实行学分认定制的问题
(一)学分认定工作的效率低下
第二课堂活动涵盖的内容多,学分认定工作复杂,导致学分认定工作效率低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范围包括学科与学科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创业成果;志愿者服务、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交流交换和学生会社团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竞赛,外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书,科研课题,论文专利等。学生申报之后,涉及学分认定的各二级学院教科办、学工办、团委需要审核材料,认定学分以及统计公示,这个过程需要耗费非常大大精力。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2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庞大的学生基数也是导致学分认定工作效率的低下的原因。随着第二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纳入第二课堂范围的活动将会越来越多,未来学分认定工作的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二)学分认定的标准不科学
实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的学校都会施行相应的学分认定标准,给每类活动设定一定的学分分值,分值的高低大致根据学生所耗费时间、精力的多少来确定。但是在学分认定标准中难免会有些分值高但是耗费时间精力却较少的项目,而有些耗费的时间精力多赋予的分值却较低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更倾向于参加那些耗费时间精力较少却能取得较高学分的第二课堂活动。所以,设置一个科学的学分认定标准,让学生更广泛地参加到各类第二课堂活动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提高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成效的措施
(一)设计科学的第二课堂评价流程
设计科学、高效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评价工作流程,可提高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的效率,保证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的平稳运行。各二级学院可成立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工作的领导小组,统筹、监督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度的管理,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将第二课堂活动的申报、审核、公布等工作放到相关的网络平台上进行,提高学分认定工作的效率。
(二)制订科学的第二课堂评价标准
从第二课堂的内容对学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来考虑,应制定科学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评价标准。首先,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的评价标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在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毕业前修满基本学分的情况下,加强对某一方面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其次,应综合考虑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所需耗费的时间、精力等,设定科学合理的分值,帮助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类第二课堂活动中。最后,在评价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反馈机制,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整改。
参考文献:
[1]吴爽.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激励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2]蒋志勇.浅析高校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及其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8(2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