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内涵、特点与培养路径

2024-06-21 06:38张婷玉祁雅婷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少年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婷玉 祁雅婷

【摘 要】少年儿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政治启蒙教育是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鉴于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重要性,文章旨在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内容及特点,探索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培养路径,以期为开展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年儿童 政治启蒙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6-04-04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对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对党和国家的支持决定着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但由于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思维方式尚未成熟,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正确的政治启蒙,既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也是搭建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基础,有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内涵

在我国,“政治”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展的一切活动。“启蒙”这一概念源于西方文化,康德将其表述为“有勇气去运用你自己的理智”,即用理性摆脱迷信、神话、偏见、无知,去寻求智慧、真理,一切都需要经过理性的审判。因此,政治启蒙是指社会对其成员进行政治认知、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和政治信息的教化与引导,使社会成员初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

我国自古就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西方教育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应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在人生关键的“拔节孕穗期”,少年儿童应得到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培养。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少年儿童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在国内外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教育势在必行,从小抓好政治启蒙尤为重要。政治启蒙是政治社会化的开端,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然要与个体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相一致。政治启蒙既要立足当下,通过知识传授、情感陶冶和社会活动等,使个体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培养朴素的政治情感,进行科学的政治参与,又要面向未来,为个体今后的政治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立足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指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尊重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各种途径、载体等,经过他人的引导,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培养朴素的政治情感,进行科学的政治参与的过程。具体来看,首先,任何一种特定政治文化的形成始于政治认知的获取。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的过程中,政治认知应先行。政治认知在于帮助少年儿童形成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等基本政治常识的认知,对当下所处时代时事政策的了解以及对个体政治行为的基本认知。其次,政治情感是政治认知转化为政治行为的催化剂。政治情感包括培养少年儿童对祖国的自豪感、热爱之情以及对家国的认同感,即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朴素情感。最后,政治参与是政治情感的体现,也是政治认知的反映。但由于少年儿童活动范围有限,大多是在学校,因此政治参与主要指少年儿童在学校中参与的活动,即在班集体活动中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早期的民主生活方式,为他们日后参与真正的政治生活奠定基础。

二、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特点

(一)启蒙内容要尊重客观性

客观存在性是指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背景和内容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正当性。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政治启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每个个体在出生前,其生存的政治环境早已形成。因此,个体自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启了伴随一生的政治社会化,而政治启蒙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开始,是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个体为了往后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需要主动适应环境,学习社会文化,从而获得社会或他人的认可,实现个人价值。

政治启蒙是引导个体成为一个合格中国公民的基础工作,必须坚持当今社会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当下,全球化的发展带来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对于分辨能力较弱的少年儿童来说,更容易受到不良意识形态的误导。因此,政治启蒙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统一,严格尊重政治启蒙内容的客观规律,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启蒙方法要尊重儿童性

儿童性是指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工作必须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采用儿童乐于且善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化抽象为具体,以启发和引导为主。一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选取少年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以此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丰富他们的政治认知。另一方面,在方法的选取上,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采用合适的启蒙方法,科学、合理地使用灌输法和启发法。灌输法是指在政治启蒙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知识的传递,通过理论讲解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启发法是指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方式如诱导等对他们进行政治启蒙,引发思考。此处强调灌输是为了防止少年儿童在自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惰性,避免造成认知偏差。灌输是本质和原则,启发是手段和方式。坚持将知识的适当灌输性和实践启发性相结合,避免政治启蒙内容的“大和空”,进一步引导少年儿童自主思考,使少年儿童知行合一。例如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在进行政治启蒙时要注重趣味性、艺术性,通过活泼新颖的方式和丰富多样的载体向儿童展示政治内容,给儿童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充分调动儿童的参与积极性,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

(三)启蒙过程要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个体成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据少年儿童教育过程中内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全面地、系统地、正确地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包含启蒙者、被启蒙者和启蒙介体三个基本要素。启蒙者主要指对被启蒙者起教育引导作用的教师、家长等人,被启蒙者指少年儿童,二者是政治启蒙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体。教师作为政治启蒙的主要引导者和实施者,在对少年儿童进行启蒙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创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学习的教育情境,基于社会发展要求和少年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引导少年儿童形成科学的政治认知和良好的政治情感,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认识。少年儿童具有主体能动性,这决定了他们是政治启蒙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者。具体的政治启蒙实践是教师和少年儿童的双向互动,少年儿童对教育内容产生的反馈,是检验政治启蒙效果的标准之一,也是教师调整优化教学活动的依据。启蒙介体主要指与政治启蒙相关的各类知识,包括政治启蒙的科学方法、少年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政治启蒙的环境设置等。这涉及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内容,对启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综合掌握政治启蒙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保证自身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在实际工作中始终贯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导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针对实际情况和已有条件选择合适的、可行的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方法,综合运用多元化的培养路径,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力量,还要协同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校外资源,统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教育。通过综合协同政治启蒙教育,帮助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和良好的政治情感。

三、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培养路径

(一)学校场域:筑牢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政治启蒙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其幼小的心灵中催生信仰的萌芽,这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指出:“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少年儿童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少先队作为我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的主要途径。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少先队的政治启蒙功能,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对政治启蒙的重视程度,有意识地引导少年儿童在少先队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角色意识,而且要不断学习与探索政治启蒙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利用组织教育、仪式教育等形式做好政治启蒙,帮助少年儿童不仅“学识于知”,而且“外化于行”,真正体现出中小学生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另一方面,加强小学课程中的政治启蒙渗透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课程中渗透政治启蒙相关内容,既是小学生适应政治生活的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教育部门应根据各个学科知识的特点,研究制定各学科课程渗透政治启蒙教育指南,明确小学阶段学科课程中渗透政治启蒙教育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和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建设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鲜活的教育资源,为学科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供资源支撑,以便为学科有机渗透政治启蒙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小学阶段课程思政建设在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更多基于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的课程思政研究,促进小学学科课程中渗透政治启蒙教育的科学发展,而且要注重小学全学科政治启蒙教育元素的挖掘,引导社会各界对各门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视。

(二)家庭场域:塑造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好环境

“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起点站,在政治人格的塑造、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重要成长环境,是少年儿童接受政治启蒙的第一个场所,为他们之后的政治性发展奠定基础。如何有效发挥家庭在少年儿童政治启蒙中的作用,首先,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拥有正确的政治观。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作为孩子的引导者,需要明确自身的政治观,并且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在向孩子传递正确的观念时,应注重启发式教育,让孩子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自主地形成观念。例如通过讲故事、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辨别是非对错并明析背后的原因。其次,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有充足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引导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久而久之,孩子在长大之后也能够民主地对待他人,更好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教育孩子践行正确的行为方式。家庭成员有共同的责任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例如讲道理、尊重他人等,以此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人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帮助孩子塑造积极的人格和品德。父母应以平和的心态和耐心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鼓励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价值观。

(三)社会场域:打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组合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政治启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主体的协同参与。其中,社会主体是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重要力量,需要社会各类资源的合力支持。首先,重视政治资源配置。“所谓政治资源,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将政党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并加以贯彻实施的资源。”[2]国家层面要完善与政治启蒙相关的教育政策、教育计划等,做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宏观规划与科学指导。其次,提供经济资源保障。充足的经费是顺利开展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工作的物质保障,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等要根据本地区的教育实际,做好开展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教育计划,合理调拨教育经费,创建一批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品牌。最后,科学利用文化资源。鼓励加强各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研学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科技场馆、博物馆等社会机构与学校联手,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研学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少年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切身感悟,提升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嵇雷.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267.

[2]张宝予,高地.国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力量及其协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8.

张婷玉 / 青海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助教,从事教育学研究(西宁 810016);

祁雅婷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学研究(北京 102627);*通讯作者,E-mail:qiyatingqyt@163.com

【基金项目】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培养路径研究”(22VSZ132)

猜你喜欢
少年儿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
浅谈如何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戏剧教育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