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艳霞 杨冰灵 俞青伶
【摘 要】海洋文化资源是沿海地区独有的教育资源。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海洋文化悄无声息地渗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海洋、亲近海洋的情感,助推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应用中要坚持教育性、系统性和参与性原则,拓展资源利用渠道,合理规划环境创设主题和布局,让幼儿成为调配资源的主人。
【关键词】海洋文化资源 幼儿园环境创设 海洋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6-97-03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文化源于人类的海洋开发实践活动”[1],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认识、利用、保护海洋的思想、观念、行为和习俗等,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沿海地区的幼儿从小获得丰富的海洋知识、对海洋产生浓厚的情感,对实现海洋强国具有长远意义。幼儿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蒙台梭利认为幼儿通过有吸收力的心灵来吸取周围的知识[2],教育者需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创设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将海洋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环境,实现海洋文化与幼儿情感联结,有利于培养幼儿认识海洋、亲近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趣和能力。
一、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海洋、亲近海洋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海洋文化资源是与沿海地区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幼儿一起利用海洋文化资源装饰墙面、走廊、楼梯以及其他公共活动区域,展示海洋与人类的生存关系,了解海洋文化的美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海洋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海洋、亲近海洋的情感。
(二)有助于推动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战略,它的建设离不开海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海洋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海洋历史、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地理环境、文学艺术等的传承与凝练”[3]。幼儿是海洋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幼儿园教育阶段是浸润海洋文化、传承海洋文化、保护海洋文化的启蒙阶段,在环境创设中融入海洋文化资源,向幼儿普及海洋文化,增强幼儿热爱海洋、守护海洋的情感,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第一要义,要求教育者以幼儿园教育目标为依据,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进行环境创设,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
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要始终坚持教育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环境创设所利用的海洋文化资源自身具有教育价值。例如船舶是重要的海洋文化资源,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工具,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与运输的方式,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水池投放可制造船只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探索造船工艺。第二,环境创设所利用的海洋文化资源要与幼儿园课程衔接,体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海洋文化资源应用是一个不断渗透的过程,可根据海洋文化园本课程的主题及进度,按周、按月地在环境创设中融入海洋文化资源,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开展“船儿探险记”园本课程活动时,教师为了让幼儿了解船的造型特征和用途、探索造船的方法、观察沉与浮现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同时,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与幼儿在主题墙上一起设计“各种各样的船”“船的本领大”“我设计的船”等板块。
(二)系统性原则
将海洋文化资源应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资源的过程,而不是零散、随意地利用资源,要积极探寻二者融合过程中的系统性。依托海洋文化资源创设幼儿园环境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一贯的、整体的、系统的,从室内到室外,从平面布置到空间规划,使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增强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在环境创设中运用海洋文化资源要把握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海洋文化资源的应用要为环境创设的教育内容服务,凸显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幼儿园可以根据海洋文化主题教育内容利用相关资源设计环境,立足于幼儿视角,把握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系统地、连续地、科学地规划和实施主题教育内容,将环境创设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有课程意识和目标意识。这就意味着海洋文化资源在环境创设中给幼儿提供的内容有较密切的联系,而且要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这种联系。例如教师在向幼儿系统介绍贝类生物后,将贝壳按类别粘贴到主题墙,并附上名称和简介,方便幼儿后期长时间的观察。
2.在环境创设中运用海洋文化资源要把握美化装饰的系统性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种装饰艺术,教师要充分考虑海洋文化资源的结构、形态、质地,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系统化地装饰环境,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使幼儿在环境创设中感受海洋文化的趣味性和审美性。例如教师利用渔网、贝壳、海螺等材料创设一个海洋文化长廊,使幼儿走进这个文化长廊仿佛畅游在海洋世界中,感受到大海的宽容和宁静。
(三)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共同建构的实践过程。环境创设要“处理好为了幼儿的环境和属于幼儿的环境的关系”[4],尊重幼儿的参与权,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从环境的设计到布置、从资源的收集到调配都让幼儿参与,通过师幼共建、幼幼共建的方式创设具有教育价值又有儿童气息的学习环境,确保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改变幼儿园教师孤军奋战、加班加点布置环境的情况。
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应用过程就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获得海洋文化经验的过程,处理好幼儿与环境、与资源的关系,要坚持参与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环境创设有大量留白,给幼儿遐想和创作的空间。例如在“我认识的鱼可真多”板块中,教师设计了一条鱼的造型以及四分之三的留白,并让幼儿在留白处将自己拍摄的照片根据鱼的种类进行分类粘贴,然后标记出鱼的种类名称。第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想法,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材料、风格等,鼓励幼儿收集和利用海洋文化资源,多提供机会引发幼儿与环境、与资源的互动。
三、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园内外海洋文化资源,拓展资源利用渠道
海洋文化是沿海地区人民在从事海洋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包括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旅游文化、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文学艺术等资源,它与沿海地区幼儿的生活、生长息息相关。海洋物质资源是构成海洋文化资源的物质基础,如果仅仅将海洋物质资源照搬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难以让幼儿全方位吸收海洋文化。因此,要整合幼儿园内外海洋文化资源,拓展资源利用渠道,提高海洋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效益。
整合家庭资源,促进家园协同。第一,邀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海洋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创设海洋文化环境的基础。家长可以将收集的海螺、贝壳等清洗后交给幼儿园,也可以带幼儿到海边亲自捡贝壳、海螺、石头等材料。第二,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海洋文化场所游览。鼓励亲子通过拍照、绘画等方式记录相关海洋文化场所的所见所闻,并将这些材料有计划地投放到环境创设中,增强环境创设的真实性。第三,邀请家长参与环境创设,打破教师包办的局面,使家长从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教育者。幼儿园可以充分发挥家长职业优势,邀请家长参与环境创设。例如邀请职业或专长是美术方向的家长对海洋文化环境创设进行整体规划和空间布局,邀请职业是海洋方向的家长在环境创设中用童趣化的语言向幼儿科普海洋文化的相关知识。
组织研学旅行,促进园社协同。幼儿研学旅行是“由幼儿园或研学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通过幼儿集体旅行的方式开展的探究与体验相结合的校外综合实践教育活动”[5]。有目的、有计划的研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亲身体会、深入感知、自主探究中对海洋文化资源的认识和了解从园内延伸到园外。幼儿园可以与地方海洋科研机构及海洋类高等学校建立合作机制,这些机构有研究海洋文化的专业人员,可以拓展幼儿的学习经验和提升教师的海洋文化修养。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幼儿前往周边的海洋生活生产场所,为幼儿提供一份研学记录清单,例如引导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观察和记录海边的渔民如何捕鱼、造船、生活。
(二)依托海洋文化园本课程,合理规划环境创设主题和布局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要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以课程的眼光融入地方资源,合理规划环境创设的主题和布局。沿海地区的幼儿园可依托海洋文化园本课程,结合课程目标、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海洋文化的特点,确定“海洋生物保护”“海洋职业探寻”“海洋工艺创作”等环境创设活动主题。根据选定的主题创设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展示区、体验区、社交区等,确保各区域环境之间的独特性、开放性和联动性,增加教育效益,萌发幼儿亲海、爱海、知海的情感与认识,在与环境对话中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幼儿构建新经验,以实现环境育人。例如幼儿园以构建“小小航海家”海洋文化园本课程为主线,确立“海洋艺术文化”“海洋渔村文化”“海洋生态保护”等环境创设主题,打造海洋艺术创意馆,让幼儿自由创作和展示海洋主题的艺术作品。打造渔村文化区域,利用渔船、渔网、渔具、渔民服饰等物品,让幼儿体验渔村的生活和文化。创设“海洋生态保护村”,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相关的角色游戏,帮助幼儿加深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三)提供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让幼儿成为调配资源的主人
环境创设是幼儿获得和发展学习经验的重要场域,要实现从教师主导向师幼共建转变。幼儿在与环境、与资源不断互动的过程中,积累感性经验,逐渐形成理性思维。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使幼儿成为调配海洋文化资源的主人。
幼儿是环境创设的建设者、资源的调配者。教师要创造可看、可说、可探的环境,邀请幼儿一起布置,尊重幼儿的想法和选择,允许幼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构自己对海洋文化的认识。例如在布置“海上船儿可真多”主题墙时,幼儿在感知船的重要性、船的基本结构、造船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材料在主题墙上制作一艘巨大的轮船。教师可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制作一艘什么样的轮船,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终的方案,接着教师和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共同布置环境。师幼共建海洋文化环境的过程不仅能够深化幼儿的海洋文化经验,而且能够增强幼儿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加强幼儿与资源的互动性,促进学习经验的不断生长。
【参考文献】
[1]陈涛.海洋文化及其特征的识别与考辨[J].社会学评论,2013,1(5):81.
[2]玛丽亚·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灵[M].蒙台梭利丛书编委会,译.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2:19.
[3]陈玲,陈立.“和合”理念下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文化与管理,2021(2):65.
[4]虞永平.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问题和思路[J].早期教育,2021(3):4-7.
[5]赵静雅.幼儿研学旅行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0:18.
潘艳霞 / 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助教,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学前教育研究;杨冰灵 / 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本科在读;俞青伶 / 北部湾大学教育学院,本科在读(钦州 535011)
【基金项目】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海洋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应用研究”(S202311607093);钦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依托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研究”(2022A010);钦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北部湾海洋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2023A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