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与应对策略

2024-06-21 02:38:25张令元
高考·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考数学

张令元

摘 要:高考数学命题趋势强调基础概念、学科核心素养、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要求学生在备考时夯实数学基础,理解核心概念,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调整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大纲,以适应新的命题趋势。应对策略包括强化基础概念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关键词:高考数学;命题趋势;教学应对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也在不断演变。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命题者也倾向于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变化对学生的备考策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高考数学命题的最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适应高考数学的挑战。

一、高考数学命题趋势

(一)注重基础概念的考查

考试题目更注重考查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情况。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对各种数学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将其恰当地应用于解题中。命题者往往会设计出一些要求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理解和能灵活应用的试题,以检验其数学素养。所以,学生在准备考试时,要重视基础概念的认识与把握,并能把它们灵活地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二)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命题者更注重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核心概念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能力。命题者往往会设计一些要求学生数学思维与推理的问题,以考查其数学核心素养。所以,学生在准备考试时,要重视对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能灵活地运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和推理。

(三)关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命题者设计了若干题,以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命题者有可能设计几例应用题,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人生中遇到的难题;设计了若干建模题,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一考查方式有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考查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数学命题往往设计一些要求学生用创新思维,灵活处理问题。这一倾向促使学生在解题时尝试各种思路与方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与解题能力。命题者期望学生能跳出传统解题模式,主动探索并应用数学工具和思维策略解题。在准备考试时,学生要注重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传统解题模式下解放出来。他们要形成多样化的思考问题方式,主动发现并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具体可从参加数学竞赛,解数学难题,数学建模入手。另外,学生还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数学工具与思维策略进行解题,比如图形化分析,数学推理,逻辑推理等。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高考数学成绩的提高,更为其今后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这一能力培养会促进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保持积极态度、敢于尝试新的方法、能独立思考、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难题[1]。所以,学生要充分意识到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对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准备考试时要积极地培养与利用好这种能力。

二、高考数学命题对教学的影响

(一)学生备考压力与应试焦虑

在高考这一人生关键节点上,数学这门核心科目的命题难度与风格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备考心理。在高考数学命题难度增加或者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学生常常会遇到从未有过的困难。这一挑战既表现为知识掌握范围大、程度深,又表现为学生要在有限时间里适应新题型、考试要求高,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心理承受能力等提出了严峻考验。准备考试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但是,在面对较难解决的数学题目的时候,学生就有可能感到无能为力,而这种无力感又进一步加重了自己备考的压力。受压力驱动,学生会产生焦虑,紧张,忧虑等消极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也会危害其心理健康。应试焦虑作为备考期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会使学生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这些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对考试的技巧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是面对高考数学命题中的不确定性与变化性,学生焦虑感很有可能进一步增强,使得学生很难稳定学习状态乃至影响身心健康。高考数学命题具有艰巨性,变化性等特点,给学生备考带来了诸多影响。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检验其心理承受能力及应对策略。面对这种压力,学生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与心态来满足考试要求的变化。但这样的调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对很多学生而言无疑是个很大的考验。

(二)教师备课及教学方法的调整需求

随着高考数学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或者题型不断更新,教师的备课与教学方法都遇到了空前的困难。这一挑战并不仅仅表现为新知识的获取,还表现为怎样把这些新知识高效地教给学生并帮助学生迎接高考。教师备课需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对高考数学命题新动向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题型深入剖析、新知识点系统整理、历年高考数学试题比较研究等。这些作品既需要教师有坚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又要有对命题趋势的敏锐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能觉得压力成倍地增加,因为它不仅与教学效果有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学生高考成绩。教师还需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调整。在高考数学命题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或许已不能适应当下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新命题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如运用更加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来提升学生参与度与理解能力。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既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又要求其有较好的课堂管理能力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高考数学试题在命题思路上与过去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时,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方式上可能会做出大的调整。这一调整可涉及教学大纲的改写、教学计划的制订乃至教学理念上的反思。这些调整既要求教师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又要求教师有高度责任心与使命感来保证学生适应考试的新要求。当教师面临这些挑战的时候,他们可能有烦恼,也可能有压力。这一压力既源于掌握新知识、调整教学方法,也源于担心学生的备考成效。

(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更新

高考数学命题发生变化,也给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改更新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高考数学试题在内容或者形式上发生改变后,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可能要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使其能够满足考试的新要求。这一调整可能会耗费大量时间,人力及财力资源并对教育管理者及教师增加工作压力。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修改需慎之又慎,慎之又慎,这样才能保证新内容与新要求能切实让学生掌握,为学生高考数学备考提供必要支撑。但是,经常地调整与更新,可能使教学计划不稳定、不连贯,增加教师的困惑与麻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要不断地对教学内容与进度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就有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与难度[2]。此外,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经常修改也会使学生感到烦恼与不适应。学生要适应教学的新内容、新要求,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许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努力。这一变动可能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三、高考数学教学应对策略

(一)夯实基础,强化概念理解

数学这门基础学科中,对概念的认识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石。为迎接高考数学所带来的考验,教师要重视基础概念教学,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如生动形象的事例、形象直观的演示以及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来使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准确地应用概念。通过夯实基础、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会使学生在高考数学中奠定牢固的数学基础。

(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对数学学科具有的一种基本的能力与素养。教师需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模型建立与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计富有挑战的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发展应用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促使学生跳出单纯的运算与运用,去考虑更复杂的数学概念与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发展创新思维、扩大数学应用领域、提高解题能力等。另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的训练。这一能力的发展会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复杂问题、推理与证明。通过训练逻辑思维,会使学生对问题分析得更精确,并能寻求到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会有灵活处理高考数学各类题型的本领。他们能处理可能会出现的多种考查方式与题型,表现出扎实的数学功底与解题能力[3]。与此同时,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还会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深入数学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以及应用技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方式,有利于学生高考数学取得优异成绩,为学生今后学习及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就应该重视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价值。现就高考数学教学中涉及金融领域问题的处理谈谈具体实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讨论房贷。假设一个学生在毕业时计划买一套住房,他需要200万元的贷款,为期20年,年利率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协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与分析。教师可指导学生统计月还款数额。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的规定,按公式可计算出每月还款金额:还款金额÷贷款金额÷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期数)/((1+月利率)^(还款期数)-1);在本例中,月利率为年利率除以12,还款期数为贷款期限乘以12个月。其次,教师可帮学生算出一共要还多少利息。利息可从贷款的总量中扣除。学生经过具体计算就可以知道每个月所需还房贷金额和只需还本付息。该案例能使学生直观体会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贷款利率,还款期限对贷款金额及利息产生的影响。另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考虑不同还款期限及贷款利率对于还款金额及利息之影响。通过分析不同的情况,使学生了解还款期限与贷款利率合理选择的意义,在实践中作出更加英明的决策。通过这样一种把数学和生活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能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4]。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考数学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培养既有利于学生考试获得良好的成绩,又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及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探索欲望。如可进行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自由质疑,探究规律和尝试各种解决办法。这种练习能发展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等。另外,教师也可给出一些开放性问题、挑战性题目等,使学生在遇到有一定困难、复杂数学问题时。这类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推动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去考虑问题。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其灵活思考与多样化的分析能力。这类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其高考数学应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解题思路与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不同的思维与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在这种交往中会产生自信心、积极性,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培养,会处理好高考数学的各种复杂题型,遇到未知情况也能灵活处理,寻求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5]。这样才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及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才能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数学探究活动,提供开放性问题与挑战性题目,激发其创造力与探索欲望,鼓励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设想。这种做法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结束语

通过分析高考数学命题的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考数学教学的对策与具体措施。这些策略与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高考数学的挑战,提升数学素养与应试能力。而高考数学教学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才能适应高考数学命题趋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余智华.高考数学命题的新趋势[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1):29-31.

[2]高娜.聚焦数学核心素养:高考数学命题的新趋势[J].家长,2021(18):149-150.

[3]杨果.素养为向能力为基:也谈新高考的命题特点与能力要求[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33):62-63.

[4]余铁青,唐军伟.2021届高考数学最新模拟“多选题”归类赏析与教学启示[J].中学数学杂志,2020(11):49-53.

[5]王峥,胡水林.2020年高考“平面向量”专题命题分析[J].中国数学教育,2020(20):2-8,13.

猜你喜欢
高考数学
再谈2015年北京高考理科数学压轴题与“数学黑洞”问题
2016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中导数试题的研究与反思
高中数学选择题快速解答的技巧探析
山东青年(2016年12期)2017-03-02 18:28:07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探析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对高中数学中圆锥曲线题型的解题技巧探究
山东青年(2016年10期)2017-02-13 16:06:25
高考数学复习备考点滴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44:19
抛物线定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3:44:3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数学题的教学导向
考试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3:36:21
浅析新课程下高考数学试题命题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