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征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同时,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文章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对有效课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学习,进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能力。
1 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重要意义
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数学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学习的难度相对较大,而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只靠教师的口述式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吸收相关的知识。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不仅能够牢牢吸引学生,而且能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探究案例以及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进而养成主动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能够在课堂情境的引导下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通常会选择生活化的场景和案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而且能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的有效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如果只教授教材中的知识,不仅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变得僵化,而且会让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无从下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开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创造性问题的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师进行情境创设的方式相对单一
大多数的初中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在进行课堂情境创设时,能够从合适的角度切入。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来看,虽然都紧紧围绕着教材的相关内容,但是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部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时代发展,不仅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差较大,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2.2 创设的情境缺乏探究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常会根据教学的不同环节创设与之相对应的课堂情境,但是部分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所以设置的情境常常不具备探究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会阻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策略
3.1 在导入环节做好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
课堂导入环节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教师在进行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时,可以与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对称性”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镜子来举例,先让学生据此回忆有关对称的知识和概念,然后让学生观察镜像和实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移动镜子来观察和探究不同距离对镜像和实物的影响。随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函数对称性的相关知识点导入,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直观化的情境中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
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游戏情境。相较于其他的教学形式,课堂的游戏环节不仅能够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能在游戏兴趣的驱动下获得数学思维的启发和锻炼,进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设置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对向量的方向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有效推动教师后续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第三,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融入有趣的故事和典故。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有效渗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数学故事和典故时,不能只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展现的数学思想,并在数学思想的启发下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第四,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而且需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考,锻炼思维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几何概型”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关彩票中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彩票中奖概率的思考和计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2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而且要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进而实现在课堂中的高效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针对课程中的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相应的思考和研究。同时,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习小组的探究过程,并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有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探讨,而且可以延伸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将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并让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促进数学应用意识有效提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表现欲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在课堂上营造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好胜心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并给予答得最快且答案正确的学生奖励。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竞争机制应用到小组合作中,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相较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在合作学习中成为听众,跟随能力较强学生的思路和想法,缺少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使得他们在小组学习中无法有较多的收获。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竞争机制的合理应用,在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一定的紧张感。以讲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列出一系列应用题目,让学生分小组作答,对于答得快且答得对的小组,可以给予其奖励。同时,教师可以让答得好的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讨论,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以及公式法的理解和掌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而且能让学生在团体的竞争中增强对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
3.3 在课堂总结部分应用情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教学的氛围是沉闷且枯燥的,那么不论教师多么用心地教学,其效果都很难达到预期。因此,教师需要让课堂小结阶段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对“函数奇偶性”这部分内容进行小结时,可以根据课堂上已经讲述过的教学重难点,将学生划分为两组,一组代表“偶函数”,另一组代表“奇函数”。随后让这两组学生根据函数奇偶性的相关特点分别进行阐述和介绍,这不仅能够让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小结中,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活跃。对于学生来说,只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一定的延伸,这也是课堂小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知识延伸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且能熟练应用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教师需要采用递进式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延伸,避免学生因延伸知识太难而无法有效学习和理解,导致课堂小结失去应有的效用。
教师在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延伸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启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延伸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延伸的知识内容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本节课的延伸知识。这样的方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相似的知识点,他们在刚接触这样的知识时很容易混淆,进而导致在知识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阶段应用对比异同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在有效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性将它们应用到相应的现实问题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将课堂情境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在使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的同时,让学生在情境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福林.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C].//2019年度教育发展研究规划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9:665.
[2]史盼盼.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华传奇,2019(17):49.
[3]李元亮.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