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少君
摘 要: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目的是维护教育公平,矫正义务教育异化,推动实现中小学生素养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在“双减”政策推进落实过程中有所作为,以人本理念为指导,调整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增强馆校合作,充分发挥馆藏、空间和教育优势,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为中小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指导,起到培养其良好阅读习惯、开阔其视野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政策;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5-0044-03
我国是教育大国,历来重视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矛盾。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素养的提升,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全面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其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外活动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使教育回归育人本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教育的新生态。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双减”政策能够间接促进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提升,进而推动自身教育功能的完善,深化馆校合作,扩大阅读推广覆盖范围[2]。面对机遇和挑战,公共图书馆应深入调研“双减”政策环境下中小学生的现实阅读需求,优化服务方式,完善自身职能,构建阅读推广品牌,赋能中小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1 “双减”政策概述
1.1 政策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和国民素养的提升,人们愈加重视未成年人教育问题,普遍认为成绩决定孩子未来。在这种偏差思潮影响下,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日益繁重,校外机构也通过营销等手段制造焦虑,导致教育乱象频发,教育成本直线上升,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家庭养育成本显著提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抢跑”现象严重,家长通过一切手段获得教育资源和机会,学生学习目的的变化背离了教育初心,“高分低能”群体大批涌现[3]。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学生获得教育资源的成本显著提升,一些经济能力较弱的家庭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养育负担,久而久之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公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政策直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教育存在的核心问题,释放学生压力,缓解家庭负担,逐步调整教育模式,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能力多元提升。
1.2 政策研读
“双减”政策的颁布实施是国家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减轻其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在不影响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学生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4]。“双减”政策是改变应试教育思想和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尝试,旨在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主动学习和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的对象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群体。“双减”政策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减”,一方面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校内课业负担,实行校内“三管”“三提”;另一方面是指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教育乱象,减轻学生培训负担,实行校外“三限”“三严”[5]。校内“三管”是指管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管理考核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管理校内教师的校外补课行为;“三提”是指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提升校内教学水平、提升家庭作业管理水平、提升学习和作业完成质量。校外“三限”是指限制校外培训机构数量、限制课外训练时长、限制校外培训收费水平,“三严”是指严格控制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严厉打击培训机构盲目注资、严密控制校外培训机构错误教育思想传播。“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两年以来,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双减”政策契合度分析
2.1 “双减”政策环境下中小学生阅读需求增多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突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入课外活动中,提升其阅读、动手等能力,实现综合素养提升和多元发展[6]。首先是课外阅读需求增多,中小学生希望通过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其次是阅读选择和品位提升,学生更加重视阅读的质量和深度,希望通过图书馆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图书资源,如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类书籍等,以拓展视野。再次是数字化阅读需求增多。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学生对线上阅读需求增多,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突破时空限制,使课外阅读更加便捷。此外,“双减”政策虽然减轻了课业负担,但学生仍然需要一定的学习辅导和资源支持,也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对应资源并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协助实现自主学习和知识拓展[7]。公共图书馆应该通过对现有馆藏、空间和教育资源的优化调节,有效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服务活动,促进其阅读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
2.2 “双减”政策倒逼阅读推广服务优化提升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有效释放了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读者数量显著提升。在读者数量和服务需求发生双重变化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资源配置、服务形式、品牌建设等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同时促进自身教育职能的更好发挥[8]。在资源配置方面,公共图书馆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艺术、文学等书籍的种类和数量都偏少,学生感兴趣的手工、演出、竞赛等资源或专业场地配置不足。在服务形式方面,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很少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活动,且推广活动彼此独立、系统性不强,无法激发中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推广成效不佳。在品牌建设方面,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品牌建设意识,没有开展必要的需求调研,导致活动策划和组织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较强的方案,服务环节有待优化或重塑,亟待突出自身服务特色,彰显文化内涵和服务定位,使中小学生读者读有所得、读有所爱,彰显高品质服务形象[9]。“双减”政策有效促进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问题的自查自纠,并实现立行立改,优化服务职能,改善用户体验。
3 “双减”视角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阅读推广优化策略
3.1 强化资源建设,丰富推广形式
公共图书馆完善的馆藏资源建设是吸引中小学生到馆阅读的前提条件。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时代需求,强化线上线下双渠道资源建设,更好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外学习。为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活动需求,公共图书馆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用户留言等渠道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资源采购与服务设计。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极大激发中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为此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调研需求设计学生喜好的个性化阅读环境,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阅读,提升馆藏资源和空间利用率。在推广形式上,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多元化形式和媒介展示资源优势,凸显阅读主题,提升活动吸引力。引导性阅读推广活动可通过阅读竞赛、手工活动、开放式实验活动吸引中小学生关注并加入阅读行列。科普性阅读推广活动可通过馆校活动日、“世界读书日”、科普宣传周等形式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延伸阅读服务[10]。专题性阅读推广活动可通过“文学讲堂”“科学探秘”“艺术空间”等主题形式分类开展,为中小学生提供深层次的阅读和活动指导服务。
3.2 主动对接学校,促进馆校互动
馆校合作是公共图书馆和学校为了达到共同的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合作。针对阅读推广而言,馆校合作的内容包含资源共享、团队共创、活动共建等,能够全方位促进资源、空间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馆校合作过程中,公共图书馆能够提供成体系的馆藏资源、专业的阅读空间和较为先进的阅读服务,学校能够提供情境式和体验式的学习场景。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对接学校,优化场馆主导的馆校阅读推广模式,促进馆校在合作实践中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形成资源、空间和教育的良性互动。首先,馆校双方要在合作中提升学校、学生对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的认知,明确馆校合作开展阅读活动的目标,引导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走进公共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其次,馆校双方要逐步畅通沟通渠道,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逐步构建“一馆一校”或“一馆多校”合作机制,通过签订馆校合作协议、成立馆校联盟等方式提高馆校互动活动的举办频率和水平,共同研发阅读服务课程;再次,公共图书馆在馆校合作中应逐步拓展阅读推广阵地,充分利用学校优良的教学场景,推动新书推介、能力培训等活动走进班级,同时向学生提供辅助教育课程,使阅读推广与课堂教学需求相适应。
3.3 培养专业团队,形成推广品牌
公共图书馆可在现有兼职馆员推广团队的基础上制定实施“阅读推广人”专业推广计划,将教师、家长等纳入推广团队,形成人才梯队,促进阅读推广水平的不断提升。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将馆员作为团队核心,明确推广人员配比,制定团队准入门槛和岗位职责,强化培训规范并建立相应研究课题,同时设立岗位津贴,促进团队创先争优,建立“能上能下”机制推动团队成员主动作为。其次,公共图书馆应提升教师在阅读推广中的参与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般强于馆员,公共图书馆可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邀请教师参与主题讲座、阅读竞赛、课程设计等,提升推广活动质量。再次,公共图书馆应发挥家长在阅读推广中的思想引导作用,指导家长通过家庭教育、亲子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随着服务环节的优化重塑,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建立特色阅读推广品牌展示自身良好的服务形象,开展分级阅读指导,在中小学生中产生持久性的积极影响。最后,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途径展示服务案例、特色课程和推广成效,吸引更广泛学生群体参与其中。
4 结语
“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成本,使教育回归育人本位,让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外活动,以实践的形式认识世界,收获知识与美好同在的完整童年。阅读是中小学生拓展视野、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效率利用课余时间的最佳形式之一。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应深入研读“双减”政策,通过馆藏、空间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满足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不断提升推广服务水平,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禄艳琼,胡清,李基正.“双减”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3(8):87-91.
[2] 沈芳.“双减”政策下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之馆校合作模式探索:以嘉兴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3(1):83-89.
[3] 宣艺瑶.“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阅读推广创新策略:以国家图书馆“文献背后的革命故事”项目实践为例[J].图书馆研究,2022(6):67-74.
[4] 张丽敏.“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S1):114-118.
[5] 姚桃.“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创新发展[J].图书馆,2022(9):74-78.
[6] 王雅祺.“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路径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22(5):54-58.
[7] 侯习哲.教育“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服务转型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5):48-53.
[8] 杨玉麟,王铮,赵冰.中小学图书馆在校园阅读活动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及未来路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5):43-58.
[9] 李楠.“双减”政策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馆校合作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13):74-79.
[10] 何东凝,梁璞.“双减”政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优化未成年人读者服务工作的路径研究:以宁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