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东
[摘 要]文章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随后分析了在跨文化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其次,论述了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最后,强调了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应用;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4)10-0023-0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文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组织思维工具,具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效果的潜力。本文将探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困境及解决策略,旨在为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的重要性
(一)层次结构的清晰呈现
通过思维导图呈现清晰的层次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机的学习框架,使其能够更系统地理解和牢记课程内容。这种结构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促使其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连接,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图谱。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容易找到课程的主线,能提高对跨文化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此外,清晰的层次结构也为学生提供了更有效的学习路径,帮助他们更高效地应对复杂的学科知识,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
(二)形成横向和纵向关联思维
学生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能进行横向和纵向关联思维,在综合性的思考中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文化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学习方法强调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综合性思维工具的独特作用,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还培养了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综合性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在思维导图中绘制横向连接,能够将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呈现,同时通过纵向延伸,他们能够深入挖掘每个元素内部的复杂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具体知识文化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横向和纵向关联思维能力,为其跨文化认知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视觉化特点促进互动
通过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视觉化特点,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课程内容,而且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这种视觉化工具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支持,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欲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得以促进,通过共同探讨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他们不仅能够相互启发,还能够在互动中学习跨文化沟通技能。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强化了课程的可视性,也在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困境
(一)文化差异导致学生产生陌生感
由于文化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思维导图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到陌生,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体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并采取措施调整思维导图的设计,使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通过灵活运用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图形、符号或色彩,可以提升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接受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具有跨文化共通性的范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文化敏感性和教学策略的巧妙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思维导图在教学中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能够融入学生文化认知框架的推手。这样的关注和调整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可能带来的陌生感,为学生提供更加友好和有效的学习环境。
(二)学科知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考虑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储备相对有限,他们可能面临理解和运用复杂思维导图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以确保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灵活运用。简化思维导图的结构,使用直观的图形和符号,有助于降低学习的负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
此外,为了更符合初中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师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渐进式的教学设计,逐步提高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熟悉度和运用水平,帮助他们形成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思维导图的主动接受度和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教师能突破学科知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确保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得到有效的学习帮助。
(三)传统观念对思维导图的抵触
部分保守的学校和教师对思维导图持怀疑态度,他们可能认为在传统教学中思维导图并不具备太大的价值。为了克服这种观念上的障碍,教师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和广泛宣传,逐步改变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观念,使其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改革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研讨会和案例分享等方式,向教师介绍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融入跨文化教学中。同时,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跨文化认知方面的优势。在广泛宣传方面,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学术期刊、教育会议等,分享成功的思维导图教学案例和经验。通过这些实例,向学校和教师展示思维导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以及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此外,借助社交媒体和专业网络,促进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帮助更多的教师认识并接受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通过这些综合手段,可以逐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促使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三、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
(一)提供相关培训
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和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师可借助示范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运用中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
在进行“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思维导图的培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有关科学的想法。通过以下教学实例,教师能够看到如何融入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其作用。在课堂开始时,引入科学主题,如“探索自然的奥秘”。接着,进行思维导图的基本培训。通过在白板上示范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科学”作为中心主题,并分为子主题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教师可以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随后,学生被鼓励在小组内创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思维导图。这一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的构建和表达过程。在培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例子上。学生可以创建一个关于他们最喜欢的科学学科的思维导图,包括实验、发现和有趣的事实等方面。同时,学生可组成小组,共同制作一个更大的思维导图,涵盖不同学科的共同点和差异。这种小组合作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又激发了他们跨学科思维的能力。最后,学生将他们的思维导图与同学分享。这种实际运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科学学科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通过这个教学实例,教师看到了培训如何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维导图,并在科学主题中进行应用。这种整合思维导图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学习体验,提高了他们对科学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语法学习延展教学空间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一些看似互不相关、支离破碎却有一定逻辑的现象。中学英语的语法是一个重点,在过去的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语法。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从而优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语法的时候,改变死记硬背的习惯。另外,运用思维导图还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与个体的记忆方法相结合,对零散的语法进行归纳,从而构建出知识架构,方便在以后的运用和回顾过程中,快速而准确地抽取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教师在讲授“情态动词”的语法知识时,部分学生对“can”“could”这两个词的用法容易混淆,很难真正掌握。因此,在对情态动词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对相关的语法知识进行整合,选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图表,勾勒出其知识结构。以树状图为例,首先,教师在黑板中央写出情态动词,以确定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用一条线划出分枝,在每一条树枝上都写下不同的情态动词,例如 can、 could、may、might等。其次,教师需要将这几个关键词记在该分支上,然后让学生把关键要点写在下面的小标题里,让他们给每一种语法应用添加一句简单的例句,这样可以为灵活运用情态动词打下基础。
(三)写作教学强化记忆
英语写作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转化的能力,也是让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学会综合运用,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经常会遇到脑子里有千万个想法,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写的状况,或者根本就没有把文章写出来。教师要根据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者运用思维导图对作文题目进行总结,优化作文结构,把心中所想用笔清楚地记下来。经过几次引导式的训练,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作文题绘制思维导图,这样才能在英语写作中有效地运用。
例如,教师以“Food Festival ”主题为例,可以先出示作文题目,“What food is available in the food festival?”引导学生分别通过引出题目、具体描述、总结归纳三个步骤确定作文结构,并提示学生联想之前所学到的词汇、语法等内容,“biscuit/pancake/cheese/apple pie/curry”“May I do sth?”“Would you like to do sth?”等,便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开展。
再如,教师在教学“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时,可以巧妙地将思维导图融入课后写作中,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的看法。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表达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及职业选择。通过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将“计算机科学”作为中心主题,分支出“编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子主题,促使学生通过图形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创建一个关于他们对计算机科学的未来学习和职业规划的思维导图。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图形化思维,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下一节课上,学生被邀请分享他们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四)多层次引导,形成全面认识
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思维关联,帮助他们在思维导图中形成对不同文化元素的全面认知。在跨文化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思维导图,逐步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在教学“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层次引导,帮助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建立对不同文化元素的全面认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入“Vacation Destinations Around the World”(世界各地的度假胜地)的主题,简要介绍一些知名的度假地,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元素的兴趣。在第一层次的思维导图中,设计一个简单的结构,以“Continent”(大洲)为中心,分支出各大洲著名的度假胜地。学生被鼓励列举他们知道的或感兴趣的度假胜地,形成横向关联思维。随后,引导学生在每个度假胜地下再建立分支,包括“Culture”(文化)、“Food”(美食)、“Landmarks”(地标)等元素,形成第二层次的思维导图。这有助于学生进行纵向思维关联,深入了解每个度假胜地的多个方面。在跨文化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第三层次的思维导图,以更深入的方式探讨学生感兴趣的度假胜地。这一层次可以包括“Traditions”(传统)、“Language”(语言)、“Local Customs”(当地习俗)等,使学生全面认知度假胜地的文化元素。最后,学生被鼓励在小组或全班中分享他们所创建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讨论。这种互动能够促使学生更广泛地认知世界各地的文化。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老师通过设计多层次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思维关联,帮助他们形成对不同文化元素的全面认知。这种逐步拓展认知广度和深度的方法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欣赏跨文化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尽管面临一些应用困境,但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学生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马进萍. 探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信息化理论与教育发展分论坛论文集(二).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第五中学;, 2023: 3. DOI:10.26914/c.cnkihy.2023.050776.
[2] 齐瑾.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 河北省保定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 2023: 7. DOI:10.26914/c.cnkihy.2023.015004.
[3] 顾红宣.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 南京市上元中学, 2022: 6.DOI:10.26914/c.cnkihy.2022.045673.
[4] 陈泰嫦.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C]// 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七).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佛罗中学;, 2022: 6. DOI:10.26914/c.cnkihy.2022.065942.
[5] 于梅.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一).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 2022: 3. DOI:10.26914/c.cnkihy.2022.024992.
[6] 殷康梅.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究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 (12): 43-44.
[7] 蒋九云. 主题阅读在英语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J]. 文理导航(上旬), 2024 (1): 19-21.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