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分析

2024-06-19 08:57许晓慧
教育界·A 2024年12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摘要】自制体育器材是增加小学体育课堂趣味性、教育性的方式。文章简要分析了自制体育器材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表现,从明确器材实践目标、恰当利用生活素材、积极适应学生发展、深度挖掘器材功能、改造现有体育器材几个维度,分析了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原则、策略,希望为小学体育课堂中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自制体育器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素质教育逐步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导向。体育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内容。教师利用自制体育器材,不仅可以解决小学体育课堂器材不足的难题,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实现体育课堂高效教学。因此,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的有效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自制体育器材概述

自制体育器材是教师和学生自己制作发明的,且可以被体育教学活动所利用的器材。自制体育器材凝聚了创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1]。自制体育器材一般有四个步骤。首先,深入钻研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以及体育教育理论,确定近期开展的体育项目以及开展步骤;其次,在确定近期开展的体育项目后,分析相关项目所需的器材质地、数量、规格;再次,探究现有体育器材与开展体育项目需求的差异,包括质地、规格、数量;最后,采集素材,调动可利用的资源,师生共同制作简易体育器材。

二、自制体育器材在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表现

(一)解决小学体育课堂器材不足难题

体育课堂器材不足是当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难题。自制体育器材,可以解决小学体育课堂器材不足的难题,积极适应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同时,在自制体育器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完善各年级体育课堂器材库,从源头解决小学体育课堂器材不足的难题。

(二)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

自制体育器材不仅需要依靠教师,还需要学生的帮助和支持。教师可以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器材制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自制的体育器材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保障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的行为方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均在这一时期形成。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开展自制体育器材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运动场,将体育学习与课余活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挖掘可利用资源,切实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利用自制体育器材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根本性原则。在实效性原则引导下,教师应优选不易耗损、磨损的材料,制作可为教材教法服务、符合小学体育教学需求的器材,并保证自制体育器材适用于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包括已开展的运动项目、可能开发的新运动项目等。

(二)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利用自制体育器材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原则。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贯彻安全性原则,确保自制体育器材可以安全使用,规避与自制体育器材相关的安全事故。具体表现在:自制体育器材与身体接触部位光滑无毛刺;相对固定的自制体育器材之间具有适当间隔;安装在地上的器材不易移动等。

(三)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小学体育教学应当遵循的必要原则,其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器材,按照个人意愿开展游戏活动。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改造已有体育器材,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四)环保性原则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环保性原则是自制体育器材的关键原则。根据环保性原则的要求,教师应有意挖掘废旧物品的价值,利用废旧报纸、塑料瓶、塑料袋等常见废旧物品制作体育器材。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并将其应用到体育器材制作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2]。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落实趣味性原则,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精心选择可激发学生兴趣、愉悦学生身心的器材,促使学生积极利用自制体育器材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四、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器材实践目标

明确器材实践目标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3]。根据新时期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情况,器材实践目标需要兼顾学生体质发展、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生成几个方面。一般器材实践目标可以从健身性、教育性、教养性几个维度进行设计。

从健身性维度出发,自制体育器材实践目标为: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机体各系统及机能;发展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群,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增强学生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学生对不良因素的适应力。从教育性维度出发,自制体育器材实践目标为:借助体育运动手段,全面发展学生德育、美育、智育、劳动教育素质;引领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个性;培育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群体健康的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教养性维度出发,自制体育器材实践目标为:帮助学生形成适应日常生活、劳动的自然运动技巧技能,包括爬越、投掷、走、跳跃、举起等;帮助学生掌握带有实用意义的动作,如摔跤、越过障碍等;发展学生在新运动形式下的身体控制能力以及根据预定运动参数调节发力方式的意识;培养学生基本教育文明,奠定学生对各种体育活动的基本认知基础。

(二)恰当利用生活素材

社会生活是体育运动的发展基础,也是体育器材自制的素材库。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制作体育器材,在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条件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趣味学习需求[4]。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多张废旧报纸揉成一团,在纸团周围缠几圈胶布,制成纸球,开展垒球活动,在实现垒球学习目标的同时,避免因垒球重量过大而造成的体育活动风险。

传统体育教育将学生束缚在竞技体育中,“讲—练—学”“讲—学—练”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素材,在学校体育课堂、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以生活素材为支撑,带领学生共同制作体育器材。在基于生活的自制体育器材的引导下,探索趣味体育锻炼方法,能够促使更多学生发现体育运动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两个废旧易拉罐中灌入沙子,用一根木棍串联固定,将易拉罐制作成哑铃或体育田径活动中的标志物、障碍物,带领学生开展趣味田径活动,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小学体育课堂高效教学基础。

(三)积极适应学生发展

体育是一项以身体练习为主、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身体活动是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5]。而场地、器材是身体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符合其身体素质发展需要的器材,才能确保学生积极开展身体活动。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具有较大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当利用自制体育器材,满足每一位学生发展体育技能的需求。比如,在翻滚课程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团身过松无法很好滚动的情况,教师可以自制折叠式斜坡搭垫,为学生提供支架,降低翻滚运动难度,促使每一位学生均可完成翻滚动作。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撤除自制折叠式斜坡搭垫,要求学生在平铺垫子上完成翻滚,循序渐进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为学生提升翻滚水平提供保障。

在依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要调整体育器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意见,根据学生反馈,更新体育器材应用内容,确保充分发挥自制体育器材的优势[6]。比如,在坐位体前屈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反映传统坐位体前屈器材无后座且脚踏板可活动,每次活动均需要他人配合用力踩脚踏板,活动阻碍因素较多。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静止状态下学生躯干、髋关节、腰关节活动以及韧带、肌肉伸展锻炼需求,自制由嵌套式正刻度尺、脚踏板、嵌套式负刻度尺、伸缩杆、液压缸、可折叠座位、碰珠组成的坐位体前屈锻炼器材,该器材正负刻度尺均可自由折叠,伸缩杆可自由伸缩,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反馈的问题。

(四)深度挖掘器材功能

小学体育器材功能多样,多数功能尚未被开发[7]。因此,教师应落实“一物多用”的方针,带领小学生挖掘现有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在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固有、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潜在教育价值,实现个性化教学。比如,挖掘现有栏架的障碍穿越、足球射门等功能,挖掘现有跳绳器材的体操表演功能,挖掘呼啦圈的障碍跑功能等。在障碍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左右、前后距离控制要求,按照相同的距离依次摆放呼啦圈,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穿越呼啦圈,锻炼学生肢体协调能力。

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对体育运动项目内容进行调整。比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保龄球教学活动,在饮料瓶中填充沙土制作成保龄球瓶,而保龄球则可以用篮球代替。在器材准备完毕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投掷“保龄球”,每击倒一个“瓶子”得1分,小组累积得分最高者获胜。这样的活动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自制体育器材的应用中,初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改造现有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是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8]。受传统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校园内的体育器材呈现出“成人化”特征,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利用,甚至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发育特点,对传统竞技体育器材进行改造,努力打造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运动乐园,吸引更多学生利用体育器材开展运动。在体育器材改造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安全性、环保性等原则。比如,对于废旧羽毛球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尼龙绳将其重新编制成网袋,用于抛球训练。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2人一组,每小组成员之间相距3米到6米,其中一个小组成员用手抛球,另外一个成员利用改造后的“羽毛球拍”接球,每接到抛出的球得1分,每局共10球。此活动能锻炼学生接球、抛球能力,提升学生身体各部位协调素质,为类似的球类项目学习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自制体育器材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已有体育器材无法满足体育课程开展需求时,教师应根据体育活动开展内容,带领学生制作体育器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准备活动中。根据体育课堂有效教学需求,教师应贯彻实效性、安全性、自主性、环保性、趣味性原则,恰当利用生活素材,积极满足小学生需求,调整体育器材类型,并纵深挖掘器材的多样功能,吸引更多学生应用自制体育器材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发挥自制体育器材优势,为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瑞,艾山·吾买尔,早克热·卡德尔,等.体育器材数据集的构建及分类方法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4(4):54-63.

[2]陈霞.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3(8):103.

[3]李德华.现代体育教育教学中塑料体育器材的运用:评《辅助性体育器材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研究》[J].塑料工业,2022,50(6):204.

[4]宋敏敏.考虑安全性与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器械设计:评《体育器材设计》[J].机械设计,2020,37(10):156.

[5]胡中培.机械设计原理在体育器材制作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2021,38(12):161.

[6]董欢,孔凯.皮革器材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23,33(6):132.

[7]姜庆军.智慧课堂背景下体育教学和塑料器材的发展前景及策略:评《塑料材料手册(第三版)》[J].塑料工业,2022,50(12):176.

[8]黎志容.体育运动损伤成因与木质体育器材的开发探究:以“2023全球木材与木制品大会”为例[J].林产工业,2023,60(12):101-102.

作者简介:许晓慧(1987—),男,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试分析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