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探索

2024-06-18 22:53李雨恒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建立多学科之间的联系,融通学科思维,坚持“以语为主”,倡导“以文化人”。语文教学应贯彻“五育融合”理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尊重多种学习样态。教师在实践中,应重视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整合学习内容与资源;找准跨学科学习的重难点,明晰学习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5-0082-04

近年来,跨学科学习的热度不断攀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基本原则部分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完善综合课程科目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1]5,并要求“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11。为落实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正式课程内容列入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笔者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中逐步明晰学科定位与价值内涵,探索具体实践路径,厘清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与行动策略。

一、“学科”与“跨学科”:厘清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定位

学科教学是某一学术领域经典内容的提炼,精深而又系统。跨学科学习则是将学习置于真实、复杂、有意义的情境中,综合运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方法或观念解决问题。跨学科学习实现了单一学科学习不能达成的目的,培养以跨界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3]。小学语文学科在“学科”与“跨学科”的实践定位中,应把握好本学科“以语为主,以文化人”的属性。

(一)跨学科学习需创设多维链接,重视“以语为主”

跨学科主题学习一方面充分尊重学习内容的学科属性,另一方面也强调整合不同学科内容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4]69。跨学科学习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创建学科之间的有效链接,也是一种深度学习的体现。基于小学学习的现状,对于语文跨学科学习应有更清晰、具象的认识,立足语文学科本质,解决学科核心问题。跨学科学习可以分为多学科主导和单科主导。多学科主导,往往由一个主题引领,从不同学科角度各自设计;而单学科主导是以本学科内容为主干,以此为中心辐射其他学科内容,学习任务逐层推进,这种形式更符合儿童认知的特点。所以,小学阶段语文跨学科学习常采用语文学科主导的方式,在语言文字实践过程中,围绕语文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学习。这不仅是学科知识的补充,更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弥补,还能评价学生语文知识及素养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迁移应用能力。

(二)跨学科学习需促进思维融通,坚守“以文化人”

教师刚开始进行跨学科实践时,往往以“拼盘式”居多,即简单地在不同学科教学同类知识点。在实践中应逐步建构跨学科之间适宜的增值点,促进思维的融通。跨学科学习对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起到了资源优化、统整发展的作用,应当作为一种意识和思维方式贯穿各门学科的学习。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唯有植根于学科思维,运用相关学科的观念与方法,跨学科理解才能产生并发展。与之相对应,也唯有具备跨学科视野,对一门学科的理解才能不断深化”[4]71。所以,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思维内核仍然要坚守“以文化人”,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达到本学科的深化。以文化人、学以成人,突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成人,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化人”,是“学”[5]。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各学科思维的互融,去帮助解决语文学习的问题,学习行为的内核仍是语文学科的“化”,通过语言文字的浸润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进阶及素养发展。

二、“五育融合”与“个性发展”:明确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价值

跨学科学习具有整合性与创生性,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是语文学科教与学两个层面的必然需求。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角度,学校教育必须深入贯彻“五育融合”的理念,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跨学科学习能关照每名学生的个性需求,聚焦于个人学习体验。

(一)“五育融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五育融合”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而跨学科学习是实现“五育融合”的有效措施,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教学形式和育人方法。跨学科学习在“五育融合”理念的观照下,倡导学科培育之间的多元包容、互动合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协同发展,做到整合多学科要素,打破灌输式、填鸭式的学习方式。

评价“五育融合”是否落地生根,教师可以从“语文课是否围绕核心素养的提升”来自省反思。课程整合是面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必然选择[6]。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以主导学科引领跨学科学习,全面整体地提高学科素养,形成知识的迁移,促进品格的养成。

(二)个性发展,尊重学习多元样态

跨学科学习可以多学科视角分析解决问题。近年来,小学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情境,开展典型而有意义的学习。在此过程中,不能用集体的讨论代替个性化的表达,用统一的分析代替独特的解读。跨学科学习恰好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延伸教学的触点,拓宽学生的思路,借助多视角去看待、分析问题,为不同专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机会。跨学科学习可以体现学生在非语文学科的专长与优势,整合语文与其他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评价角度更全面、更多元。

跨学科学习促进多形式合作培养学生能力。跨学科学习和单科学习相比,大大增加了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研究内容,组织不同专长的同伴开展合作,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共同探究、相互补充、各展所长,有创意地设计校园活动,甚至走出校园进行网络媒体发布、社交活动展示等实践活动。学生们相互帮助、反思提升,不断提高跨学科学习的质量。

三、“开放”与“坚守”:探索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路径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针对内容的选择、资源的利用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学习的机会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教师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合生活中的各类资源,进行梳理利用,合理统筹。针对语文主导的学科定位,教师在重难点教学、学法迁移等方面,要坚守语文学科的特质。

(一)重视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整合学习内容与资源

语文学科主导的跨学科学习,要联结多门学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对学习内容的整合旨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四上习作《写观察日记》都要求学生对植物有充分的观察,与科学《植物的一生》、劳动《菊花扦插》等内容有耦合点,适宜统整内容。学校可以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花香换书香”(见表1),每个班级在门口长廊种植花草。语文课中先创设问题情境——“‘花香换书香活动已经开始了,如果你想要在期末成功换取好书,就必须精心培育植物朋友。”此情境引发学生观察和照料植物的兴趣。随后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一:“如何养护好植物朋友?”借助劳动、科学学科内容进行跨学科学习。继而教师提出驱动型问题二:“为了让更多朋友了解植物朋友,如何做好一份植物海报?”在此环节中,学生完成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或《写观察日记》,同时利用美术、信息科技、数学学科内容辅助观察和制作海报。

教师还要盘点资源配置,帮助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达出经历的过程,把经历变为经验,在经历中成长。一方面,学校可以整合校内资源。优质校本课程、实验项目、教师优势资源等都可以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广袤的空间。例如,学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利用阅读系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点,提供学生自主发布阅读心得的线上平台,让信息技术跨界助力,帮助传统阅读课程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开发校外资源。语文学习重视综合性、实践性,学生应当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语文。校外资源的开发,可以着眼于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如博物馆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地理优势资源等,整合与语文学习相关联的课外学习内容。

例如,南京某校背靠幕府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上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与环保相关,语文要素要求是学写倡议书,为此,该校开展了“我爱幕府山——我是小小倡议者”跨学科活动。学生在幕府山实地调研后,进入社区发布《保护幕府山倡议书》。语文学科从习作入手,学习将倡议书有理有据地书写出来;在信息科技与劳动课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研究等方式,了解幕府山历史,探究植被破坏的原因,更科学全面地写好倡议书;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向社区工作者发布倡议书,在真实的场景中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找准跨学科学习的重难点,明晰学习路径与方向

主题学习的核心问题必须指向主导学科。核心概念的确立,要以主导学科的知识需求为根本,如“花香换书香”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绝不是各个学科拼盘式教学“植物”元素,而是要落实在“观察出植物的变化”中,使学生将植物的变化用语言文字准确、清楚地表述出来,落实在语文学科的习作中。信息科技、美术帮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科学及数学学科使学生围绕观察变化的手段,进一步发现植物的变化,掌握变化规律,最后落脚点都是语文习作的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达到素养的融通。

实践后,教师要明确主题学习的延伸导向必须围绕主导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解决一系列困难的过程,跨学科是前提,主题学习才是落脚点[7]。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之后,教者要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拓展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回到语文学科的拓展评价逻辑链。例如,学校开展“跟着课本去旅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语文课阅读《观潮》,在“如何做好最佳旅行攻略”的问题驱动下,探究“最佳观潮日”“最佳观潮点”“观潮时长”“打卡旅行朋友圈”等关键点,其中涉及信息融合、科学观测、图像处理等跨学科学习方式,但是最终回归文本的解读和体会,从字里行间找到信息。经历学习过程后,教师可以迁移方法,借助语文课本中其他适宜的课文,形成学习的闭环。

跨学科学习不是简单的拼凑实践、机械组合,而是要真实生长学习力,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当明确跨学科学习的学科定位和价值内涵,在实践中逐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习活动呈现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活化的样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4.

[3]张玉华.核心素养视域下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认识与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22(5):57.

[4]崔允漷,王少非,杨澄宇,等.新课程关键词[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5]陆志平.思考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79.

[6]安桂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特征、形态与维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8(9):48.

[7]郭华.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育人质量的一条新路径[J].人民教育,2023(2):26.

责任编辑:赵赟

收稿日期:2024-03-05

作者简介:李雨恒,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小学语文
跨界少年养成记
论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生态化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