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4-06-18 20:20:48王和平
求知导刊 2024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小学语文

摘 要:文化自信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之一,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教材编写的内在要求。首先分析了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方向,其次分析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最后从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组织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主题写作任务以及借助节日主题课文五个方面,就相应的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了教学策略,旨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学校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中学民族团结示范校创建与发展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3]GHB104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和平(1973—),男,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庙湾小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民族团结教育必须形成体系,并有一定的核心思想,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思想。小学语文学科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天然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分析将其融入教学中的可行性,然后立足课堂教学,研究可行的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感、集体意识和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语文课程的育人特性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让学生形成三个方面的认识:认可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主动了解并学习中华民族相关知识;对中华民族身份有归属感,对中华民族表示认同与理解;自主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坚定国家统一的意识与信念。

二、将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中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而小学语文学科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学科之一,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

其次,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性工作,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还要将相关理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意识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语文学科作为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天然载体。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许多相关之处,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求都体现了对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要求。新课标还提出要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其能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可见,将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整体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在课前预习作业中渗透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并在预习中感知民族文化、学习民族知识、初步理解民族团结,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例如,《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各民族小学生上学的画面,展现了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与赞美之情。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流利阅读,在阅读后主动探究这篇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前预习作业并不需要他们动笔写,是一项比较好完成的作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章描述的画面,初步感知民族团结的美好画面,领悟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从而明白中华民族是一家,逐步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还应鼓励学生将预习范围扩大,不能只着眼于课文内容,还可以从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民族”入手,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民族服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等知识,逐步丰富民族知识储备,从而为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铺垫。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程设计时着重思考的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优化,有针对性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与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这些文章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藏戏》介绍了藏族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明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被尊重和认可。为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藏戏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藏戏。对学生而言,教材上的文字介绍虽然足够详细,但没有视频、图片等带来的视觉刺激令人印象深刻。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直接为学生播放藏戏视频,让学生在直观的欣赏中对藏族文化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认识,明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戏剧戏曲名目繁多、风格各异[2]。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了解藏戏的起源,认识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从而发展对各民族文化的欣赏能力、认同意识,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应主动了解并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

(三)组织主题学习活动,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习活动主要指以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形式开展的,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活动。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组织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念,从而增强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例如,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组织主题学习活动。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以及蒙汉两族的深厚情谊,因此,教师可以“民族情谊”为主题组织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民族情谊内涵以及表现形式的讨论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民族情谊的主题内涵表达出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

(四)设计主题写作任务,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此外,语言文字是学生进行思想表达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写作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的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主题写作任务的方式来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例如,在“家乡的习俗”的写作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主题写作任务。该写作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者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学会依据表达的需要呈现重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教师可以设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先学习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相关知识,对自己家乡的习俗有初步的认识,而后在介绍家乡的民族传统风俗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4]。

例如,一名学生以春节为写作对象,通过介绍春节的民俗活动和习俗仪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春节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佳节之一,具有深刻的内涵。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春节这个传统节日,会发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春节庆祝习惯,由此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明白我国多民族的多彩文化构成了灿烂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而形成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借助节日主题课文,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次改编与优化后,在各年段收录了不少有关少数民族的课文,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选择教材中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文章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借助节日主题课文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借助节日主题课文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时,教师应依据节日的特点和内涵开展教学,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学习、感知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

例如,《难忘的泼水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场景,作者通过活动描写表达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渗透民族团结意识,同时组织以“中华民族是一家”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一思想[5]。对此,学生可以选择以绘画的方式将我国各民族呈现在一张画纸上,为绘画作品起名“相亲相爱一家人”;也可以选择以唱歌的方式表达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之情,如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可以选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各民族亲如一家这一思想,或讲述各个民族与祖国发展之间的故事。

结语

综上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内涵,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要求,而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总结教学经验,立足教学本质,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组织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主题写作任务以及借助节日主题课文等方式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活动,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许锋华,闫领楠.以统编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意蕴、基本遵循与实践理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5):33-39.

郭庆霞,徐智慧.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J].智力,2023(8):8-11.

蒋文静.教科书型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部编版教科书词频分析为例[J].基础教育,2022,19(6):68-77.

欧运波,方惠.语文综合性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云南边境地区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2,41(5):96-101.

欧运波.云南边疆地区中小学语文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及路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1,40(5):99-103.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小学语文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现代交际(2018年9期)2018-08-31 09:42:44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