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流
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开放型”的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一教学要求。因为它的课堂教学突出了“人的发展为本”。只有创设一种开放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进入探究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条件;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如何营造一种开放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其大胆去发现探索呢?下面结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谈几点体会:
一、开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环境学生难以主动去探究,并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放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能自主探究,有机会创新。
我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实践运用阶段,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即同桌为一组用卷尺、直尺等测量工作测量,并计算出周围物体长方形面的面积。这需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而在应用卷尺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小技巧,稍有不慎就难以计算出精确的面积。正是因为必须在细心操作、共同协作,并克服困难中才能完成,它便增加了学生吸引力,从而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并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所测量出来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满足了学生求知欲,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开放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求知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开放式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动态的,适时变化的。学生课堂表现是调整课堂活动过程的基本依据。要开放学习的方式就应改进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要变传统的学习“认真听讲”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群体学习方式与独立思考的个体学习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自主求知。
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分别用2个、3个、6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并唤起了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面积:长×宽,再次出于几个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小组合作验证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所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整个探索过程,努力的学习氛围,通过有目的的实验、探究发现,尝试验证等数学活动,及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尝试探究的成功,培养了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继而在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从课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这种开放式学习方式感觉新鲜,记忆深刻,在探究过程中能做到人人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
三、巧设开放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面对全班几十个基础各异,能力不同的学习个体,老师要注重因人施教,特别在练习上更要体现差异性。要创造条件为每个学生都提供思考、锻炼的机会,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攀越知识障碍的阶梯。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巩固深化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两道题:(1)在一个30m,宽12m的长方形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为48m2的长方形花坛?学生的兴致昂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交流自己的设计方案,一般学生都能设计出一、二种,好的学生思维能力强,想出了( )×( )=48的思考方法,这一开放题,把整个课堂推向一个高潮,学生的思维也有效地得到发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从设计中获得成功感。(2)根据调查表(表上有调查到的瓷砖、强化木地板、地毯三种材料的优点、缺点,每平方米的价格),要求学生为学校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舞蹈教室选择材料?说出理由,并根据所选的材料算出所需价钱?
这一开放题的出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也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将课堂气氛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开放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