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做精,细节做亮

2024-06-18 13:08:37陈小燕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发现

陈小燕

摘要:新时代的孩子物质优越,家长溺爱,家庭变故等社会现象不断增多。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背后,包罗种种迹象,校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要争取积极因素和可利用的资源,努力寻找一些无奈情景时的应变技巧,使出七十二般武艺,与孩子“过招”。用宽容与爱对待孩子,用创新教育感化孩子,让孩子在七彩的智慧树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幽默机智   循循善诱   换个角度   拥抱疗法   发现“例外”

英国有句谚语说:“世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学生是花园里的植物,而我们就是打理花园的园丁,每天兢兢业业地关注着花园里的一草一木,却总有杂草不时冒出,假使我们埋头苦干一个劲地拔掉杂草,我们会错失美丽的风景。假如我们学会放眼欣赏竞相生长的花草,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每一朵花、每一棵草独特的可爱,关注它们的成长,我们会大饱眼福。

新时代的孩子物质优越,外界诱惑过多,家长分外溺爱,家庭变故等社会现象不断增多。眼前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背后,包罗着种种迹象:他们或先天营养不足、脾气暴躁、好动调皮,或家庭教育素养缺失、心灵呻吟、以另类的面目呈现,或如朽木一般一时难以雕塑、排斥学习……所有在成人看来简单平凡的事,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味道,我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不断积累、记录、修炼、反思,努力寻找着一些无奈情景时的应变技巧,使出七十二般武艺,与孩子“过招”。智慧是教育旅程的一条抛物线,增长智慧,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应变技巧,有春风化雨的点化,有一咏三叹的引导,有出奇不意的出招,有一笑而过的胸襟……招招溢满情,情到深处慧蒙蒙。

一、幽默机智,春风化雨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健康而美丽的品质。”因此,当我们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用幽默的方式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让我们更加轻松地面对困境。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幽默和机智。当他们感到沮丧或者困惑时,我会想尽一切可能用幽默的方式帮助他们化解困境,让他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我会用调皮的语言和逗趣的表情来讲故事和解释知识,让他们更加轻松、自然地理解和接受。当然,这些幽默和机智的言行都是建立在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的,我始终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从而更加乐于接受和信任我。

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一些智慧,采取幽默的方式呈现,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贴近孩子们的心灵,又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进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循循善诱,福至心灵

魏书生说得好:“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你就会发现那里是一个无限广阔且引人入胜的新领域,许多教育难题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答案。”教师的使命在于仔细观察学生,发掘他们的优点,努力寻找他们的天赋和能力,而完全忽略他们的不足。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建立更多合作关系,而且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师生关系更融洽。通过这种循循善诱的开导,我们可以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渴望,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一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找到通往孩子的心灵之路。对孩子逃课事情,不用直接点明,我们转移话题,因为孩子很有爱心又爱阅读,抓住她的特点,诱发她的兴趣爱好,扩大英语在生活中的作用,自然能讲到孩子的心理,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换个角度,挖掘亮点

一位睿智的专家曾这样指出:“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也能够促进美好教育的独特发展。只要我们换一种角度看待孩子,换一种心态与孩子沟通,我们就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孩子,就能开启一扇新的大门,探索出不同的教育途径。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的细节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随意的谎话,一个异样的表情,一丝不屑的态度……需要我们去了解、剖析,把问题解决在细微处,消灭在萌芽时,于无痕处见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拥抱疗法,缓解过激

班级里总有些自控能力弱,喜欢打闹的孩子。作为教师经常会头疼,如何制服他们,让他们乖乖地接受教育。于是,我们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与招数。我认为其中一招很有效:教给他们“战胜自己”的招数,肯定会比惩罚或训斥来得更为直接、有效。

教师是“在学生心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便会贻误一颗心灵,伤害一个孩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因果,孩子不会无缘无故打架,需要了解打架的背后。如果让孩子写检讨,或对孩子劈头盖脸痛骂一顿,这样也许他们会把怒火发泄到老师身上。拥抱疗法可以拖延时间,适当的调整当事人冲动心境,给双方一个缓冲期,当事人内心逐渐冷静下来,也就开始反思,检讨自己的时刻就成熟了。

五、确认“例外”,促进改变

当涉及到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陷入熟悉的思维定势中,专注于他们的困难和挑战。然而,确认学生的“例外”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关注学生的成功和优点,教师善于从他们的优点中寻找改变和发展的机会。以更积极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带来积极的变化和解决学生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成长。

只有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独特的价值和闪光点,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差异,才能够真正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在师生的交流中,我们可赋予学生是专家的位置,通过观察了解,以关心和惊奇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的抗拒渐渐消失,改善的动机便慢慢地浮现,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到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真的需要门道。我们给孩子更多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孩子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的滋味,自然会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产生兴趣。兴趣与情绪密切相关,人对不愉快的事情不会有兴趣,同样,人对引起畏惧的事情也不会有兴趣。因此,要在学习生活中尽量消除孩子的失败、厌烦、害怕等消极情绪,培养他们的愉悦感、自豪感,进而提升孩子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 1] 《焦点解决取向的教师效能》   Linda  Metcalf 著

[ 2] 《小学班主任的78个临场应变技巧》   许丹红著

猜你喜欢
发现
重新“发现”东盟
南风窗(2016年20期)2016-11-02 18:00:03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