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力视域下小学生体能训练的实践与探索

2024-06-18 07:36周岳鹏
新教育·科研 2024年5期
关键词:运动能力体能小学体育

周岳鹏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运动能力视域设计体能训练,从训练原则、训练内容、训练策略这三个角度入手展开教学实践。在训练原则方面要基于小学生的运动心理,体现出趣味性、科学性、安全性;在训练内容方面要指向运动习惯的培养,设计和速度、力量、耐力有关的训练内容;在训练策略方面要聚焦如何提升运动意志,采用游戏法、任务法、竞赛法等创新策略。

【关键词】运动能力;体能;小学体育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体能是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体能学练主要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为学生增进体质健康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采用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体能。

一、基于运动心理,秉持体能训练的原则

1.趣味性,营造愉悦氛围

开展体能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有很大帮助。遵循体能训练原则是保证体能训练正常进行和有效实施的前提。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基于运动心理,设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安全性的体能训练。由于小学生一般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故此,教师要秉持趣味性的设计原则。通过趣味器材的使用、趣味场景的设计、趣味动作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能营造愉悦轻松的训练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趣味器材的使用指的是教师要采用标志桶、弹力带、绳梯等多种器械,辅助展开体能训练,让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提升他们的参与兴趣。如在训练手臂力量的时候,除了使用俯卧撑、引体向上等训练手段以外,还可以采用杠铃、弹力带等其他的训练器材。趣味场景的设计指围绕体能训练设计游戏化的场景,采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影视剧故事等创设情境。这样能让学生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参与感更强。如可以在训练手臂力量时,设计“愚公移山”的场景。趣味动作的设计可以为各种训练动作取有趣的名字,这样也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体能训练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要秉持趣味性原则,设计体能训练,让学生在活泼生动的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科学性,遵循身心规律

科学性也是体能训练的原则之一。它指的是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身心情况,调整训练内容、训练手段和训练强度,体现出科学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骨骼比较软,柔韧性较强,但是心肺机能较弱。所以在本阶段,教师要减少力量和耐力训练,增添灵活性、柔韧度和速度训练,训练强度可以低一些。在心理上,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可以选择游戏训练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手段。如可以设计“翻墙游戏、十字象限跑、折返跑”等多种提升灵敏性的体能训练。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上有所增强,故此,可以适当增加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更为成熟,想象力更为丰富,因此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复杂的游戏情境。如可以设计“阵地冲锋”场景,安排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提升力量、速度。

3.安全性,指导相互保护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尚不成熟,所以对自己身体情况和对外界环境了解不够深刻,在训练时有可能会发生危险。故此,教师在设计体能训练时要遵循安全性原则,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安全的训练内容、场所和器械,学会相互保护。

在选择训练内容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指导他们掌握标准的动作。如果发现同伴选择了超越自己体能的训练项目,又或者动作不够标准,可能出现运动损伤,则要立刻向同伴指出,帮助同伴调整动作。在选择场地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场地,看看是否有碎石块、凹坑,协商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起到相互保护的作用。在选择训练器械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体能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如果发现同伴的选择超过其体能极限,则要及时提醒。如有一名学生力量较弱,却在力量训练中选择了更重的杠铃,同伴发现后要及时劝说其更换成较轻的杠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认识到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提升了安全意识。这样他们能在训练中相互保护,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二、指向运动习惯,把握体能训练的内容

1.速度,激活灵敏神经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设计体能训练内容时,要合理安排和速度、力量、耐力等有关的训练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利用这些体能训练增强身体机能。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运动能力。速度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训练要点在于激活学生的灵敏神经。教师可以从提升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这三个角度入手设计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反应速度指的是神经在受到刺激后指挥机体做出反应的速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听口令交换腿、交叉腿训练;跳跃接冲刺跑;抢夺和躲闪类游戏等,以此提升他们的反应速度。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专心致志、关注命令的良好运动习惯。例如,可以使用发令枪、旗帜、口令等发布命令,让学生快速做出反应。在反复训练中,学生认识到要集中注意力,关注声音、颜色等的变化,这样才能来得及快速反应。动作速度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某动作的次数。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单位时间内跳短绳训练、高抬腿训练等活动,帮助他们提升动作速度。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动作。位移速度指的是人在空间距离快速移动的能力。教师可以安排绕杆跑、折返跑、变向跑、追逐跑等多元化的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的运动速度。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能增添运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速度训练不那么枯燥乏味,这样他们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后也会参与自主训练,进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力量,强化肌肉收缩

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训练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强化肌肉伸缩能力。教师要结合上肢、腰腹、下肢等身体的不同部位设计力量训练,让学生全身的肌肉都能得到收缩训练。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力量训练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进而自主训练,养成运动习惯。

在设计上肢体能训练内容时,教师可以安排悬垂、支撑、举轻哑铃等训练项目。腰腹体能训练仰卧卷腹、俯卧两头起等训练项目。下肢体能训练包括连续单脚跳、连续双脚跳等训练项目。教师要注意唤醒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让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触摸一下发力部位的肌肉,对比没有发力的身体部位,看看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用力的部位肌肉收缩,显得更为紧绷,而没有用力的肌肉则更为松弛,这样他们便自然理解力量训练的要点是什么。此后教师还要设计循序渐进的训练环节,让学生明确如何更好地强化肌肉收缩的能力。如在做仰卧卷腹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起身的方向,避免身体歪斜,注意放慢速度,均匀用力,这样能确保肌肉缓慢收缩,能提升腹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负荷量比较小,但是关涉肌肉更为全面的力量活动。

3.耐力,对抗生理疲劳

耐力训练也是体能训练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故此,耐力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抗生理疲劳,放松身体。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游戏,指导学生学练放松操,以此提升其对抗生理疲劳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耐力训练项目,让学生激发兴趣,在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学生能放松身心,改善生理疲劳的问题。如在慢跑训练中,可以设计变速跑游戏“龟兔赛跑”。在该游戏中,学生分别扮演“乌龟”和“兔子”,“乌龟”只能慢速跑,而“兔子”只能快速跑。“乌龟”先出发,在跑出一段距离后,“兔子”再追赶上去。教师随时喊出口令,让“乌龟”和“兔子”互换角色。这样就将慢速跑和快速跑融入特定的情境中,增加了学生的锻炼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也参与到游戏设计中,制定一些轻松有趣的耐力训练方案,供自己和同伴选择。在完成训练后,可以指导学生用放松操消除生理疲劳。放松操包括身体放松、呼吸放松、心理放松等部分。身体放松包括勾脚尖、抖手脚、转动关节等不同的动作。利用这些动作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感。呼吸放松指的是按照放松操的节奏进行深呼吸,有助于调节心跳、消除疲劳。心理放松指的是在做放松操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愉快的画面,这样能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要参与多样化、趣味性的耐力训练,减少疲劳感,要调整好训练和休息时间,借助放松操调整身体状态。这样,他们便养成了积极训练的良好习惯。

三、聚焦运动意志,创新体能训练的策略

1.游戏法,发展运动的果断性

在体能训练中,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帮助他们形成果断、顽强、自信的性格,提升运动意志力。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运动的果断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体育游戏,让他们结合场上的实际情况做出快速判断,进而提升反应能力,发展敏捷性。

在速度训练“抢占点位”中,师生先一起规划若干条路线,并在某些位置设置“点位”。在比赛中,学生各自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路线,第一个到达特定“点位”的学生,可以在“点位”上插上自己的旗帜。后到的学生便不能继续抢占该“点位”。比赛结束后,看看哪一位同学抢占的“点位”更多,就是胜利者。该游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果断性,他们必须在快速位移的过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发现有其他同学和自己争抢“点位”的时候,他们要快速决断,选择和对手比速度,还是调换路线,去抢夺别的“点位”。教师还可以在初级版的“抢占阵地”游戏基础上添加新的规则,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果断性。如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小组成员占据的“点位”总数决定名次。队友们要根据场上情况快速抉择,指挥同伴占领别的跑道,又或者将当前的“点位”让给同伴,自己去抢夺新的“点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该游戏中积累的经验用到篮球、排球等其他运动项目中,思考如何能果断应对,提升团队的成绩。

2.任务法,加强运动的顽强性

任务法也是一种创新的体能训练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训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经历很多困难,面临很多挑战,教师要引导他们勇敢面对,顽强拼搏,争取能高效地完成任务。

耐力训练比较艰苦,需要学生有顽强不懈的奋斗精神。教师可以设计耐力跑、定向运动、长途行军等任务,逐步提升任务难度,引导学生逐一完成。任务一:安排学生参加校内耐力跑训练。在“红军长征”的活动情境下,要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顽强的战士,越是到达体力的极限,越要勇敢坚持下去。任务二:可以将校内活动拓展到校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定向运动。利用电话、微信等工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所在的位置,了解他们的体能情况和心理状态。当学生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及时鼓励,让他们坚持到底。任务三:可以将个人活动拓展为集体活动。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合作,参加“长途行军”活动。此时可以安排性格坚定、顽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看到同伴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时候,就要及时鼓励。这样能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激发顽强的斗志。

3.竞赛法,塑造运动的自信心

竞赛法指的是组织学生参加层次不同的比赛,让他们在一次次胜利中激发自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后续训练。教师可以设计难度逐步提升的竞赛,让学生逐一挑战。这样能让他们的能力一点点进步。

在“谁是大力士”竞赛中,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肌肉力量,更能让他们逐步增强自信心。由于不同的学生擅长的项目不同,所以在竞赛中,要设计各种不同的项目,让学生能各展所长,得到好成绩。如对于腿部力量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参与蛙跳比赛。手臂力量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参加前抛实心球比赛。身体综合力量较好的学生,可以参加哑铃负重深蹲、角力比赛。由于学生的体能基础不同,教师要设计层次不同的比赛,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级别。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实力,增强自信心。如在角力比赛中,体重大的学生占一定的优势,体重轻的学生很难撼动身强力壮的同伴。该比赛可以根据学生的体重分成“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三个层次。这样体重轻的学生可以选择轻量级,这有助于他们获得胜利。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认识到只要积极参与训练,选对赛道,就会增加胜利的机会。这使得他们提升了自信心,参与热情也越来越浓厚。发展运动意志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提升体能训练的效果。通过竞赛活动,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优缺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这样他们能重拾自信,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后续的训练中。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速度、力量、耐力都会在此时期得到快速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运动能力视域设计体能训练,把握训练原则,优化内容设计,进行创新设计。这样能促使学生优化人体系统,实现体能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亮.促进小学生体能发展的意义策略[J].新体育,2022(16).

[2]吴日州.灵活施策,夯实基础—对小学阶段体能训练的思考[J].福建教育,2023(10).

猜你喜欢
运动能力体能小学体育
运动员膳食营养与运动能力关系研究
通过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警察体能教学训练课的评价
浅谈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浅析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