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童心:儿童诗教学的一抹亮色

2024-06-18 02:44刘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5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主体意识儿童诗

刘婷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在中低年级选编了不少的儿童诗。阅读儿童诗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儿童主体意识的激活,关注儿童学习的自由精神,唤醒儿童的游戏精神,以促进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与感悟,赋予学生诗歌的慧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儿童诗的魅力,喜欢阅读儿童诗,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而且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统编教材;儿童诗;主体意识;游戏精神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3-0044-03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儿童诗,这些儿童诗形式自由,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观照儿童精神,从儿童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带领学生品味、感受儿童诗蕴含的魅力与价值,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结合儿童诗和学生的特点,用诗歌点亮童年,让学生爱上阅读,描绘五彩的童年。课堂上,教师可从关注儿童的主体意识、自由精神和游戏精神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关注儿童的主体意识

儿童的主体意识主要是指儿童从内心深处自发形成的一种意识,它不是被支配的,而是主动产生的。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激活与唤醒,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到阅读儿童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一)以听触发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感受

儿童诗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倾听诗歌、用情体验诗歌,以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充分借助“听”这个媒介,让学生尽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牛歌》这首儿童诗,“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这几句诗,使诗歌显得结构匀称整齐,具有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同时,这首儿童诗中第一小节的“坐”“罗”,第二小节的“眠”“天”,第三小节的“走”“溜”,第四小节的“梦”“峰”具有押韵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听录音和范读来让学生尽情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听,让学生的思想更为纯粹与专注,用心去感受儿童诗传递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走进阅读深处。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倾听,以激活学生的情感,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以视域融合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想象

儿童诗教学中的视域融合指的是儿童的视域与文本的视域相融合,让儿童对诗歌的感知由听觉转为视觉,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立体鲜活的画面,生成对诗歌意境的独特想象等。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繁星(七一)》这首儿童诗时,教师可从诗歌的结构方面引领学生去感受的它韵味。这首诗的第一句“这些事”后面是一个破折号,延伸了句子,为引出下文做铺垫;第二句“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以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加深学生对“这些事”的印象;第三、第四、第五句的字数相等,都是短语结构,在排列上从左到右,首字递减,末字增加,错层排列,给读者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对激发学生的想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诗歌内容来看,作者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描写所有的事情,而是简单写了“园中”“叶下”“膝上”三处场景。这对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把诗歌内容与作者的生活结合起来,由物及己、由己及人,更好地领悟诗歌蕴含的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儿童诗教学中的视域融合,并不是简单的“视”的呈现,而是从整体到部分、从宏观到微观的剖析与审视,由此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诗歌的内涵。

(三)以感情朗读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悟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助于学生真正感悟、体味儿童诗的韵味与情感。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引领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对诗歌产生独特的体验,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时,“听听,秋的声音”中“秋的”一词要重读;对“唰唰”一词,要把树叶颤动的感觉读出来;对“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这部分的朗读,要一句比一句语气强烈,具有递进性,读出作者对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在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朗读不仅可以更好地传递出诗歌的情感,而且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诗歌的丰富情感,提升儿童诗的教学质量。

二、关注儿童的自由精神

儿童的自由精神是儿童的天性使然,他们不喜欢被限制,喜欢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挑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遵从儿童的自由精神,让儿童的心灵得到释放,顺着自己的天性去想象、体验,以深化学生对儿童诗的审美体验,演绎诗歌教学的精彩。

(一)让儿童成为一名发现者

世界上的许多发现、发明都来自好奇心。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遵从儿童的好奇心,让儿童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展开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成就不一样的精彩。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时,学生在读完后会不由得产生一些问题:“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是什么意思?“斜阳”怎么会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是什么意思?“还驮着斜阳回去”这句话中的“驮”字能换成“背”字吗?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尽情地表达着自己的发现、感悟,这是一种最纯粹、最直接的表达。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展开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主动发现诗歌的魅力。

(二)让儿童成为一名表达者

儿童不仅是天生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还具有强烈的表现欲。当表现欲得到满足之后,儿童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促使他们不断深入探索。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探索发现,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蕴,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水墨画》中的《溪边》时,有的学生对“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产生困惑,认为应该是“溪水给人影染绿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围绕着这句话展开探究,想一想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经过探究,学生发现因为溪边有垂柳,垂柳把溪水染绿了,人倒映在溪水中,人影就被溪水给染绿了。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自我表达中更好地学习、理解儿童诗的内涵与韵味,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探究者。

(三)让儿童成为一名评价者

儿童很喜欢问“为什么”,当他们主动提出疑问时,说明他们的智慧在不断增长。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去思考、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诗歌、理解作者,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评价能力。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白桦》一诗时,教师先让学生运用“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等短语说说白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再让学生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视角,评价作者笔下的白桦与艾青笔下的白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儿童诗教学中,当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会,并能进行有理有据的表达时,就说明学生对诗歌有了深入的解读,这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有助于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关注儿童的游戏精神

在儿童诗教学中融入游戏精神,把游戏的规则、体验和创造等融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敢于挑战,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遵循规则意识,打开学生诗歌创作的第一扇大门

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诗歌创作看作是一种游戏的话,那么学生就要遵守游戏规则。也就是说,要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注重诗歌的表现手法、结构等。如果无视这种规则,那么创作出来的诗歌就会显得“四不像”;如果遵守了这种规则,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具有诗歌的雏形。在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打开诗歌创作的第一扇大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明天要远足》这首儿童诗,共有两个小节,第一小节的开头是“翻过来”,第二小节的开头是“翻过去”,然后就是小作者对远足的期待。在仿写创作中,教师要让学生遵守这种规则,并运用上语气词“哎”,表明小作者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样子。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则乱写一气,就很难把期待的心情表达出来。可见,规则既是束缚,又是自由。教师要本着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原则,引导学生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这样,才会引起共鸣,使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其形又有其意,最终创作出比较优秀的作品。

(二)营造竞争环境,打开学生创作诗歌的第二扇大门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儿童在诗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充满竞争的环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打开诗歌创作的第二扇大门。想象是儿童诗创作的根本。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学会诗歌创作。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这首儿童诗的第二小节时,教师以红、黄、蓝为对象,要求学生说一说与这些颜色有关的词语,并比一比谁说出的词语最多。于是,搭建了这样的学习支架——

好像______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处是______。

到哪儿去寻找这么多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的______集中起来,

______,

______,

______

让学生仿照着课文中的样子进行仿写。在充满竞争的氛围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不仅写出了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而且仿照诗歌格式进行创作。这样,赋予颜色以内涵,使颜色具有了流动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竞争意识的激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这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挑战,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儿童诗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儿童精神与创作能力的同步生长,真正把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满足儿童需求,打开学生诗歌创作的第三扇大门

在儿童诗创作中,儿童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有着自己的思想与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当学生的创作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诗歌创作的第三扇大门就被打开了。诗歌创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繁星(一五九)》这首诗歌时,有一个学生这样仿写: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太阳躲进了云层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好躲进房间里。

这里的“我只好躲进房间里”虽然语言直白,略显稚嫩,却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在心情不佳时独自在房间里的样子,表明“我”想通过独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重新出发的思想。游戏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到满足与放松。这种满足与放松,给学生带来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使他们参与儿童诗创作的兴趣更加浓厚。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儿童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意识出发,关注儿童的学习需要,让儿童站在学习的中央,主动发掘并感受诗歌的魅力,学会创造性地表达生活。这样,能让童诗润泽童心,让童心点亮童诗,引导学生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添星.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3(18):120-122.

[2] 禹玉珍.胸怀天下家国情,放眼世界凌云志:浅谈儿童诗教课程[J].小学教学研究,2023(17):31-33.

[3] 郑华.基于审美视角,优化儿童诗教学[J].福建教育,2023(27):54-55.

[4] 蒋荣吉.儿童诗教学的可视化探索[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7):44-47.

[5] 吴思敬.浅谈李渔文化对儿童诗创作的价值[J].语文教学通讯,2023(27):13-16.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主体意识儿童诗
教案《创作儿童诗》
创作儿童诗的有效教学策略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游戏精神
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游戏精神下英语词汇学教学策略探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