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教学研究

2024-06-17 16:25:51陈茜茜陆道坤
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革命文化

陈茜茜 陆道坤

【摘 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该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来说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文章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基于革命文化教学设计逻辑,以七年级下册的《老山界》为例,从“明确文本定位,设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题,创设学习任务;基于现实情境,设计学习活动;利用教学资源,实施学习活动;统观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并组织教学评价,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内在价值与育人价值,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革命文化 文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4)05-51-0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概念,为语文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领学生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表达独特性感受,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依据设计与实施革命文化教学,通过提炼文本价值,发挥革命文化育人价值。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的《老山界》为例,阐述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教学设计逻辑

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因此,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实施的革命文化文本教学,要以学科特征、学段特点、学生学情等为逻辑基点,搭建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沟通桥梁,构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展示平台,凸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的审美性、文学性和体验性。

(一)基于多重角度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教师需要立足多重角度对学习目标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革命文化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切口。基于多重角度确立学习目标,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革命文化教学设计的灵魂。站位学科特征角度,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育人价值,构建核心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任务群的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知识走向‘素养,通过课程实现育人的目的。”[1]站位学段特征角度,学段要求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展开,规定每个学段学生经过学习应达到的水平,任务群的教学要以学段要求为统领,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站位学生学情角度,家庭、学校、社会为学生建立起学习网络,任务群教学要以学生学情为基础,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对文本的多角度理解,获得个性化的文本阅读体验。总之,应关注核心素养,立足多重角度,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统筹整合,发挥革命文化文本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基于情境创设实施学习活动

真正的学习都是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情境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情知交融的心理空间”[2]。革命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育人意义,但其历史背景、文本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不易被学生理解。基于情境创设实施学习活动,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革命文化教学的实施亮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审美体验与创造,应依据该任务群对革命文化教学进行情境创设,融合文化、文本、表达等多方面要素,根据课文所承载的美学特质与文化精神,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感受革命文学作品的独特文学价值,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在听说读写中学会创意表达,达到课程育人的核心目标。

(三)基于多元评价展示学习效果

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需遵循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发现—感受—表达”的学习规律,聚焦学生在获得独特审美体验后的个性化表达。基于多元评价展示学习效果,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下革命文化教学的必要所在。革命文化文本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组织革命文化的教学评价,应聚焦学生在革命文化学习背景下所形成与发展的审美意识与创意表达,组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将革命文化文本的文学性、价值性通过学生成果落实在语文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

二、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阅读与表达的多重融合。革命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学习革命文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以重大主题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帮助学生厚植文化底蕴、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家国情怀,重要而紧迫。”[3]因此,需整合学习目的、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多方面要素,整体规划对于革命文化文本的教学。

(一)明确文本定位,设立学习目标

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革命文化文本进行教学,教师要明确文本定位,设立学习目标。明确文本定位即基于教材的编排,确定文本所属学段及自然单元;设立学习目标即通过对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等多方面的分析,综合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现实学情,确定课文学习目标。

《老山界》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该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以“学习精读”“涵泳品味”“学做批注”等为语文要素,由《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以及写作“学习抒情”和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组成,革命文化精神贯穿始终。

课程标准在学段要求、学业质量中对于革命文化的学习提出了相应要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对第四学段革命文化的学习提出“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要求,其教学提示部分也包含“精忠报国”的语文要素。这些都为革命文化文本学习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在学习《老山界》之前,学生已经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白洋淀纪事》《纪念白求恩》《天上的街市》,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也学习了《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通过对这五篇有关革命文化文学作品的学习,获得了相关的文学知识和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这些学情为革命文化文本学习目标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为:①通过多种朗读方法,在读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故事梗概,划分故事层级。②通过圈画出表现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句子,厘清文章的叙事线索。③多角度赏析红军翻山之难,通过批注等方式体会红军乐观昂扬精神和必胜信念。④借助环境、细节等多处细腻描写,品味涵泳写作手法的表达及运用。

(二)明确学习主题,创设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主题统整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要素,形成一张结构化的‘做事清单,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观察与体验、想象与表达得以融合。”[4]学习主题的确立需紧扣语文学科语用功能,结合革命文化文本载体的特点,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的创设需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目标为中心,以学生现实学情为基础,旨在实现学生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的逐步迁移,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以《老山界》为例,依据其所属单元人文主题“家国情怀”,确定本课的学习主题为:长存爱国信仰,厚植家国情怀。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整合单元学习目标和语文要素,结合单篇课文学习要求和学生现实学情,对课文学习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即感峥嵘岁月,悟人物精神,抒所思所感,并分设一系列学习活动(见表1)。

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三者紧密联系。学习主题是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基石,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必须围绕着学习主题开展;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是学习主题的延伸与拓展,即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在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打破单元、文体、语体等多方面显性束缚,融合多元要素,在具体情境下实施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基于现实情境,设计学习活动

革命文化是特殊时期、特殊精神的高度体现,因此通常具有历史感强烈化、人物形象脸谱化、语言文本偏离化的特点。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距离遥远且难以理解,易产生如语境差等教学困境。因此,教师在教授有关革命文化的文本作品时,可采用“情境还原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回归真实情境、创设革命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感受历史,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学习情境的目的在于落实学习目标,学习情境的创设需建立起学生的现实生活、认知特点与语文学习之间的桥梁。因此,基于上述学习主题,创设以下学习情境:

2023年是长征胜利87周年,为纪念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校学生会诚邀同学参加“长存爱国信仰,厚植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主要包含“感峥嵘岁月”主题演讲、“悟人物精神”话剧表演、“抒所思所感”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希望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展示风采。

学习活动的实施依托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活动的创设应能够引导学生经历“美的历程”,即在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表达美、创造美,实现“美的历程”的真实化、个性化。

例如任务一“感峥嵘岁月”,在创设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基于自然单元的人文主题,利用文本细读、“1+X”拓展阅读等学习活动,视音频展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美的历程”,实现从“文学阅读”到“创意表达”的逐步迁移,具体教学如下:

为配合学校“感峥嵘岁月”主题演讲活动的举办,班级间需先进行评选优秀代表,要求:建议以《老山界》为主要内容,也可自备篇目,叙述清晰,语言流畅。

活动1:读通读懂

(1)播放文本范读录音后,学生自由朗读,了解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及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间、地点变化的语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3)利用课堂学习任务单(见表2),概括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并在小组间交流。

活动2:创作展示

(1)链接《七律·长征》和《过草地》,以及相关长征故事的演讲稿,引导学生感悟长征之难,行军之苦。

(2)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并展示演讲稿,师生共评,推选优秀者。

又如任务二“悟人物精神”,在学生充分感知文章行文脉络的基础上,抓住重难点深入挖掘,通过“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内心”活动,利用角色扮演法、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情感,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

活动1:走进人物内心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寻找能够概括出全文的一个字,并在小组间讨论。

(2)基于“难”字,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面对重重困难的态度与所反映的精神,小组间讨论交流并完成学习任务单(见表3)。

活动2:感悟人物内心

(1)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作者内心活动的语句,做好批注,涵泳品味,小组间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观看《老山界》话剧片段,体会作者语言、情感表达之妙。

(3)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翻越老山界的红军,感悟红军翻越之难。

以主题情境为背景的革命文化学习活动,“做到课堂与生活的融合,文本与现实的搭界,精神与行动的建桥,促进学生革命文化向内涵泳的同时又能够向外延展,形成‘知行合一的全程发展”[5]。

(四)利用教学资源,实施学习活动

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利用已有的现实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直接的感受和体验结合起来,搭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坚实桥梁。

以《老山界》为例,在任务一“感峥嵘岁月”活动中,教师可采用图片、视频等数字教学资源,动态展示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观后感等形式抒发所思所感;在任务二“悟人物精神”和任务三“抒所思所感”活动中,教师可创设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展现翻越老山界之难和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演绎、片段撰写等形式进行创意表达。同时,强化一体化设计,全科覆盖、结合不同主题内涵范围等,并各有侧重,注重学科配合、横向关联,是革命文化主题教育的重要部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与《老山界》文本相关联,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活动,发挥跨学科教学的整体育人优势。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在课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本地的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现实距离,并通过小论文、游记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五)统观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努力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评价目的。评价需建立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上,借助科学且有效的评价工具,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真实情况。

以《老山界》为例,教师借助任务活动聚焦学生学习过程,将评价元素融入教学实施整体过程中,通过星级评价表跟踪、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体会翻越老山界之艰难,感悟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评价的具体内容见表4。

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构建教学评价,利用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等方式实施教学评价,是将教师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的推动力,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的助燃剂。

三、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革命文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建以“学”为中心,学生发展为目标,融合学科特征、理论逻辑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教学评价实施的前提。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评价,通过整体把握真实情境下任务驱动、活动实施等多重要素,对学生知识学习、情感价值、文化认同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在聚焦课堂实践过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教学价值。

(一)聚焦实践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

课程标准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提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等要求。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过程性评价,教师需统筹安排评价内容,科学设计评价标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聚焦多元主体,拓宽评价视野,重视增值评价,避免过度评价。

以《老山界》为例,在以“长存爱国信仰,厚植爱国情怀”情境下所实施的“感峥嵘岁月”主题演讲、“悟人物精神”话剧表演、“抒所思所感”征文比赛学习任务都可作为一项评价内容,并设立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收集和整理学生在这三项任务中的过程性表现,利用过程评价量表、课后作业等教学评价工具,实施贯穿整个文本教学的教学评价。同时,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在学生个体、生生以及师生之间建立起一张评价网络,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在生生互评中进行创意表达,在师生互评中获得反馈信息,实现教学评价的最大价值。

(二)指向核心素养,促进知行合一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学业质量部分规定了在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核心素养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而言,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并收集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学习材料,如测验试卷、读书笔记、小组探究成果等,作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依据。立足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评价内容,以课程标准学业质量中的相关要求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通过评价熏陶情感,激发共鸣,树边正确的价值观念,落实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知行合一。

以《老山界》为例,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创设的“感峥嵘岁月”主题演讲、“悟人物精神”话剧表演、“抒所思所感”征文比赛三个语文实践活动,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要求融合在其中,通过主题演讲、情境演绎、作文撰写等学习活动润物无声地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落实到语文学习中,使学生从认知层面的了解、体会、领悟不断拓展到实践层面的体验、共情与迁移,进而形成“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总之,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所实施的革命文化教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以情境创设为实施载体,以任务活动为驱动,以科学评价为衡量标尺,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充分挖掘革命文化的内在价值与育人价值,努力促进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表达个性化的审美感受,逐步实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语文课堂中落地开花。

【参考文献】

[1]李俐,郭乐静.“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初探: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23(4):63.

[2]辛继湘.基于新课标的教科书情境设计:内涵、意义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2):69.

[3]陆道坤,王婧.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的依据、机理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3(2):73.

[4]王爱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意义与实施建议[J].语文建设,2022(24):19.

[5]王婧,陆道坤.斟酌、确立、践行:革命文化题材选文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天地,2023(3):11.

猜你喜欢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革命文化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诗歌单元教学
——以四下第三单元教学为例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实践与反思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理念下的小学现代诗教学
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
唤醒文学教育的自觉
——立足“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六上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在统编语文教科书使用中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教育(2022年34期)2022-10-06 00:03:14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大经贸(2017年7期)2017-08-21 09:12:00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