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承
在香港生活,我喜欢该紧张时紧张,该休闲时休闲,工作时享受工作,生活时享受生活。文武之道,张弛有度。
而享受生活的标志之一,就是饮早茶。通常早上 7 点,就可以就近走进茶楼饭庄,泡上一壶茶,端起一份报,笃悠悠,慢悠悠,开始享受快乐的早茶时光。
港式早茶与广式早茶一脉相承,起源于广州。饮茶配茶点,相得益彰。这茶点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又广泛吸取了全国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美食,以及西式糕饼的技艺,博采众长,独具一格。
既是早茶,当要饮茶。一落座,服务员便会前来招呼,高声问你:“饮乜茶(喝什么茶)?”自有普洱、铁观音、寿眉、香片、菊花等好多种,任尔选择。
既是早茶,当配茶点。业内有句行话,叫做“一盅两件饮早茶,三包五点食点心”。“一盅两件”的说法,起源于清末,意思是一盅茶配两份点心。而今,这一称谓已成为饮早茶的代名词。“三包五件”指的是 8 种点心:“三包”是叉烧包、生肉包、流沙包;“五件”是虾饺、干蒸烧卖、马蹄糕、糯米鸡、玉米猪肉蒸饺。其实何止于此,还有凤爪、排骨、金钱肚等等,样样精美无比。“三五”之说无非是描述茶点品类之多、之丰盛。
内行告诉我,广式点心的皮有 4 大类 23 种,馅有 3 大类 46 种,经过厨师不同配搭,创意组合,形成了千变万化的造型和口味,点心品种竟多达 1 000 余种,无愧是“中国点心之冠”!
港式早茶,碗碟也有讲究。碟,一般是放骨头的,称之为“骨碟”;盅,是放茶的,得一小口一小口地饮用;碗,则是放点心和食物的;汤勺,自然是喝汤、喝粥之用。落座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滚水(开水)烫洗碗碟与筷子,这已是一个顺手的习俗,目的是洗去各种残留物。
饮早茶时,友人之间会互相为对方斟茶,称为“下茶”。下茶,其实是一种礼仪行为,表示对友人的尊重和关心,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而被斟茶一方,会把食指和中指弯曲,叩在桌面上,表示谢意。尤其是长辈为小辈斟茶时,这一“叩指礼”更是不可缺少。
相传,这一礼仪的由来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某次乾隆微服出访,到一家茶楼喝茶时为下属斟茶,下属不敢明谢,只得弯曲双指以表示叩头行礼。之后“叩指礼”就流传开去,至今依然盛行。
饮早茶在南方地区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生活场景,茶楼中常常一座难求,于是有了取号、叫号的现象。店家也算体贴,常会备一些凳子,可以让食客们坐着等候。门口排着队的茶楼往往被证明其茶点有特色,经营也有方。
现如今,在不少茶楼里,除了排队叫号外,下单与煮水泡茶也开始数字化了。落座后,得先去扫描二维码,进入电子菜单,点击选择自己中意的点心。与此同时,顾客的桌号也会被传送到厨房,以确保不会送错。
人工泡茶变成了智能泡茶,每张桌子旁边都会有一个茶柜,上面有一排按钮,可自动加水、煮水。还可将烫洗碗碟的剩水倒入茶柜水斗,省却了一些麻烦。
至于手推茶点车,边吆喝、边取货的场景,现只在个别老店才能见到,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百年老店“莲香楼”。
其实,港式饮茶不止有早茶,还有午茶、下午茶,总称“饮茶”。在不同时段价格也不同,依稀记得在上午 11 点之前结账最为划算,通常会有折扣,最多时可打六折,而午茶价格是最贵的。
饮茶,是一种交际的好方式,没人会嫌饮茶“不上台面”,而是欣然赴约。丰俭自如,不拘一格,各有爱好,常换口味。老人家一般选一份煲仔饭,简单一顿,温馨又果腹。而交际时,则是几笼点心再加上几份热菜。讲究一点的,还会点上烧鹅、脆皮鸡,甚至东星斑、龙虾伊面等。
饮茶也会见到一些工作场面。休闲之中,相对而坐,心平气和,谈论生意、合作、人寿与财产保险,也会谈论房产买卖,甚至投资、移民等。常见到那些穿着正装的年轻白领,端着工作夹,一五一十地向着客人讲解。很多交易就是在“一盅两件”的饮茶之间,妥帖达成。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依然愿意在茶楼里花上几小时甚至大半天的时间,去品味、去闲聊、去感受。或许,这就是饮茶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