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的新质生产力

2024-06-17 07:51:32李燕丽
传播与版权 2024年10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元宇宙中华传统文化

李燕丽

[摘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元宇宙的出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带来了新的变革。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当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探讨元宇宙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的可能性,并揭示在此过程中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具体表现,如数字化体验、跨时空社交互动、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空间、跨平台互联、去中心化、透明的保障机制、创新性与个性化的展示方式等,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传承和共享,为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提供全新思路和实践方向。

[关键词]元宇宙;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新质生产力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元宇宙不仅代表着技术的飞跃,还融合了文化、创意和生产力,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路径。文章将深入探讨元宇宙如何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同时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具体表现,以推动文化的创造性产出。

一、元宇宙及新质生产力

(一)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综合虚拟和现实的数字生态系统,首次由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说《雪崩》中提出,是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云计算及数字孪生等互联网全要素的未来融合形态,又被称为“共享虚拟现实互联网”和“全真互联

网”[1]。早在2007年,加速研究基金会的报告就对元宇宙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分析[2]。近年来,学界对元宇宙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对元宇宙的定义、分类、研究议题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3-5]。此外,方凌智等从商业和经济角度探讨了元宇宙对数字经济及未来的影响[6]。

(二)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为我们带来了思想启迪。在传统生产力理论中,生产力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人们生产的物质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数量[7]。新质生产力是在社会日渐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背景下,生产力因科技创新加速、新型产业崛起而呈现的新形式和新质态[8],是数字经济时代更具融合性和引领性、更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能级质变[9]。基于此,文章所指的新质生产力是由元宇宙技术催生的一种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性生产方式。新质生产力不仅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更强调文化的数字表达以及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在这一定义中,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的生产力相比,更侧重于文化、体验和互动,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制造。它突显了元宇宙在文化传播领域引发的创新和变革以及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塑造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生产力范式。

二、当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第一,文化冲击与文化断层。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越发明显。这种文化冲击使得中华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群体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形态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出现了文化断层[10]。这一现象主要源于数字时代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过载,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追求新颖、时尚的内容,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文化多样性与边缘化风险。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例如: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拥有着独特的服饰、民俗、音乐和舞蹈;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则体现在独特的饮食、建筑风格等方面。这些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但是也存在因同质化趋势被消解的风险。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同质化的趋势也日益显现。部分流行文化的兴起可能会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被边缘化和忽视。特别是在新媒体、电影、音乐等领域,流行文化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华传统文化则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第三,文化创新与核心价值缺失。文化创新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所必须面对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时代的变迁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创新发展,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需求。然而,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第一,文化创新可能导致部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被忽略。在追求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的过程中,人们可能忽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元素,如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或习俗可能因为不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被淡化或遗忘,从而导致这些传统文化的衰落。第二,文化创新可能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被破坏。部分新的文化形式和价值观可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造成冲击,进而导致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被削弱甚至被破坏。因此,相关主体需要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方式,使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新的活力。

第四,文化侵蚀与文化安全。文化侵蚀指外部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导致本土文化的价值观、习俗、传统等受到削弱甚至改变的现象。随着全球化持续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日益频繁,外部文化的兴起给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了挑战。文化安全指一个国家的文化观念、形态在发展中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传统文化而言,保护文化安全意味着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价值。因此,相关主体需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增强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抵御外部文化的侵蚀。

三、元宇宙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的可能

元宇宙作为虚拟的数字世界,其特征与优势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带来新的可能。第一,虚拟沉浸体验的丰富性。元宇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能够使受众在数字环境中获得沉浸式体验[11]。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以全新的形式呈现,从而激发和提高受众的兴趣和参与度。第二,社交互动的创新性。元宇宙的核心之一是社交互动[12]。元宇宙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数字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其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开展合作,甚至分享彼此的感受[11]。在此过程中,元宇宙不仅丰富了受众的体验,也构建了具有社交价值的数字生态系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社交平台。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商业价值。元宇宙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数字生态系统,使其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创造、出售虚拟商品,并进行虚拟经济活动[13-14]。这种数字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元宇宙实质性的商业价值,并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参与其中。第四,分布式计算与区块链技术的安全保障。元宇宙的运行涉及分布式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够保障受众在虚拟世界中的数字资产安全,还能够确保数据交易的透明公正,防止数据被篡改和信息泄露[15]。此外,元宇宙通过应用分布式计算与区块链技术还能建立起一个安全可信的数字环境,为受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体验。

四、元宇宙赋能中华传统文化数字传播的新质生产力

元宇宙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催生了数字化体验、跨时空社交互动、数字经济、数字文化空间、跨平台互联、去中心化、透明的保障机制、创新性与个性化的展示方式等新质生产力。

第一,数字化体验。元宇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为受众提供了更为沉浸式、全感官的数字化体验,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受众可以通过虚拟空间参加虚拟展览、文化体验活动等。通过元宇宙全新的体验方式,中华传统文化得以更广泛、深入且生动地传播。这促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元宇宙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这也为更多人参与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传播和创新发展。

第二,跨时空社交互动的拓展。元宇宙为受众提供了更广泛、深入的社交平台,让受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结伴体验文化活动,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如受众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不同时代的文化产物、与历史人物交流、感受历史场景等。这种跨时空的交流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是单向的,受众可以通过分享、讨论、合作等方式参与其中,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此外,这种交互性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还可以使受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第三,数字经济的崛起。元宇宙为相关主体提供了发展数字经济的机会,在元宇宙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内容也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主体通过虚拟商品的创作、销售以及虚拟经济活动的开展,能够构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时代商业模式。在这个商业模式中,虚拟展览、文化体验活动、数字文物等都可以作为虚拟商品或服务存在,这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文化体验,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

第四,相关主体(博物馆、展览馆等)与受众共建的数字文化空间。元宇宙的数字经济系统为相关主体与受众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相关主体与受众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在元宇宙中打造独特的数字文化空间,如虚拟博物馆、数字艺术展览馆等。这些数字文化空间构建了一个开放、创新的文化生态系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和传播。

第五,跨平台互联的便捷性。元宇宙的特点之一是跨平台互联,即受众通过不同平台进入元宇宙,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体验、共享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受众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可以进入元宇宙并在其中参加不同地域的文化活动,从而促进文化交流。同时,受众也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今文化的交融碰撞,进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感知。这种跨平台、跨地域、跨时空互联的传播模式,能够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跨界融合,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广泛地认知和传承。

第六,去中心化、透明的保障机制。元宇宙采用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等手段,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提供了去中心化、安全、透明的保障机制,提升了文化信息的可信度和安全性。这种体系结构去除了单一的控制中心,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赋予了更高的自由度,提升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同时提高了中华传统文化数字内容的产权、交易记录等方面的透明度,为相关主体和受众提供了更可靠的交易保障。

第七,创新性与个性化的展示方式。元宇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展示带来新的机遇。例如,当受众在城市中漫步时,只需借助手机或AR眼镜就能够看到虚拟还原的古代建筑,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此外,元宇宙还具有个性化推荐和受众定制的功能,能够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求推送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受众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参与虚拟展览、文化体验活动,以推动文化的个性化传播。

五、结语

元宇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创新性的数字体验、社交互动和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在虚拟空间中将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一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范式变革不仅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可能性。然而,中华传统文化要想在元宇宙中实现广泛传播,仍需要政府、产业、教育和大众的多方合作,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体系,鼓励企业在元宇宙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并加强对传播活动的监管,确保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同时,政府部门还应促进产业合作,特别是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间的合作,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教育领域,政府部门应推动开设元宇宙文化课程,并支持相关专业培训项目,增强学生和从业人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元宇宙中的传播提供人才保障。在公众参与方面,政府部门和文化机构应加强元宇宙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推广工作,通过丰富多样的虚拟展览、文化体验、线上演出等,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

相关主体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元宇宙中的传播,能够实现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共享。但是,相关主体由于技术设备和网络条件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进而使得部分个体无法充分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数字传播。此外,由于文化的差异,部分虚拟环境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可能被曲解,相关主体需要谨慎处理跨文化传播问题。

[参考文献]

[1]喻国明,耿晓梦.元宇宙:媒介化社会的未来生态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110-118.

[2]SMART J M,CASCIO J,PAFFENDORF J,et al.A cross-industry public foresight project[J].Pathways to the 3D Web,2007.

[3]KIM J.Advertising in the Metaverse: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Interactive Advertising,2021(03):1-4.

[4]PEDDIE J.Historical overview[J].Augmented Reality,2017:59-86.

[5]PARK S M,KIM Y G.A Metaverse:Taxonomy,Components,Applications,and Open Challenges[J].IEEE Access,2022(99):1.

[6]方凌智,沈煌南.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2(01):5-19.

[7]王满林.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思想的历史考察[J].江汉论坛,2021(03):24-29.

[8]刘志彪,凌永辉,孙瑞东.新质生产力下产业发展方向与战略:以江苏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59-66.

[9]宋冬林,丁文龙.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实现东北振兴新突破[J].学术交流,2023(12):105-122.

[10]马中红.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审美裂变和文化断层[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6-15.

[11]吴江,曹喆,陈佩,等.元宇宙视域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框架与展望[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01):4-20.

[12]赵星,乔利利,叶鹰.元宇宙研究与应用综述[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2(04):12-23.

[13]蔡玮.元宇宙数字经济:现状,特征与发展建议[J].大数据,2022(03):140-150.

[14]MYSTAKIDIS S.Metaverse[J].Encyclopedia,2022(01):486-497.

[15]ERSOY M,G?RFIDAN R.Blockchain-based asset storage and service mechanism to metaverse universe: Metarepo[J].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2022.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元宇宙中华传统文化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国资(2023年9期)2024-01-02 13:49:10
何为“新质生产力”?
领导月读(2023年10期)2023-12-23 15:47:36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环球时报(2021-07-29)2021-07-29 05:18:14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8:52:01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西部学刊(2016年19期)2016-12-19 01:25:21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人民论坛(2016年23期)2016-12-13 10:14:50
传统书法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