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程资源成为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2024-06-16 12:32印琼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印琼

【摘 要】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必要且又直接的条件。各区域可以通过开发课程资源,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共案、教学课件、微课资源等,推动区域学科发展,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科建设的源动力,让资源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资源 学科发展

新课标指出,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包括图书、音像资料、数字化资源,以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鉴于此,丹阳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学科团队在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引领下,结合本区域课程实施情况,不断总结,探求突破路径。通过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夯实课程落地,整体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师成长。

一、课程落实之条件——课程资源

(一)课程资源制作的缘起

1.学科资源存在不足

常见的课程资源类型有:教科书和参考书、多媒体教学资料、网络和电子资源、自制教具和教学素材等,而教师新学期拿到的教学资源无非就只有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师用书,相对重视一点的学校可能会增订一些配套的教学设计。据教师反映,如今到网上下载课程资源非常困难,原因有二:一是有关道法学科的教学资源,网上下载下来能直接用的不多,质量也一般,对教师的日常教学帮助并不大;二是很多教学视频都是名优教师上的公开课,对于丹阳市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道法教师群体而言,太过高大上,不实用,大部分课程资源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可见,在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想要保证课程的落实实属不易。

2.教师实施能力欠缺

为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每学期市教师发展中心会组织研训员和骨干教师去学校进行调研。几年前,调研教师听到的道法课,可以用“五花八门”这词来形容。大部分教师根本不知道道法课的特质是什么,要么上成说理课,要么上成语文课。通过问卷、访谈等,调研教师了解到教师也很苦恼。首先,教师不是不认真上,实在是不会上;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学科”教学,已经没有精力再来钻研道法课。由此可见,多年来教师平时就是这样文本对文本、空对空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鉴于以上课程实施现状,市教研员决定带领团队一起制作课程资源。

(二)课程资源制作的内容

资源制作是从2017年启动的,刚开始就是简单地搜集与整理,把教师上过的公开课教案与课件进行完善与修改,这是课程资源的1.0版。投入使用之后,发现对大多数兼职教师来说,拿到公开课教案能看懂,但是不太会上,实施起来存在难度。刚好微课盛行,教师发展中心就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微课录制,目的是让教师拿到就能放给学生看,这是课程资源的2.0版,这时的课程资源包括设计、课件和微课。到了2021年,道法团队又结合丹阳市三环式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后来的“示径”课堂教学改革,将教学设计进行了板块式划分,体现了教学的模式化,应该说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了,这是课程资源的3.0版。试用了一年后,教师又在原有的内容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版是课程资源的4.0版。

二、课改教学之门径——“示径”共案

近年来,为推进丹阳市课堂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着力打造示径课堂,在课堂建设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发展。这里的“示径”课堂是丹阳市多位教育家思想的凝练。马相伯先生说, 一切学科,重在开示门径,养成学者的自由研究之风。教,注重指导门径;学,力求自主,养成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要追求真知识、活学问。吕凤子先生说,教师是引你们上路的,路,要你们自己走出来。“示径”课堂,即打开门、指条路,让学生自己走:从学会到会学。“示径”更多是从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角度提出的,是一个新的发展,能更精准地直抵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概括起来说,“示径”课堂坚持目标立足学生立场,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促进学生成长,成为面向每个学生的课堂。团队在设计共案时,全面体现了“示径”理念:

(一)体现“示径”的课改要素

“示径”课堂的三原则包括目标精、过程活、效果实。目标精是指能精确、精简、精准地制订教学目标。过程活是指坚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能合一,体现活动性。效果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课堂有质量,学生获得真发展。

(二)体现课堂的评价标准

围绕三个原则,丹阳市也制定了“示径”课堂的教学评价表。这一评价表,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教师的课堂表现,根据标准内容给予相应的得分。比如,在教师层面,围绕目标精确、有效组织、媒体辅助、当堂检测进行评价;在学生层面,从自觉先学、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总结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体现学科教学的特质

为体现道法学科“示径”理念,凸显学科特色,学科团队主要以学科特质中的综合性、活动性为落脚点,对共案进行活动化设计。通过各大活动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体悟,获得道德生长。

(四)体现课堂的可操作性

制作共案资源,就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日常教学。为体现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学科团队统一设计了封面,拟定了各年级教学进度、学科教学计划、合作学习专项评价表以及各课共案。教师拿到共案资源包,下载下来就能直接使用。

综合以上要素,学科团队对“示径”共案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目标可检测、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案例生活化、教学检测具体化。可以看出,共案设计从目标制订到过程设计,从案例选择到课后检测,更具操作性与可行性。

三、课程资源的推进与落实

(一)将共案编写与教师培养结合起来

首先,市教师发展中心将市小学道法学科工作室、名师班和班主任工作室的骨干成员集中起来,组建起一批有经验、肯钻研的资源建设团队,团队每位教师根据分工先拿出初稿,然后集中打磨,形成相对成熟的设计,交给各组组长进行二审,最终由教研员定稿。每一个制作周期结束后,发展中心还会组织第三方对教师设计的共案进行评比,切实为参与资源建设的教师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整个编写过程,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将共案推进与学科教研结合起来

共案投入使用后,各教育集团领衔校会定期带领成员校的道法教师围绕共案进行专题研讨,在观课、讲座、沙龙中强化对共案使用的指导,将共案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学校教研组也会定期展开研讨,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与思维碰撞中,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共案的实施能力。

(三)将共案落实与督导评价结合起来

为了解各校共案落实情况,市教师发展中心将共案落实与督导评价进行了有机结合。每学期发展中心会组织调研小组走进学校,检查共案落实情况。根据听课、问卷、访谈、查备课、教研组活动反馈等方式,综合评定学校的共案使用,将调研结果纳入年终的校长目标责任状考核当中。

四、课程资源的效用

近年来,丹阳道法团队在不断编写、修改、使用本地教学资源。目前,已经完成了12册155课教材的共案资源。共案资源对师生的成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对教师而言

1.实现了保底功能

对于一般教师而言,拿到共案按流程一步一步去实施,就达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对于那些年纪大的老教师和一些乡村教师,按照共案教学可能也有困难。这时,他们就可以直接调用对应的微课资源,放给学生看,或者在某个活动板块随机穿插着使用。这样,共案资源基本实现了保底功能,也保证了学科的顺利实施。

2.促进了思考创新

目前,丹阳的道法师资配备存在很大校际差异,但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骨干力量,特别是城区学校。这些教师在使用时就会对共案进行二次修改,然后再使用,这一过程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再思考能力。作为金字塔尖的名优教师,他们在共案的基础上还能创造性地使用。

如五年级下册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共案中主要包括三个活动:家风家训我了解、阅读学习话家风、优秀家风我探寻。这三个活动基本是按照教材结构来进行设计的。正则小学的骨干教师在完善设计时,首先将教学板块进行了调整:检查预习,揭示家风概念;合作学习,了解家风内涵;活动体验,体会家风意义;情境创设,感受家风力量。为让学生体会家风意义,感受家风力量,还巧妙地加入了体验活动,比如,设计“家风体验单”“我是小岳飞”等活动。通过调查、对比、角色扮演,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螺旋式推进,多维度体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家风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教师在资源开发、补充、整合中完善了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全面把握教材的能力、独立备课的能力和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对学生而言

1.学生的书本从崭新走向留痕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教师都会在听课后随机收取一组学生的道法书进行检查。检查发现,以前学生的书基本是崭新的,连翻阅的痕迹都看不到。现在学生的书上面,除了有重点内容的圈画,还有体验活动的感悟等。书本上的种种痕迹,让调研教师看到了学生对学科的重视,也看到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2.学生的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平时看到的合作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的,可谓虚假合作、低效合作,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摆设。“示径”课堂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大声表达,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在合作学习中说得好,而且合作有方法、有思想、真提升。

3.学生的成长从被动走向主动

共案资源,方便了教师,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如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低中年级的系统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材理解能力。对于那些简单易操作的共案资源,学生也能灵活地运用了。本学期,首先在正则小学六年级作了尝试。教师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带领组员借助课程资源进行片段教学。刚开始还略有担忧,怕学生不乐意,更担心效果不好。但事实证明,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有主讲的,有修改课件的,有课堂观察的,还有课后总结评价的,学生主动性很强。现在走进试点班级的课堂,从学生站在台上的那份从容,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教师能深切感受到课程资源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与收获,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了主动。

当然,资源建设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只要坚持做、用心做,再经过几轮的打磨,这套资源一定会越来越完善,为教师的成长赋能,为学生的成长赋能,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科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俊杰.基层教科研训工作的“四个转向”[J].教育视界, 2022(19).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提高学科发展质量下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