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蒲与荷
作家毕淑敏参观古迹的时候,看到一棵3000多年树龄的古柏下面长了一些小草,不禁感慨:“小草为什么不自卑呢?自卑,就是产生于比较之中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一定有很多局限、不完美的地方,我们也有我们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所以自卑,就是产生于比较之中的。”
是的,只要是有血有肉的人,就会有局限性,就会有不完美。自卑的人只看到他人的亮点,忽略了他人也有黯淡的一面,同时也忽略了自己身上的光。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所以我们要摆脱自卑,追求自信。这是我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于是我们不断在头脑中强化这一念头:自卑是可耻的,是糟糕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摆脱自卑,结果是越想摆脱,越是摆脱不掉。
有时候用一种力量来压制另外一种力量,如用自信来压制自卑,往往会产生新的情绪问题,让人变得沮丧、焦虑、绝望。对于自卑感强烈的人来讲,自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自信显得弱小得多。在这种情形下,要想摆脱自卑、追求自信,就意味着要用弱小的力量去与强大的力量正面碰撞,结果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常常会适得其反,加剧自卑感。
顾城在《执者失之》中说道:“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我自己。在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自卑也是如此,执着于追求自信很多时候反而会招致更强烈的自卑。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在心里给自卑留出一些空间,然后告诉自己:我是可以自卑的。
当我们允许自卑,与自卑达成和解以后,慢慢地,整个人就会变得轻松、柔软、舒展起来。如此一来,我们就会步入与自卑共存共处的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称为“守”。那么,“守”之前的阶段是什么呢?答案是“逃”。
面对自卑,普通人总是选择抗拒,以为抗拒是摆脱自卑的不二法门。这便是第一阶段“逃”,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卑留在心里,总想着逃离它。
当我们与自卑达成和解,告诉自己可以自卑的时候,才会进入“守”的阶段。此时,我们不再一个劲地想摆脱自卑了,而是安于当下,能够正视内心的自卑,不再视自卑为洪水猛兽,甚至可以坐下来与自卑一起喝喝茶。当你不再因自卑而精神内耗时,就会变得专注,能够静下心来日拱一卒,精进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与时间做朋友,我们的能力会像装在布袋里的锥子一样,只要时机一到,就会脱颖而出。这便是第三阶段“攻”。
我认为,“逃”“守”“攻”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守”。在你真正从心里允许自己自卑后,自信也就离你不远了,这时候,你便步入了“守”的殿堂。
那么,一个人的自信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蒋勋先生的《生活十讲》给了我们回答:“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