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研修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2024-06-16 15:49刘向东
甘肃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模式教研

刘向东

【摘要】智能研修平台是以智能设备、技术等为依托的线上教研模式,有着教师教学能力与行为的全面精准分析功能,致力于解决传统教研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优化教研效果,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文章以智能教研为何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从传统走向智能、智能创生利用和创生变革这三个层面探索了教师教研发展模式。

【关键词】智能研修平台;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9—0033—04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不断精进教研,反思不足,汲取经验,储备新技能和能力。立足教育实际,结合教育行为,听取多方意见,认知不足并优化教学设计,是教研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发展衍生智能教研平台和工具,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为精准诊断教师教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撑,并集中解决传统教研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瓶颈问题,指向精准教研和智慧教研。

一、智能研修平台何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聚焦教研主要问题

教研可研究教学问题,反思教学不足,并针对教学学情设定教学方案。而且教研不是针对教师个体的教研,而是针对同年级段教师教育共性问题的研究,既指向共性问题研究,也指向教师个体行为分析。智能研修平台,是基于智能识别技术、分析技术和监控技术,精准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精准推算学生学习画像,分析“教”和“学”两个层面存在的教育冲突,从而将其转化为教研研究问题,使其更具指向性,帮助教师看清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盲点和问题,以逐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推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针对不同的教研问题,教师可以依据教研计划,依托智能研修平台,高效组织和开展个人备课、集体磨课、听课、评课、课堂观察、专家帮扶的各类教研活动,在智能研修平台的支持下,教研活动能够实现从计划制订到评价反馈的全程监控,方便教研活动的管理者便捷地实现教研活动的动态调控。智能研修平台可融合传统教研集体研课形式,从线下交流转向线上沟通,突破传统教研地区限制、师资限制等问题,参与教师集中讨论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方案设计,并采取线上公开课形式,实施“无生”课堂演练,帮助教师优化设计方案,找准教学节奏。通过模拟、演练和优化,形成高质量教学方案,推进理论向实践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定向跟踪教师专业发展

以往的教研以量化评价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推进实施,教师教研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难以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帮助。智能研修平台提供两个智能研修工具,一是基于量表评分的教师能力矩阵分析,二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两个智能研修工具有效支撑区域和学校在智能精准教研上发力,贯穿区本研修和校本研修全过程,力求为教研工作方式、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监测带来质的变化。教师可基于专业发展需要,反思和评价自身专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参照智能平台中的专业教师案例,开展对比,不断推进自身专业发展。此外,智能研修平台不仅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推进校本教研全面提升。教研管理者可通过智能研修平台,掌握和了解教研信息,发掘和利用优秀教研资源、科学数据、精准信息,促进校本教研高效、高质量开展。

二、智能研修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用探究

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在融合传统教研模式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师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智能评价,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从多个维度评估课堂教学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新形式教研,也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融合。在技术赋能教育背景下,智能教研推进教师教研从传统走向智能,从智能走向创生,从创生走向变革。

(一)传统走向智能

智能教研视域下,传统教研走向智能教研,是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全面应用,指向线上教研和线下教研的深度融合。智能研修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研模式,实现跨地区的同专业教师交流沟通,提高教师主体参与教研积极性和教研效率,并基于聚合和个性化推荐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智能研修平台为传统教育教研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工具与平台。它充分结合教研员的量表评价习惯和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学研究提供“定性+定量”“主观+客观”的评价方法,帮助传统教研模式实现线下向线上、主观经验向实证化精准化的转变。突破传统教研中存在的教师精准反思难、同行精准帮扶难、教研员精准指导难、教育管理者精准评估难等四个瓶颈问题。

1.人机协同磨课,精准定位教研问题。教研是教学问题研究的载体,教研主体是教师,教研内容是课程,教研目的是优化教学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人机协同教研,是指借助智能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形成科学数据和图示等,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并优化改进问题。人机协同视域下,需要教师运用智能工具,将自己线下教学视频上传智能研修平台,实现个人能力知识外化,再由AI系统对教师教学行为和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实现多员参与、多维评价和人机磨课。

人机磨课作为传统教研向线上智能教研方式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人机磨课是以教师实际教学课程为核心,需要教师上传真实教学视频,确保教研结果、数据等具有参照价值。二是人机磨课,指向的是提出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教研成员应客观评价课程好坏,同时要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使研究问题更具指向性,使解决问题方案更具执行力。三是教师个体即上传教学视频的教师要及时反馈意见,把握问题,找准方向,形成高质量的反思教研,推进个体专业发展。

2.技术支撑评课,精准提升教研质量。磨课是定位教学问题,评课是解决教学问题。线下教研是以教研成员到教室内听教师的真实上课过程,以专业角度对教学过程作出评价及量表打分。而线上教研,即基于智能研修平台利用平台的“量表评分+AI教学行为分析”的数据支持性功能,对教学者和课堂教学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并形成报告,以便理解并优化教学行为,实现精准教学反思、精准教学帮扶、精准教学指导。

技术支撑下的教学评课,一方面利于精准定位教学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技术支撑的线上评课,倾向于虚拟网络环境下的交流沟通,意见观点的客观性存在失真性。因此,智能研修视域下,线上评课需把握以下要点:一是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根据智能研修平台生成的能力矩阵和教学行为分析结果,对教师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讲评进行客观评价。二是要从指出问题转向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把握教师教学特征、教学习惯,针对教师教学问题提出意见,促使教师关注并重视改进。三是跟进教师深度反思和积极改进。教研管理者应基于教师客观意见和AI数据结果,在海量信息基础上,分析主要问题,并归纳教师的技能提升点,支撑教师专业发展。

(二)智能创生阶段

智能创生阶段倾向于数据结果转化和利用,即以数据测评结果和推荐模板改进教学设计,并用实际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智能研修平台仅是针对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表现,并根据智能监控、识别和计算等功能,分析和评价学生思考行为、回答能力以及教师的讲述能力和引导能力,数据结果存在一定客观性,但单次的教学数据不能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和素养的最终评判数据,也就是依据线上数据结果生成教研问题,存在不确定和不全面性,进而难以保障教研质量。这就需要建立新教研机制、新评价标准以及新教研场所,并根据线上科学监管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保障教师教研能力提升。

1.精准问诊,高效解决教研问题。精准问诊就是采取一对一专家访谈形式,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把脉,科学分析,一一改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授、专家在虚拟网络空间深度沟通交流教学中的难点、疑点,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内化吸收。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和协作共享原则,在推进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强调以赋能、超越两条路径,优化和重塑原有教研数据,并生成可行性教研方案和路径。这不仅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数据参考,更通过专家组成员指向性的意见和方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引领和保障。比如,经过线上磨课、线上评课之后,教师仍对如何与学生互动存在疑虑,对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把握。不仅如此,教师们可根据教研需要,组建网络教研团队。如,北京市中小学为了开展线上教研,动员本地区内中小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组建线上教研团队,专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服务。采取连线、直播等形式实现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一对一交流、沟通,借助发弹幕、语音等方式开展问题研讨,使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回应和解决。

2.开放式检验,汇聚问题实现创造。此模式指向的是教师向网络终端上传教学视频,通过教研组成员观看、讨论、研究,指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措施。该模式从原有的基于问题解决,转向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研究问题——商议方案——跟进落实这一过程,实现了实时互动和持续互动,增进教师理解认同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知识内化并推动了教师知识转化。比如,教研组成员在网络教研平台观看、评价和分析教学案例。网络教研的优势在于在教研组成员提出教研问题时,智能AI系统根据扫描、数据计算以提取出主要问题,并生成解决措施。教研组成员可根据自身提出的问题用智能AI提供的数据对比差异,归纳主要问题,深度反思、持续互动,借用有效数据引领教师解决问题。

(三)创生变革阶段

创生变革阶段指向的是智能研修平台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即是对教师教学提供更全面和有效性服务。该过程中,指向的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发展,也指向教师应用智能教学设备、技术教学能力提升,更指向教师导学能力提升。智能研修平台,是基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监控和分析,并基于教师画像、学生画像,精准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同时生成解决方案。

1.AI技术可实时分析师生课堂行为。教师在智能录播教室上课时,AI智能录播终端实时采集、记录、分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实况,利用边缘计算等技术优势,实时分析计算师生的九种教学行为数据,包括教师的讲授、板书、巡视、师生互动的4种行为数据,以及学生的听讲、举手、应答、读写、生生互动的5种行为数据。通过分析九种教学行为数据,平台进一步生成多个维度分析曲线,辅助教师深度开展课堂教学的精准问题诊断。

依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度、参与度、关注度,AI技术可绘制曲线,精准诊断课堂环节的实际执行效果是否有效达成预设,实证分析课堂超时的教学环节、教师教学节奏把控能力等;根据课堂师生互动的s-t曲线和Re-Ch分析图,AI技术可精准诊断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以及课堂教学的整体呈现特点,例如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混合型等;曲线可用于辅助一线教师,结合新课标实证分析本节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占比和师生互动频率等,以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占比、师生行为转化率等。

2.分析跟踪数据,创生变革课堂教学行为。绘制课堂教学行为时序图,教师可以清晰看到每种师生教学行为实际发生的具体时序点,点击每个时序节点,课堂视频可以自动定位到课堂实录的对应内容,方便教师以“回顾课堂实录+智能分析报告”的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反思。采取不同课例对比分析的方式,教师可灵活选择不同课例开展教学行为数据对比分析。例如职初教师与职初教师、职初教师与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与骨干教师之间的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教学对比,帮助年轻教师从不同维度层面找差距、寻原因,求创新,精准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根据阶段性跟踪数据统计分析,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周、月、季度、年为周期,平台自动汇总统计周期范围内的教学行为数据,可用于教师个人周期画像研究、学科教学常模研究等,为教师反思、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提供精准的、实证化的数据支撑。

当前,智能研修平台只是试点应用阶段,以提升教师教研能力为主要目的,引领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主要功能和作用还是为教学服务。随着未来应用广泛,智能研修平台将从为教师服务逐步升级为学生服务,服务场所也逐渐转向个性化、精准化和系统化服务,用多场景融合、多维度分析和个性化诊断为师生需求提供精准性服务,优化教学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志靖,周静.智能精准教研:概念界说、价值追求与实践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06):58-65.

[2]张敏,杜冉.智能精准教研:指向教研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3(10):60-66.

编辑:宋春宇

猜你喜欢
模式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普惠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