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实践路径

2024-06-16 03:08任丽
甘肃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现状小学数学

任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新课改下数学教学面临的一道难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小升初衔接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探索小升初数学衔接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升初衔接教育;现状;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9—0095—04

小升初衔接阶段是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之间前后互相链接和过渡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快速变化,此阶段开展衔接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自信心,克服恐惧感和自卑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知识之间的衔接有助于改变学生对初中学习内容的不适感,增强学习的动力。我国心理学家车文博认为“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群体、社会组织系统或文化经济因素的变化中,个体的生存能力、发展和目标能随之变化的能力[1]。为此,要做好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完美过渡,教师不仅要做好学习内容上的衔接,还要掌握主动权,引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衔接。尤其是数学科目,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会出现数学学习脱节的现象。因此,如何做好“激活”,又如何把握好“衔接”,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小升初衔接数学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小升初衔接的真实情况,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随机抽查了某集团学校20名小学数学教师、20名初中数学教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师对小升初衔接教育的认识、做法和困惑。同时,随机抽取60名小学生和60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和个案分析,梳理和明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调查内容包括师生基本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对小升初衔接教育的认知情况等。从小学、初中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方法变化、学习成绩等方面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显示有78%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明显感觉到数学难度增加,28%的学生表示学习数学比较吃力,10%的学生感觉学习数学非常吃力。在学习方法上,有近90%的学生认为思考的方法、学习的策略与小学相比有很大区别。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学校开展小升初衔接教育持积极态度,肯定小升初衔接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小升初衔接教育“会让学生对初中有更多期待并更容易融入初中学习中”“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心理上适应”“对学生习惯有好的指导作用”等。少部分持消极态度的教师则认为小升初衔接教育“拔苗助长”“方式不够多样”“开展次数少”等。小学阶段中近70%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有10%的教师偶尔提供拓展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小升初衔接教育的重要性,能深入了解学科内容的衔接;有19%的小学教师研究过初中的数学内容,但大部分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量大、精力有限等原因仍抱着做好本学段教学的思想,没有完全关注学生步入初中后将面临的学业难度、广度增大的问题。在学习策略方面,90%以上的教师认为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表明教师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深刻意识到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整体上看,教师认为学生适应不好的方面依次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学习效果,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较少。

二、原因分析

(一)拓展的教学内容和初中内容难度匹配度不高

相比小学数学,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容量大,难度增加,学好初中数学,要转变学习思路和方法,不能延续小学“等、靠、要”的学习方法,要积极主动自学,以便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

(二)学生创新思维、抽象思维的培养力度不够

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初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有较高要求。同时,初中数学教学中增加了很多创新类题型,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具有创造性。如果小学教师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要求。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单一

经过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基本已经形成固有的数学学习模式,知道只要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的题型就可以有一个好的成绩。但这一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并不适用,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在情境中应用学科内容。因此,单凭刷题来学习达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势必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四)教师积极参与小升初衔接教育的意识不强

由于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小升初衔接教育应由初中教师负责,他们在意识和行动上没有积极参与小升初的衔接教育工作。虽然他们在小学阶段拓展和延伸了一部分知识,但与初中学习内容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升入初中后面临适应性困难。

三、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的实践路径

(一)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寻求小升初衔接思路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身心发育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变化。因此,教师要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学习,了解教育规律,清楚各年龄段学生的特征,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评估、主题活动以及与学生的直接或间接沟通增强了解,为进一步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依据[2]。例如,在教授“数与代数”这一章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诊断性评估任务或测验,在解决实际问题、回答填空题或解答题等过程中了解学生对“数与代数”知识的掌握情况,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答案,要更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以便发现学生的创新点、薄弱点和需要进一步指导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针对问题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数与代数”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并通过回答层层递进的问题,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这样,通过学生回答,发现学生在“数与代数”中的知识生长点,便于教师更准确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二)准确把握数学学科小升初衔接的知识生长点,加强衔接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拓展与延伸已有知识。拓展延伸是指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本研究中,一旦教师确定了学生的数学知识生长点,接下来的任务是拓展和延伸已有的知识。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还要为学生提供更深入、更具挑战性的数学内容。例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些初中数学概念,再通过列举简单的问题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代数表达式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找准知识生长点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是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水平上实现知识的生长,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例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理解程度,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在适合自己水平的层次上发展和提高。首先,教师诊断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理解能力、学习效率,并根据评估结果分组,将学生分为基础组、扩展组和拓展组,针对不同小组的学生提供适合其水平的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具体、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示例,帮助他们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对于扩展组和拓展组的学生,可以引入更深入、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性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3]。

(三)立足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小升初衔接内容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1.密切关注数学知识的发展趋势。教师应主动更新理念,研究课程标准,挖透教材内容。小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代数思维,试着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解决简单的代数方程和规律,这有助于学生在初中更容易理解代数内容,掌握数学语言和符号,以便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表达数学思想。在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初中教师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熟悉度,使其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例如,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关注代数式的运算,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

2.选择适宜的知识点,强化应用能力。教师应该精心选择适合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他们顺利迈向初中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数与代数”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数值,引入正负数的概念,认识正负号;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有理数的运算,并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此外,简要介绍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强调正数与负数相乘、相除的规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模拟计算过程,加深他们的理解。最后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有理数运算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运算来解答;同时介绍一些初中数学中列方程、整体代入、分解法等常见的解题方法。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一些初中的数学思维方式,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初中数学学习。

3.做好小升初衔接的“中间地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中间地带”,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机连接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例如,引入一些简单的代数概念,如变量和方程,初步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但不要求他们掌握复杂的代数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慢慢适应初中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有机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强化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核心素养的落地必定要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为目标。因此,教师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自主能力是学生内驱力的重要表现。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将自主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而要发挥自主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因此,教师对于数学成绩较低、兴趣不高的学生,首先应该降低教学起点,让他们慢慢收获数学成果,感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这对于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其次,提供丰富的学习平台,如图书馆资源、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应用程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深入学习感兴趣的主题,做好学习笔记、学会时间管理、合理设定目标,让学生学会更有效地组织学习、规划学习。

2.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成就不仅受到知识和技能的影响,还受到学习态度和情感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挑战,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5]。首先,鼓励学生接受挑战,并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积极的心态可以让学生勇于尝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其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最后,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和分享学习经验。

综上所述,做好小升初衔接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共同发力,学校从制度保障上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利用数字化优势,做好学段之间的统筹规划管理,丰富教研活动形式,设计跨学段融合主题活动,促进学段融合。教师应主动打破学段局限,从一体化教学的维度设计教学活动,做学生持续发展的奠基者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684.

[2]张俊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2):56-60.

[3]周峰.九年一贯制学校教研活动“小—初”衔接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4]孙琳琳.七年级新生学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基础教育,2012(04):96-100.

[5]陈永辉:基于测评数据分析视域下小升初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J].平安校园,2023.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现状小学数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