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仕斌 李爱娜 许兆欢
摘 要: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创新发展中突出系统思维,注重产业发展如何对接各阶段中各要素中整合、稳定、加快发展的相应关系。为此,文章结合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经济格局、政府政策、推进策略等影响因素,提出了新兴重点突破、龙头企业带动、制造服务产业融合、高效产业平台共建等策略实现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提出了以合理构建区域身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优化要素资源环境、创新政府工作机制、重点发展成套设备、注重绿色节能环保七条路径来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观点。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融合策略;转型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6-0041-06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6.011
1 引言
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背景下,广东提出“制造业立省”,将制造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环节,其发展进步是推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的内生动力;是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要素汇集的重要媒介之一;是推动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1]。2021年发布的《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将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阳江等打造成主导产业突出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阳江目前是行动计划中产业规模最小的城市,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带,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广东省区域结构优化及阳江产业发展转型。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装备制造业不仅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建立独立、自主、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起到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实行“去工业化”忽视制造业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的巨大风险,一旦遭遇全球性危机,仅有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城市就会缺乏相应的抵抗力,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目前,装备制造业被重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美国尝试通过《通胀削减法案》重振制造业,日、德、韩、英等国也都提出了要重振制造业的强烈意愿。
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研究视野和研究领域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因此,分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应引入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2]。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发展过程作为一项整体系统,注重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注重策略,有序推进,地方政府的“策略之手”必然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制造业立市的城市底气越来越足,正踏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国内众多地市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出台了强力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例如,合肥形成了以长鑫存储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京东方为支点的显示器件、蔚来和国轩高科等引领的新能源汽车等几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芯屏汽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格局。常州市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计划,至2021年上市公司已累计达84家,引进各类投资机构达349家,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52.6%。广东省内,一直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广州市也在2024年提出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工作要求;肇庆市正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广东省首位;深圳、东莞、珠海、江门、汕头、惠州等城市也相继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战略思路。制造业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其经济增长速度也越快越稳定,以2021年部分经济发达城市为例,合肥和常州装备制造业增长18.4%和11.3%,大湾区城市中有5个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肇庆、江门、惠州、中山、东莞同比增长18.4%、14.7%、14.1%、12.0%、10.2%。
3 阳江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3.1 优势
2021年阳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515.86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0.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5%,形成了五金刀剪、合金材料、风电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3]。其中风电领域发展尤为突出,金风、明阳、龙马集团、中国能建、东方电缆、粤水电、水电四局、中材科技、鉴衡、大金重工等风电领域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了叶片、轮毂、齿轮箱、发电机、机舱、塔架、控制系统、变流器、电缆、水下基础等全产业链条,产业聚集规模初显成效,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高端合金材料和基础件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对接日趋紧密。
3.2 劣势
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单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已有超过1万家装备制造企业,超过4800家规模以上企业,年出口额超300亿美元,产品与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或地区,构成了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装备产业集聚区域。但目前阳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只占珠西产业带约1%~2%的规模,和行动计划的其他城市相比,阳江产业规模依然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产业发展的稳定性还比较差,创新能力提高不快,龙头企业依然较少,发展环境没有发生显著改善,还有非常大的追赶空间。
3.3 机遇
阳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城市群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处,叠加了“两大湾区”红利,同时,被纳入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城市、《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中规划的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城市。未来,随着阳江机场和广湛高铁的开通、港口的进一步建设完善,阳江的战略地位将更为突出,广东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发展格局,正大力推进沿海经济带建设,强化阳江战略支点功能。
3.4 挑战
①产业科学规划以实现错位发展的压力,②粤东西北其他非大湾区地区的产业发展竞争压力,③人才短缺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④产业园配套环境和政策持续优化以吸引龙头企业入驻。
4 阳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有序推进策略
4.1 新兴重点突破策略
编制装备制造业中长远期发展规划,落实投资项目“赛马”机制,推进装备制造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形成滚动发展格局,重点围绕以下七项新兴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推进。
(1)智能制造装备。提升材料、五金、刀剪、风电、食品等行业的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培育成套装备、高端自动化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重点推动激光制造装备、精密数控磨床、超精密数控切割机床、数控光整加工机床、直线电机数控加工机床、专门行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整机制造企业落户;推进高精度电主轴、丝杆、直线导轨、刀具、密封等关键零部件研发。
(2)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培育发展深水海洋工程装备,适时发展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如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海运船、施工船、游艇等。规划布局建设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
(3)通用航空装备。在低空航线开通的基础上,培育发展针对私人飞行器或企业商务飞机的试飞、养护、修理、停泊、保管、航空拍摄、景点空中观光、飞行体验、飞行员培训等航空服务业务。积极引进相关行业骨干企业,规划布局建设固定飞机运营基地、飞行员培训学校、飞行俱乐部等项目,适时发展轻小型通用飞机制造业务,形成通用航空服务产业链。
(4)新能源装备。重点培育创新型风电发电机组、储能装备、绿色能源装备、高压气水混合发电系统产业化、配套辅机设备等新能源相关产业。
(5)汽车制造。重点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轻量化材料车身产业链、培育推进专用汽车高端零部件生产。
(6)消费电子产业。积极拓展五金刀剪外延产业至厨房电子产业、LED等消费电子领域,培育电子及集成电路产业聚集。
(7)重要基础件。重点发展高强度螺栓、精密齿轮、精密轴承、高档气动/液压/密封件及系统等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以及大型和特殊零部件制造及加工技术[4]。
4.2 龙头企业带动策略
龙头企业在带动产业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化发展。在行动计划中关于阳江部分的六大产业中,很多产业在阳江有基础,但行业堆头小、企业规模小。阳江应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积极铸造产业龙头,围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4.2.1 加大引进力度,壮大龙头企业集群
一是扩大招商人才队伍规模,提升招商引资奖励制度,全面提升招商能力。加强产业“龙头”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及上市公司,加快项目引进落地,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创新招商模式,围绕七大新兴产业链(群),健全路线图、政策、平台、人才、项目库、招商手段等路径要素,加强招商引资信息库建设,创新重点项目联络对接机制和实施策略,力争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和大项目。
4.2.2 加大培育力度、发展本土骨干企业
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培育一批产值超十亿的企业群体,建立挂钩服务增资扩产企业机制。①促进装备智造改革与创新。围绕风电装备、材料制造与检测装备、五金及刀剪加工和成型装备、食品装备开展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条,实现生产设备智能化及数字化应用;②完善产业链条,围绕龙头企业引进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降低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带动产业链集聚延伸;③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技术改造、新工艺投产、新产品推广,促进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5]。
4.3 制造服务产业融合策略
制造服务产业融合是指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最终逐步发展为新产业的动态过程。随着服务与制造相互渗透和融合,产业逐渐实现自我增长的良性发展态势。据统计,在制造过程中生成服务环节时间是生产环节时间的9倍。全球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服务型制造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的最重要的特征。制造服务融合需注重制造服务价值需求识别、制造服务活动规划、制造服务模块功能实现、制造服务系统平台融合的技术实施。制造服务融合策略应强调政府主导外围服务建设和加强企业两化服务建设两方面内容。
4.3.1 政府主导外围服务建设
政府作用以“政策引导、创造环境”转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握打造特色引领功能与补短板强弱项的关系,以七项新兴重点领域为方向,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发展理念,发挥比较优势和所能所长,在区域合作、产业体系、生态环境等领域打造若干特色功能[6],部分领域逐步实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引领型发展。改善满足先进制造装备业的相关产业引导规划、政策优惠条件、平台建设支持、产教融合政策、发展物流和交通、加强融资金融支持等。
4.3.2 加强企业两化服务建设
两化建设即企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程度,一是推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实现企业的经济活动由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以制造与服务相结合转型,围绕产品研发与制造开展增值服务,扩大工程施工业务,拓展海外贸易。二是推进制造与信息技术融合,重点围绕“一规划、两支撑、三平台、四系统”展开工作:一规划是指信息化规划;两支撑是指人力支撑和数据支撑;三平台是指国内外贸易平台、技术研发平台、工程施工平台;四系统是指OA系统、CRM系统、ERP系统、HR系统。
4.4 高效产业平台共建策略
加强政府间沟通,积极构建“阳江—区域”“阳江—城市”“阳江—企业”合作,实施多层次和多形式产业平台共建策略。一是建立“阳江—区域”平台战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及区域战略,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区等区域发展需求,不断探索经济联系纽带,推动重点产业合作,成立对应区域驻点招商点。二是建立“阳江—城市”共建产业平台战略,围绕国内GDP前三十城市建立装备制造产业对应关系,构建产业转移服务方向和产业上下游对接方向,促进产业转移,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条。三是建立“阳江—企业”共建平台战略,围绕大型上市公司、跨国集团扩产需求和投融资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进驻提供便捷接入途径,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打造营商精品服务,解决龙头企业进驻关注的融资、补贴、项目合作、配套、服务、上下游生态打造等需求。在实施高效产业平台共建策略的同时,通过科学运用梯度转移,聚焦产业转移;运用增长极理论,促进产业集群形成;运用极扩散理论,延伸产业范围[7-8]。
5 阳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5.1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着力构建全流程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制定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商务中介、装备制造协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协同创新机制,创建创新创业肥沃土壤。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受文化环境、基础条件、制度支持、人才水平等影响。科技创新网络由三个层次构成,分别是核心创新层(内层)、产业配套辅助层(中层)、外围服务支持层(外层)(见图1)。三个层次中以龙头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代表构成的核心创新层是整个网络的主导,若核心创新层断裂,整个网络将会解散、分裂。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共同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整个创新网络高效运转,加快产出高质量创新产品[9]。
图1 阳江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层次构思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推进新产品的研发,建立创新补贴机制,发挥创新引领发展驱动力,破解当前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破解创新活动高风险、高成本和外部性特征抑制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困局[5],探索建设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制度,有力促进创新活动进行。第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壮大,引导科研院所、高校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支撑产业链创新发展。第三,鼓励外部创新资源要素加快融入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共享机制,形成协作、开放、互动的新型创新网络。第四,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育成中心等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研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引领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成果转化管理方法和奖励办法,集中解决一批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总量。第五,加快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信息咨询、技术交易转让等创新服务。争取更多先进装备制造业国家、省重点研究计划及项目落户阳江,建设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重大创新基础设施。
5.2 高端定位区域身份,谋划阳江装备制造发展名片
区域身份是确立区域治理和规划的目标口号,在战略层面起到方向性作用,反映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前瞻性。地区产业发展可以根据新兴重点突破策略所确定的发展方向,构建高起点、渐进式、高标准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和“世界刀剪之都”等区域身份给阳江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名片效果渐显。借鉴以上方式,在发展装备制造业其他方面,阳江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新的角色名片。以良好的交通环境和出海环境,在做好制造服务的同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阳江市发展成产品交换中转站,成为新的“深圳蛇口”或“浙江义乌”,将阳江打造为发达区域或城市的装备制造生产基地、“装备制造后花园”,与发达城市形成“总部经济—生成基地”关系模式,初步实现“三来一补”基础功能,补充阳江的基础制造产业功能,为后续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奠定基础。
5.3 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夯实先进装备招商发展平台
第一,以新兴重点突破为纲领,龙头企业引进为目标,高效产业平台共建策略为手段,持续进行新增长极培育。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7]。深圳市2021年系统谋划了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建立了697家骨干企业专项服务小组,当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有力解决了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和进入问题。阳江可以此为鉴,围绕七项新兴重点领域,构建多个产业园区,建设更多的专项招商小组,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机制,按照“一个产业、一名领导、多个专班、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大力加强招商工作,如谋划大型船坞制造等新型装备制造业,建立工作专班。
第二,推动极扩散效应进行。极扩散效应并不一定会自动实现,极扩散效应的进行较大程度上依赖政策效应的促进。阳江的五金刀剪产业市场占有率约为全国的70%,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5%,进一步拓展空间有限,可谋划“五金刀剪→非电厨房五金→厨房小家电→卫浴产品”的极扩散发展远景目标,逐步形成“厨卫之都”新方向;在紧固件领域,可谋划“紧固件生产→传动件生产→液压件→机床零部件” 的极扩散发展远景目标;在海上风电增长极领域,可谋划“风电整机装备→风电海底勘探装备→风电运维智能装备→其他新能源装备”的极扩散模式等[7]。
第三,将招商引资放在首位。①扩充招商服务人才队伍,建立“阳江—区域”“阳江—城市”“阳江—企业”的多点招商工作小组,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首位。②构建沟通联络平台,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各地区企业协会等组织的沟通渠道建设,邀请各类协会和商会组织来访。③设置驻外组织平台。充分发挥地区驻点办事处、异地阳江商会的作用,积极主动与有投资意向的民营企业沟通感情、传达信息。④引入代理服务平台,探索成立企业招商引资新代理服务中心,创新招商引资绩效柔性管理模式。⑤发展园区开发管理平台,引入如海泰发展、招商蛇口、中关村类的园区开发管理龙头企业,充分引进第三方机构协助进行园区管理和招商引资,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促进高端产业集群集聚[10]。
5.4 优化要素资源环境,完善装备制造业支撑体系
产业集聚是多方要素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禀赋是产业集聚的最初诱因、人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重要保障、成本优势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动力、创新网络则是产业集聚的制度基础。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政府的推动作用对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至关重要,具体包括推进土地要素市场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市场一体化、行业协会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育人引人一体化等要素资源。①改善基础设施,改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条件,为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完善路网、配套设施、商业、食堂等,降低集聚区内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产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②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包括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产学研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③提升行业协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通过规范运作、明确职责树立各行业协会威望,发挥其数据统计、信息收集、调查研究、技术咨询、项目评估、检查监督、成果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起行业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和提出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④提升资金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大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财政科学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技术研发。优化配置国家、省相关财政性资金,采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奖励等方式,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开展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鼓励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元化市场融资渠道,构建覆盖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全过程的市场化融资体系。加快设立先进装备制造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引导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先进装备制造业优质项目及企业投资。⑤提升人才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建立重大项目与人才引进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发挥项目对优秀人才引进的带动作用,以“招商引资”带动“招才引智”、落实“返乡就业”鼓励政策。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开展联合招生或联合培养等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试点。改善实习实训条件,通过财政投入和多种筹资方式,支持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平台、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
5.5 创新政府工作机制,提供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保障
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优化现有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分工,制定责任清单、工作落实推进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效能,完善装备制造业发展政策体系。在实现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优势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招商政策一键通、主导产业一图清、企业进驻专人对接”的服务保障措施。建议根据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缺乏品牌意识、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改造示范项目,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淘汰落后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研究部署和指导全市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要转变发展思路,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具体规划目标和任务,保障推进效率,加强规划实施督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5.6 重点发展成套设备,促进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提升
加快关键成套设备和大型整机装备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综观阳江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必须将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技术装备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评估筛选,组织研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国内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扶持培育或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产业升级影响大、对装备业发展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成套设备、大型整机装备和重大项目。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打破主要生产零部件和单机的产业格局,彻底改变长期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态。通过“代工+创新”“产业转型”两种主要形式,提升装备制造业在省内外的市场占有率,促进装备制造业的跨越性发展。
5.7 注重绿色节能环保,谋求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展
以节能降耗为手段,提高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抓好能量梯级利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和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重污染等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产业。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挥工业生态和产业集聚效应,推进企业并购,提高产业规模效益,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充机制。
6 结语
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策略方面,可围绕新兴重点突破领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策略、制造服务产业融合策略、高效产业平台共建等策略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在实施路径方面,在高端打造城市名片的前提下,合理构建区域身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强化创新平台建设,优化要素资源环境,创新政府工作机制,重点发展成套设备,注重绿色节能环保等。政府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谋划合理、实施有力、监督持续的策略和路径,才能使阳江实现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带,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优化阳江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大发展的宏伟目标,真正成为“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
参考文献:
[1]杨洁,吴科任,李嫒嫒.靠“手艺”不靠“手气”解码合肥“新新”向荣的产业逻辑[N].中国证券报,2022-09-26.
[2]卫郭敏,汤兆雪.系统思维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2):60-63.
[3]阳江市统计局.阳江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阳江:阳江市统计局,2022.
[4]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Z].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
[5]廖爱红,卢艳秋,庞立君.龙头带动型集群政府研发补贴策略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3(8):22-31.
[6]阳江市人民政府.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R].阳江:阳江市人民政府,2022.
[7]骆仕斌,李爱娜,许兆欢.促进阳江装备制造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和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18):105-108.
[8]黄蕊,张肃.梯度转移理论下我国区域创新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9(12):87-97.
[9]申庆元,吴梦,陶晓燕.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分析[J].河南科技,2022,41(3):154-157.
[10]彭春香.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民营产业对接基础和措施研究——以阳江市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5):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