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敏 岑细丽 徐艳 朱玉宁 龙吕涛 王龙
摘 要:在疫情影响下,搬迁居民可持续生计受到严重影响,“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尤为突出。文章以贵州省六盘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生计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全面分析和总结得出在疫情影响下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困境主要有薪资拖欠、无土地种植、社区居民与景区提供工作岗位匹配度低、景区经济效益降低、社区居民对于景区发展参与度低等。并从政府支持、景区发展、文化水平、金融扶持、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为后疫情时代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提供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助力实现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安置型社区;旅游业;生计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6-002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6.006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家政策支持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将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低劣等不具备生存条件和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的乡村群众,按照自愿原则搬迁安置到旅游景区的内部或周围地区,基于此背景之下,形成了“旅游安置型社区”。借鉴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景区内增设工作岗位,吸纳搬迁群众进入景区务工,鼓励社区居民自主经营,依托旅游发展带动社区居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以保障搬迁群众稳定增收不返贫,六盘水旅游安置型社区得到快速发展,依托旅游业的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在疫情影响下,六盘水旅游业遭受巨大冲击,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减少,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亟须解决。基于此现实背景下,文章选用六盘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为例,对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所面临的生计困境进行调研分析,为其提供改进和发展方向,有效拟定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问题。
2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生计现状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是六盘水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景区,面积达68平方千米。六盘水自建立旅游安置型社区以来,截至2018年11月,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已迁入679户2782人,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自2018年以来,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接待总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直至2019年年底疫情发生,野玉海景区的旅游接待人数从2019年的300.1万人次下降到2020年的145.46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也从150738万元下降到79040万元,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大幅减少。首先,受疫情影响,对外交通受到严格限制,景区内客流量减少;其次,景区内的酒店、餐饮、火把节等关联产业持续低迷,加之六盘水旅游产业起步相对滞后,景区自身发展存在局限性,导致旅游总收入急剧下降,景区从业人员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景区内可提供的工作岗位减少;再次,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外出务工机会减少,经济来源不稳定甚至无收入来源;最后,受经济、交通条件的限制,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只有一所学校,一家医院,教育、医疗条件一般,所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区居民的生计困境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3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受疫情影响程度调查分析
3.1 调查地基本概况
工作开展以来,六盘水共建设了7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78个安置点,搬迁安置模式大致形成城镇依托型、园区依托型和旅游依托型三类,旅游依托型模式是将易地搬迁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社区居民则依托景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则是与旅游景区结合发展的典型旅游安置点,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建成房屋约390栋。由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旅游业发展处于下滑态势,而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成为影响居民安居乐业乃至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民生民计是人民的基本生计和幸福之基,疫情对居民的生活、就业、教育等生计问题是否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搬迁的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业发展有着实际意义。在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之后,为了客观反映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状况以及受疫情影响程度,项目成员于2023年2月到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展开调研。
3.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章的研究数据来源于对社区居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得到的数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入户问卷访谈的形式,实地考察搬迁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与社区居民面对面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安置情况、征地补偿、优惠政策、生计来源、生计困境等情况,其中共发放了52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份,问卷数量以户为单位,一户一份。根据问卷收集的数据分析,从样本分布的情况看,在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中,详见表1。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1.54%,男性占38.46%,女性比例大于男性,侧面反映出家庭成员生计分配情况。调查期间,访谈的对象大多数为家庭妇女以及老人,男性大部分皆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由表2可知,从生计来源来看,被调查的对象中,外出务工和景区工作人员占比皆为32.69%,政府资助帮扶占25%,居民的生计来源除了依靠景区提供的工作岗位外,一部人选择外出务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政府扶持;在就业方面,所从事的工作与旅游业无关联的占40.38%,从事景区提供的工作的占36.54%,经营与旅游业相关的占11.54%,房屋出租的占1.92%,由此可以说明,社区居民的工作大多以自主外出寻找为主。从社区居民的生计受疫情影响程度上来看,88.46%的居民用户认为其生计受疫情影响很大,少部分用户认为影响一般,在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之后,98.08%的居民认为生计较之前有很大变化。由表3可知,从访谈情况来看,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搬迁社区居民的生计困境受到多方面影响,从数据中得知,受疫情影响程度最大,最主要的生计困境是外出务工机会减少。可见,景区及政府提供的资助扶持已不足以维持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
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社区居民生计受疫情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社区居民就业方面,无论是外出务工者还是景区工作者,受疫情影响收入普遍减少,一是务工招收人数少和景区工作岗位缩减,收入不稳定;二是客流量减少,景区收入少,工资无法按时发放。据调查,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的搬迁户人口每户平均在5人以上,家庭负担重,由于社区居民之前大多为农村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景区所提供的岗位大多为保安和清洁方面,薪资较低。在疫情期间,客流量少,景区收入低,从而大大缩减工作岗位,工资无法按时发放。对此,在疫情进入防控常态化之后,虽旅游业发展逐步回升,但他们更多选择外出务工,疫情对社区居民的生计状况可谓影响程度深甚至改变其谋生渠道。
4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生计困境
4.1 拖欠薪资,未能按时发放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已安置玉舍、勺米、坪寨、发耳、都格、杨梅6个乡镇35个村,形成了庞大的旅游安置型社区。而大规模搬迁的目的,是要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来助力生计发展,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旅游行业遭受巨大冲击,社区居民的生计状况受疫情影响程度颇深,政府部门为解决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在景区内设置了安保、环卫、服务员等工作岗位,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景区客流量大幅度减少,收入来源降低,导致薪资无法正常发放,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陷入困境。
4.2 无土地种植,经济收益低
“十三五”以来,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水城县按照“搬迁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发展一个园区,激活一个集镇,脱贫一批群众”的思路,将部分群众集中搬迁融入海坪安置点野玉海景区,不仅户户住进具有彝族风情的新房,而且依托旅游发展,大多数群众的生计也得到了改善。但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景区生存发展难以维持,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更是难上加难,搬迁之前,社区居民大都依靠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等自给自足,维持生计,搬迁之后,土地资源匮乏,社区居民无自留地耕耘,衣食住行皆依靠购买所得,而社区居民原有耕地与搬迁地相距较远,交通不便,且劳动力欠缺,通过农耕种植自给自足无望,收入来源少。
4.3 居民文化程度低,与景区工作岗位匹配度低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开创了一种“产业带上新移民,旅游景区安新家”的集中搬迁模式,实现了“搬一个寨子、建一个景区”的目标,然受疫情影响,社区居民的发展受到限制。社区居民在搬迁之前主要是依靠种植与养殖来维持生计,家中多为老年人且子女较多,劳动力不足且抚养与赡养并存,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匮乏,教育资源短缺,大多数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水平受限,搬迁之后,由政府主导的就业技能培训,未能人人适应且都有合适的工作岗位。
4.4 客源大幅度减少,景区收入水平下降,且外出务工机会减少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是六盘水境内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及彝族文化体验的胜地,这里有良好的客源基础。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景区经济局势危急,客源大幅度减少,景区收入水平急剧下降,自主经营企业收入不稳定,而依靠旅游业维持生计的社区居民则举步维艰,只得独辟路径以维持生计。然而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许多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社区居民外出务工机会减少,生计问题大为艰难。
4.5 社区居民对于景区发展参与度不高,缺乏集体荣誉感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是搬迁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安置社区,搬迁的标准是居民在原来的社区由于各种因素不适宜再继续居住,符合国家下达的搬迁政策,由政府主导执行使居民搬迁入户,搬迁居住地随机分布,周围邻居也具有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割裂了社区居民的社会关系,社区居民对社区归属感不强,对景区的发展亦抱着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缺乏集体荣誉感。
5 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问题解决措施
5.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针对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社区薪资未能按时发放问题,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相比其他行业受影响程度较深。海坪彝族文化小镇依托政策积极发展,社区居民的收入主要依托旅游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支出,及时发放工资,保障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
5.2 转变思路,运用社会化媒体推广景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社区居民外出务工的机会减少,在此背景下,社区居民应自主学习社会化媒体,学习其运营方式,以及如何更好地为景区服务、快速增长粉丝、变现等;还可自发形成团队,拍摄景区的特色景点、美食、文化等,通过线上推广,创造收入来源。
5.3 提高居民文化水平,提升社区居民与景区工作岗位匹配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和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重视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社区居民就业,提升工作匹配度,针对社区居民的不同文化程度给予对应的培训方式,以适应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社区居民的需求。社区居民中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居住在社区里的大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因此,需投入大量的培训时间、培训资金,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提升社区居民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
5.4 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激发居民主体内生动力
通过产业贷款、小额度信贷、务工补贴等方式,促进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社区居民增收。社区居民主体内生动力缺乏,内生动力意味着社区居民主体意识觉醒,目前,社区居民思想落后、文化水平不高、主动性较低,多数人的生计主要依赖政府帮扶,政府应正确引导,激发居民主体内生动力,提升社区居民自主发展能力,主动学习,积极寻找发展方向,主动参加技能培训,学习一技之长。
5.5 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景区发展,完善旅游相关设施建设
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社区可以建立入股机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入股,参与分红,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联,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 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关注度,提高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工资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此外,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色旅游体验项目建设,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性,从而实现旅游增收,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强景区知名度,增加景区收入。
6 结论
“旅游安置型社区”对群众的生计发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依托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搬迁后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效果显著。然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旅游景区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少甚至无收入来源,景区无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无法正常发放,景区内客源大幅度减少,自主经营企业无收入来源,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社区居民的可持续生计状况受疫情影响严重,生计困境逐一显现。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分析和总结得出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主要有: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景区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旅游业发展呈现多样化,增加旅游景区收入来源;加强思想和文化教育,提升社区居民与景区工作岗位匹配度;要加强金融扶持力度,激发居民主体内生动力,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景区发展,完善旅游相关设施建设。以上措施供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推动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发展参考,也为“后疫情时代”旅游安置型社区居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提供改进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龙.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 [D].贵阳:贵州大学,2019.
[2]夏洪燕,刘颖,彭珍桃,等.六盘水海坪彝族文化小镇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旅游,2022(14):60-62.
[3]张纪容,阳利永,杨涛.新冠疫情对贫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研究——基于云南典型村的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22(10):208-211.
[4]彭进,叶慧,杨海晨,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居民生计和脱贫攻坚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21(2):14-17.
[5]张睿,杨茗,曹若湘,等.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北京市居民疫情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2,49(2):193-195,212.
[6]祁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现状及对策——以昭觉县M社区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2-36.
[7]陈菲菲,张祎彤,仇焕广.“挪穷窝”后如何实现平稳过渡?——基于疫情冲击下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治理的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2):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