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6-14 06:52张国锋黄佳慧董大朋
中国商论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区域经济黑龙江省

张国锋 黄佳慧 董大朋

摘 要:由于地理、资源、历史、人文、技术等原因,黑龙江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呈现不平衡态势,这种区域间的经济差异影响着黑龙江省整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并且各地区经济差异不断加大。文章通过深入研究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分析黑龙江省在实际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受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并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地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黑龙江省;产业发展;城乡发展

本文索引:张国锋,黄佳慧,董大朋.<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11):-14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6(a)--04

2023年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维护产业安全中积极履职尽责,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振兴规划的重要区域,如今黑龙江省的发展模式向着数字经济发展、生物经济发展、冰雪经济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四大新经济产业蓝图发展,要将黑龙江省建设成为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也要解决好黑龙江省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长久以来,由于诸多原因,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如大兴安岭、牡丹江等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而东部地区如哈尔滨等地经济产业链较为完整,并且,许多国内外投资聚集在东南部地区,而西北部地区则缺乏有效吸引投资的方法和政策支持。因此,本文将寻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1 黑龙江省区位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部,总面积 47.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2019年,黑龙江省GDP为13612.7亿元,位居全国第24位;2020年,黑龙江省GDP为13698.5亿元,位居全国第25位;2021年,黑龙江省GDP为14879.2亿元,位居全国第25位。2012—2021年,黑龙江省GDP排名从第17位下降至第27位,发展水平持续下降。这种局部性的经济差异正在阻碍黑龙江省整体经济的稳健发展。

1.1 黑龙江省不平衡的区域经济

如图1所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总量相对不平衡,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14879.2亿元,而从黑龙江省各市GDP数据可以看出,哈尔滨、大庆、绥化、齐齐哈尔3个地区GDP总额达到10373.9亿元,占黑龙江省GDP总量的很大一部分,佳木斯2021年增长率为7.5%,全省最高增速,伊春GDP增速为7.3%,发展潜力巨大;牡丹江等九个地区的GDP总和为4505.45亿元,不及哈尔滨GDP的85%,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黑龙江省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有大庆、齐齐哈尔、绥化三个城市,GDP总和为5022.2亿元,而哈尔滨一个城市的GDP就达到5351.7亿元,还具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见,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1]。2021年,黑龙江省地区GDP与人均GDP排名有所差异,大庆和哈尔滨在黑龙江省人均GDP排名中为第一名和第二名,黑河市为第三名,大庆市是全省唯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的城市;大兴安岭、双鸭山、鸡西等城市人均GDP均在4万元以上,鹤岗、牡丹江、佳木斯、伊春、七台河、绥化、齐齐哈尔的城市依次排到第十三名,齐齐哈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0104元。

1.2 黑龙江省产业发展不平衡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结构失衡较大,不同地区资源比例存在差异,影响了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的组成和比例关系,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水平[2]。推动新旧动能不断转换,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哈尔滨不仅利用冰雪旅游资源等优势发展产业,还加速发展食品加工和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齐齐哈尔等地旅游资源丰富,可以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内涵,进而作为吸引游客的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大庆等地拥有丰富的油煤矿产资源,可拓展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经济收入水平;其余城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第三产业,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从“一、二、三”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资源侧重调整,从国家大发展战略来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调整趋势一致。产业分工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并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专业化生产,进而实现技术进步和集聚,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3]。

如表1所示,哈尔滨在这段时间中的第三产业占比一直维持在50%左右,并且仍在较小幅度的增长。牡丹江省的第三产业占比从2012年37.7%增长到2021年的54.3%。哈尔滨和牡丹江的第三产业占比相较其他城市处于较高水平。佳木斯的第三产业占比从2012年的45.2%逐年下降到2021年的40.4%,这是因为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将第三产业资源部分转移致使占比逐渐下降。其他城市在这段时间也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比整体上呈现出积极的上升趋势。

1.3 黑龙江省城乡发展不平衡

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直接的表现是城乡发展的差距不断增加,在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下,地方政府往往会在资源和政策投入方面更加侧重城市地区,将其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使得更多资源流入更加发达的城市,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如图2所示,城市乡村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城市是大庆市,城镇居民收入为45876元,乡村居民收入为20424元,两者的差距达到25452元,城市乡村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是鸡西市,城镇居民收入为28252元,乡村居民收入为23406元,两者的差距为4846元;其余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较大,不利于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2 黑龙江省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原因

2.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因素

地区经济发展的演进是一个相互联系、密切交织的动态调整过程,地理区位邻近性、比较优势相似性、经济结构合理性、交通设施连通性等均为其特征影响因素[4]。由于地理位置因素,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例如,大兴安岭的位置比牡丹江更靠北,导致种植业发展方向不同。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黑龙江省地势东高西低,这种地形地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山区交通不便、平原地区农业发达等。地理位置偏远和地形地貌复杂,黑龙江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物流成本较高。这限制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2.2 资源开发影响

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大量黑土资源。然而,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各不相同,城市之间自身资源的开发水平也各不相同。从自然资源来看,大庆拥有丰富的煤油资源,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靠资源经济推动,第二产业占比较高,但生产效率低下。由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减少,甚至出现阻碍情况;而西北地区主要是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作物种类单一,西北地区交通建设不完善,教育水平较低,人口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较低,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问题。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地形地貌复杂,黑龙江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增加了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西北地区交通建设不完善,且位于山区,进而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2.3 区域政策因素

黑龙江省的市场经济化程度相对其他省份较低,城市体系不完整,法制建设不完善,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城内经济联动发展。黑龙江作为中国的一个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以重工业为主,将石油、煤炭、钢铁等产业作为重要发展对象,例如大庆石油、哈尔滨钢铁、鸡西煤矿、鹤岗煤矿等。国有企业改革也相对滞后。区域政策的针对性是指相关部门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地方发展过程中为突出地方经济特征从而对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例如,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发展具有优势,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在政策制定中重点关注有关地区,对粮食加工产业地区进行政策扶持,这也间接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不断加深。

3 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建议

各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将继续拉大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西北地区资源效益难以有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各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将继续拉大区域经济差距,全省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不利于地区稳定发展。为分析黑龙江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原因,调整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本文建议可采取如下措施。

3.1 完善交通网络,促进跨区域合作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5]。改善交通运输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流动,也有利于区域合作,推进多式联运协同发展,应加快高速公路、机场、城际铁路等交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公共交通在各个城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哈尔滨市区,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拥堵易发地区和时段交通路线可行方案,以缓解交通问题。

3.2 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环境

黑龙江省拥有资源条件优势,矿产资源丰富。要立足黑龙江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6]。具体而言,黑龙江省的水电储量达到1153千瓦,主要集中在干流、松花江,可以适当加大水电产业发展力度,发展旅游业;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鸡西的气候和地形相似,农业发展模式和经济作物种植也有相似之处,根据季节的不同种植适当的作物,实现“夏看花、秋看果、冬赏雪”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哈尔滨为中心,周边围绕牡丹江、伊春、大庆、佳木斯和绥化,6个地区已形成了中部经济圈,产业、区域人口相对聚集,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工业化与休闲旅游业发展迅速,要利用自身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3.3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政府管理

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期规划和发展[7]。为努力培育地方特色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应以“一县一业”为重点,着力解决产业结构中的问题,促进第一二三产业持续发展,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平衡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产业技术发展,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不断减少区域经济差距。企业应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销售平台,提高产业技术发展,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不断减少区域经济差距。政府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引入高端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使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各地政府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措施,充分发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的有效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稳定社会秩序,为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4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缩小城乡差距,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8]。夯实城乡一体化,使城乡能够在同一维度上发展和建设,为深化城乡在更多领域的合作提供保障。

4 结语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9]。本文对黑龙江省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得出,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虽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但是,在当前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各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不协调现象,制约了黑龙江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引进技术型产业帮助其有效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

参考文献

曲阳阳.资源型城市将走向何方: 关于黑龙江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思考[J].群言,2023(10):37-40.

本报评论员.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稳固高质量发展根基[N]. 乌海日报,2023-11-28(1).

姜庆,苏皑.产业分工、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增长[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3,39(6):110-119.

杨芯,陆小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变轨迹与影响效应[J].统计与决策,2023,39(10):105-110.

刘洪贤.基于交通运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航务周刊,2023(39):47-49.

马伊宁.加快构建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N].新疆日报(汉), 2023-11-06(2).

尹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难点与优化路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33):21-24.

王红,黄树增,惠建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日照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2(13):99-101.

晏月红.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2(13):42-44.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区域经济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