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放射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的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它旨在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与个性等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且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实现从教走向学、教与学传输通道畅通、自主性深度学习、知识结构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减负提质”成为现实。
【关键词】初中物理;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5-0031-04
【作者简介】陈彬,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扬州,225200)教学研究科副科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
初中物理中考一轮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重在打基础、厚底子,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笔者致力于初中物理学科中考复习教学研究,秉持“没有自我系统的开启就没有学习”的理念[1]130,试图改变“教师对学生过度掌控,教师扶着学生、牵着学生甚至绑着学生完成教学过程”[2]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以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作为核心任务推动复习课自主学习”的教学主张,将学习的时间、空间、机会与个性等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且真实发生。
一、思维导图及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s),是用“画”的方法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兼具放射性思维与系统性思维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是一种结构性思维可视化工具。
学科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在学科教与学中的具体化。学科思维导图吸收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遵循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注意规律、记忆规律、脑科学等,能够促进人的左脑逻辑、顺序、文字、数字功能区和右脑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功能区的协同开发,特别对处在成长黄金期的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具有开发作用。
学科思维导图分为归纳型、分析型、创作型三类。其中,分析型学科思维导图属于“发散且递进思维”,便于梳理结构线索和理清思路,适合新授课、习题讲评课;创造型学科思维导图属于“发散思维”,便于突破思维桎梏,提出新观点、新创意及新方案,适合写作课、实验课;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属于“聚合思维”,便于知识结构化和理解性记忆,适合复习课。
二、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1.做好学习准备
准备阶段,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是什么;学科思维导图的品质标准,“形”(主题、主干、层级、关键词、标注、色域)与“神”(目标、问题、要素、关系、对象、规律);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的方法步骤;学科思维导图对人的思维模式、思维技能、思维特征产生的积极影响。
2.有序推进实践
画学科思维导图是以“情境—问题—梳理归纳—设计—矫正”为主线,基于探究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利用物理教材、学习笔记、中考指要等材料开展自学,借鉴思维导图范例,自主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检查、点拨指导。
下面笔者以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复习课教学为例谈实践推进。
如图1,在完成“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这一核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靓”其“形”:将“电功和电热”作为图的中心,突出主题;将主干分为“电功”“电功率”“电热”“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四条枝干,便于记忆;设置“电功和电热”到“电热”再到“焦耳定律”,最后到“计算公式”四个层级,从宏观到具体;关键词简短又精准,学生结合家庭电路的实际结构,提炼了“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熔断器、开关、插座、用电器”七个有关家庭电路组成的关键词;标注重难点,在“焦耳定律计算公式”部分,学生归纳出Q = W = UIt,Q = [U2tR]等公式时,在连接线上标注出“纯电阻”的适用条件,扼要易读、形式美观。接着,提其“神”:学生基于教材内容,将复习内容串线织网,在一定时间内画出由结构化知识组成的思维导图,实现“将一本书从厚变薄”;提倡“淘金式”发问,一问到底,在“电热”部分,教师沿着“电热器运用什么原理—电流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焦耳定律内容是什么—焦耳定律的表达式是什么—热量与电流的关系是什么—电热与电功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情况下电热等于电功”的问题路径不断发问,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及应用的过程,实现溯源求真;学生全面把握复习内容,提取要义,找准要素,实现精准表达;学生画图时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做到关系明晰、脉络清楚;学生能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开展横向纵向比较、外延内涵的辨析,做到规律形成脉络清晰、规律内容记忆准确、规律应用规范灵活。
核心任务不同于一般任务,它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是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要完成这样一个核心任务,一两节课是不够的。[1]134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特点,“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参考范例画、独立自主画、创新创造画。而根据知识覆盖范围和画图的难易程度,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章节小综合,后板块大综合。
3.利用评价优化学习
教师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如实记录学生“计划(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开展基于证据的评价研究,做到以图说学、以评优“画”、以“画”促学。
笔者选取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一轮复习过半甚至更长时间跨度内,及时收集好每一位研究对象的每一份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研制出初中物理学科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评价表(如表1),从“形”“神”两个维度开展评价,总结经验做法,反思问题症结,调整优化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推进一轮复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还可以记录学生的兴趣点、情绪变化、注意力、学习速度等,以口头测试、纸笔测试等实施针对个体的测试方案并如实记录测试结果,以一轮复习后的适应性训练数据为基础分析学业质量与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是否成正相关的关系。通过以上研究途径,比对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习结果的影响,以此作为改进优化实践的事实依据。
综上,将“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作为核心任务推进一轮复习,能够实现如下进阶式教学目标:画一幅图;梳理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跨越参考范例画—独立自主画—创新创造画三个阶段;培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
三、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下的初中物理复习课堂的变化
1.学习方式从教走向学
将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作为核心任务来推进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是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业,以“情境—问题—梳理归纳—设计—矫正”为主线,以完成可视化学习成果为主题。学生经历了“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三个步骤,抓住了“快速回忆、系统思考、推敲优化”三大关键,追求“思维至上、形神兼具、创新创造”三种境界。这样的学习活动,面向全体又激活个体;教师“闲”下来了,学生忙起来了;课堂是安静的,但学生是激动的。
2.教与学传输通道变得畅通
有效课堂,教与学的传输通道是畅通的;低效课堂,教与学的传输通道是堵塞的。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一端连接教师、教材、范例等,另一端连接学生,“画”的过程能够调动学生的脑、眼、手、嘴协同行动。学生“会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就成功搭建了教与学之间畅通的传输通道。这一传输通道还有反馈功能,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思维导图,可以发现其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落实补救措施。
3.深度学习变为现实
中考一轮复习的课堂上,在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这一核心任务驱动之下,学生经历较长时间的基于探究性且有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形成了走向深度学习的“活动与经验”学习机制。学生适度紧张,眼看、嘴念、脑思、手画,一刻不停,每一个学生都不敢懈怠,学生在思考中布局,在布局中绘画,在绘画中反思,在反思中优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落实了走进深度学习的“联想与结构”参与、“本质与变式”训练。在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将经验进一步扩展提升、间接经验直接化、符号实体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做到了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完成了走出深度学习的“迁移与应用”实践。经过自评修改、互评优化、他评推荐,优秀作品的借鉴和获奖者的宣讲,学生能够明白学习的意义所在,复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由“逼我画”变成“我会画”,最后发展到“我乐画”,实现了超越深度学习的“价值与评价”激励。
4.结构化知识体系有效形成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可以分为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板块,知识点多、碎,学生大脑中的新授课所学知识往往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通过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学生将知识点连接成知识串,再把知识串联结成知识网,构建物理知识、物理科学方法和物理思维体系,并纳入大脑图式中,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推进物理大概念的形成。这样,学生对复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知识脉络的梳理更加清晰,同时学生的物理素养实现了进阶。
解题不等于解决问题,高分数不等于高品质。画归纳型学科思维导图正是落实“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3]的育人评价导向,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复习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春易.从教走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2]沈春华.历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2017(7):4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