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堂
【摘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符合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要求,具有教学推广价值,因此研究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开展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线上微课预习、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线下学习任务布局、课题归纳总结和构建数学作业平台,实现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和知识的有效衔接,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精准作业等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引 言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下课堂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案.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信息化与线下教学信息化结合在一起,形成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在线作业的基本教学逻辑,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优势,加强线上线下教学结合,不断构建以小学生为主的数学教学体系.
一、小学数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
小学生对知识有着天然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多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愿被压抑,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尊重小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尊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同时又提供了辅助学习的手段.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以微课为代表的预习方案,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形成一对一的学习体系,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容,辅助学生完成预习工作;另一方面线上教学中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方案,实现了互动式教学,有效调动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互动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
(二)符合数学教学设计要求
常规数学教学设计通常是以教师的意愿推动数学教学进程的,是基于教师主观对学生的评价而开展的教学设计,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教师评价是以结果为导向,没有过程性评价,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开展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评价.一方面在导学阶段注重分析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堂知识衔接,通过情境教学、学生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将预习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评估学生预习情况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作业设计过程中以信息技术支持平台教学,可以实现作业精准推送、分层指导,解决学生差异化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思路
(一)线上微课预习,培养预习习惯
混合式教学中,预习采用线上微课的方案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升预习质量,解决一般知识点学习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设计线上微课预习时,教师应注重微课知识点的设计、微课内容优化、时间控制等工作,充分发挥微课价值,助力小学生学习.此外,设计微课预习时教师还应搭配电子任务书,用于检查小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为例,单元教学的内容知识点比较多,包括圆的基础知识: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课堂教学时,教师进度会比较快,会把圆的重难点放在圆周长和面积的学习上,而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容易影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于线下教学考虑,教师可以布置线上微课预习方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圆基础知识的微课资料,包括“圆的半径与直径”“π的推理”“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推导”等多个视频主题,学生在观看资料时可以快速地了解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其次,教师布置的微课预习资料还应配合必要的练习题讲解,如圆的周长公式的视频资料中,除了公式推导资料以外,还需要附上具体的例题,以例题的方式讲解如何实现公式的应用,帮助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目标;最后,教师应提供电子任务书,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任务书与微课资料相配套,主要用于学生完成微课预习以后,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电子任务书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公式应用题型等,学生阅读电子任务书时可以结合遇到的问题二次学习知识内容,从而在预习阶段夯实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实现知识衔接
创设教学情境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思路.创设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在导入阶段选择恰当的情境引入课堂知识,同时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知识储备,实现情境教学与学生预习知识互动的效果,实现知识衔接的同时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导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预习知识储备,实现有效导入的目标.如导入情境中,教师可提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与长方形等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观看推导过程时回顾自己预习的图形和公式推导过程,在情境学习中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为后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此外在导入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可以随机选择情境让学生说明情况,如视频播放时教师用电子白板的截取功能,截取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视频,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通过截取的视频,哪位同学可以说一说,视频中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及公式推导过程呢?”通过问题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实现课前预习与课本知识的有效衔接.除导入环节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用视频进行合理的构建,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用电子白板动态展示长方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看到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底边长的关系,通过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公式推导.同时,动态演示的过程也会促使小学生将动态资料与自身学习的视频资料结合在一起,实现知识衔接,加深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总之,创设情境关键是发挥情境的动态性,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内容形象认识数学知识,同时将学生的预习资料、以往学习的知识与情境内容整合在一起,从而促进知识衔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布置课堂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任务的布置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方案.布置课堂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所学知识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展开讨论,在交流与合作中寻找解决思路并完成既定数学学习目标,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在计算24×12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计算.在计算时,学生小组内部讨论的计算逻辑并不一致,学生1给出的计算逻辑是:可以将12看成10+2,因此计算过程为24×10+24×2=240+48=288.学生2给出的计算逻辑是:可以将24看成20+4,因此计算过程为20×12+4×12=240+48=288.学生3则用的竖式计算.学生小组的计算结果虽然相同,但计算的逻辑和方法不同,教师应在学生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讨论以上三名学生计算的逻辑是否正确,是否可以使用其他的计算式.这一过程中,需要集中讨论三种计算逻辑,在讨论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会提出多种算式进行验算,从而实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深度学习.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以上三种计算方式哪一种更加快捷.在讨论时,学生关于何种方式更为快捷的意见是多样的,这与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已有的逻辑有关系.有的学生认为学生1和2的计算快,有的学生则认为学生3的计算快.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明确可以先用学生3的方式进行竖式计算,然后再用学生1或者学生2的计算方式进行口算验算,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一步讨论,如像111×12这样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否依然可以用以上三位同学的计算方式,哪种计算方式比较快一些?通过进一步讨论,提升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总之,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以布置课堂任务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广泛讨论研究,体现线下教学的优势.
(四)归纳总结内容,逐步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内容通常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包括课堂学习知识、课前预习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弥补.归纳总结的过程还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将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内容的核心是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进行整理,同时实现知识前后整合的目标.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为例,在课堂结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具体方式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基础知识点,如圆锥有什么特征?圆柱有什么特征?这一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展示实物,让学生总结.圆锥的特征是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通过整理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夯实圆柱与圆锥的基础知识,同时教师需要在电子白板上用表格的方式整理出基本特征,方便学生记忆.其次,归纳总结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如教师可以将圆柱、圆锥与长方体、正方体结合在一起进行归纳,从基本特征到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均进行表格化归纳,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面积公式记忆问题和理解问题,同时在整合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最后,归纳总结需要逐步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用电子白板画出圆柱与圆锥知识的思维导图,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归纳总结的质量.思维导图是小学生归纳总结的有效方式,对学生未来学习数学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小学阶段的思维导图绘制较为简单,因此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时要注重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思路,引导学生完成基于自身理解的思维导图的构建,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总之,归纳总结是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逐步解决问题,以归纳的方式整理资料,以总结的方式发现问题和寻找知识链接,提升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基于平台优势,布置精准作业
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布置精准的作业,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托平台开展电子作业设计,以分层为主要特征,使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平台还可以获得相关的习题,从而实现布置精准作业的目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作业设计是混合式教学的集中体现,也是实施精准教学设计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积极构建数学平台并积极推进数学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线上优势,设计数学分层作业并通过平台进行推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层次化的作业,可分为基础题、应用题和提高题,前两部分要求学生必做,后一部分要求学生选做.分层作业设计可以解决学生数学学习差异化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数学知识,助力学生发展.同时分层作业以电子文件推送,让学生获得了公平学习的机会.其次,基于数字作业平台,大数据可以为学生数学作业优化提供资料,如学生在线完成作业后提交,由大数据分析学生的错题然后学生点击错题就可以得到平台推送的错题分析和相关例题,学生阅读错题分析后还需要完成相关的例题,通过例题可以实现知识的二次巩固,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无法获得指导时,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提交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可以解答或者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在线沟通,解决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此外针对共性错题,教师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析,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任务,提升学习质量.总之,线上线下混合式设计可以实现分层作业设计,还可以实现作业精准推送,同时还可以实现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解析,实现数学知识的查缺补漏.
结 语
小学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构建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灵活做好线上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精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结合性设计,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做好课程整合工作,实现多样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探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52-54.
[2]常慧.科技引领教学创新:小学数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J].中国新通信,2022,24(18):194-196.
[3]陈静坤.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22(26):66-69.
[4]杨致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2022(1):175.
[5]刘文娟.基于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运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5):54-56.
[6]帅梦芸.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宜春市奉新县A小学为例[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