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童年创伤 戒断短视频成瘾

2024-06-12 12:42
农村百事通 2024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负性经历

短视频目前已成为大学生的新型“数智义肢”,用以消遣、社交、获取信息等。比如上课时趁“无聊之际”看看某网红是否更新,吃饭时将短视频作为“一道下饭菜”,睡觉前躺着刷个几小时还不罢休……不仅如此,日常社交也大都围绕短视频内容中的热门事件、歌曲、网红人物展开。大学生深陷短视频的“花花世界”,你是否想到童年创伤竟然是其背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童年创伤与刷短视频成瘾的关系

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率高达15%,数据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的短视频浏览时长占比相当高,甚至已经超过游戏时长,因而网络成瘾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大学生的刷短视频成瘾上。全球经历童年创伤的大学生占比很高,平均每3个大学生中就有2个经历过童年创伤。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在多数大学生群体中都有显现,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童年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该时期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不仅会直接导致个体出现不良行为,如网络成瘾、攻击行为、自残等,还会间接地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依恋风格、人格、应对方式等进一步导致网络成瘾。这些消极影响在未干预、未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在成年后依旧存在。

研究发现,经历童年创伤较多的大学生更易出现短视频成瘾倾向。这种正向预测作用在性别、地域上出现一定差异。女大学生更爱社交、渴望寻求依恋等心理因素使其更易成瘾。相较于城市的大学生,农村的大学生如果童年时为留守儿童的,更易受到父母的情感忽视以及其他监护人的躯体虐待,因此也更易刷短视频成瘾。

◆童年创伤成为刷短视频成瘾风险因素的原因

1.焦虑、抑郁情绪

早期负性经历不仅使个体更易关注生活中的消极事物,还会减弱其情绪调节能力。两种影响机制一定程度上都会使个体承受更多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符合个人“口味”精准个性化的视频推送,让大学生轻易快速地被吸引并获得高度的“快乐”与“兴奋”感,从而暂时性缓解负性情绪。

2.低自尊与低自我认同感

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进行“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你还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的社会批评,这不仅不会达到激励作用,反而会引发孩子的自卑心理以及低自我认同感,甚至会使孩子形成一种自我贬低与否定的固化思维。相关研究发现,父母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低自尊显著相关,低自尊与低自我认同又与短视频成瘾有直接联系。很少受到肯定与认同的大学生渴望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来填补幼年时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及认同。

3.社会补偿与依恋理论

有研究指出,网络的匿名性、便利性以及逃避性,会一步步引诱个体陷入“手机成瘾”。社会补偿论也指出,网络为经历童年创伤的个体搭建了一个安全、隐秘的自我暴露场所,刚好可以填补在不安全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内心所缺失的安全感以及渴望融入社会但又害怕公开社交的心理。另外,学者弗洛雷斯指出,成瘾的根本诱因是依恋障碍。负性童年经历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的依恋风格多为不安全型。该依恋风格的个体缺乏安全感、低自我认同感、渴望获得爱与关注但又不信任他人。这些会导致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社交困难,无法满足社交需求,进而去短视频提供的“安全基地”来填补孤独感。

4.压力易感与“逃避式”发泄

压力的负面影响对经历过童年虐待的个体要更严重,个体的感知也会更敏感。大学生处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期,承受着来自学业、工作、社交多方面的压力,高压力个体更易出现短视频成瘾。长期的童年虐待还会导致个体形成一种非主动性、逃避式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种负性应对方式又与短视频成瘾有着直接关系。深夜依旧沉浸于短视频带来的快感中,麻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逃避白天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这成为不少大学生一种“简单低成本”的发泄方式。

◆童年创伤修复的手段

1.采用积极方式缓解负性情绪,转移注意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蒂文·海斯的接纳与承诺疗法,强调以一种跳脱的旁观者角度去建立“思想认知”与“客观世界”的分离。比如我们站在海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海浪击打着一艘小船。那艘船的状态可以代表我们目前的一种状态,现在这艘船可能自己觉得马上就要沉没大海,但是你在远处观看却发现太阳已从远处升起——马上就要雨过天晴。因此,不如从一种乐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缓解情绪,可以在悲伤抑郁时深呼吸、做冥想、听听音乐、做运动,培养几个兴趣爱好,或者和朋友一起旅行,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2.自我接纳与肯定,提升自信心和自我价值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提出,当我们全然接受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诚然,积极地接納与肯定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审视自己,还能在一步步的肯定中重拾自信,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及价值意义。找到自己最想改变提升的某个方面然后去定一个目标,并立刻行动。整个过程中可以采用积极暗示法、每日微笑法,不断地促进自己。比如每天早晨睁开眼可以伸个懒腰,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和美好的自己,心里想:“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我是最棒的!”我们应通过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来寻找自己的价值感,而不是无限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虚无感。

3.主动社交,积极解决问题

有一名大学生患有非常严重的社恐症,害怕在他人面前讲话,为了解决社恐问题,他每周主动到公交车上发表演讲、与陌生人聊天。慢慢地,他不再恐惧与人交流。其实,存在问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逃避会使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主动地与他人多沟通交流,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是解决孤独感的有效举措。如果你觉得很难,不妨从对身边朋友的一句问候,见面时一抹微笑开始行动。

(摘编自《大众心理学》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  付俐俐   梁显琪   刘海伦   邮编:224002)

猜你喜欢
认同感负性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