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的比较与整合

2024-06-11 14:50:43陈颖
教育家 2024年18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学生

陈颖

在教育变革过程中,道尔顿制和翻转课堂都被认为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创新的重要路径。二者的核心理念和组织形式较为相似,同时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道尔顿制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培养起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翻转课堂则通过为学生提供预习材料和课堂指导,将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助者,促进学生进行更高效的课堂学习。二者的根本目标均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自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将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进行整合,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让教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也可以创造更具启发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动力。

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的基本概念

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的创始人海伦·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以蒙台梭利和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及动机心理学为基础,提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契约制学习”,即以契约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进行自主管理。契约制模式下,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海伦·帕克赫斯特提出,在教学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就要把整个学习任务以“作业合同”的形式发布给学生,也就是把课程细分为各种任务,学生接收任务清单被视为“签署合同”,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则是“履行合同”。这一模式重构了课堂教学,其本质在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取得学习进展。创立百年来,道尔顿制在全球教育变革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一所高中的两位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于2007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学习时间重新分配——学生在课堂外预习相关课程内容,通过阅读、观看视频或在线学习等方式获取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通过讨论、合作、实践验证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知识。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学生主导学习,即学生在课堂外主动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理解概念,进而主动参与课堂并进行深度思考;二是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时间被用于讨论、解决问题与合作学习,有效增进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三是深化学习,通过在课堂上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四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的比较研究

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均强调学生主体性、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导向,这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二者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主张学生要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成果的评估中;二者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对学习任务和节奏进行自主决策;二者的课堂实践均主张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与同伴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二者都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同时,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学习环境的设置上,道尔顿制强调学科教室的建设,即通过教材和器材等各类学习资源的整合,在学科教室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充分的学术支持;翻转课堂通常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前向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微视频讲解,以此替代或部分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完成知识的内化。事实上,学科教室和线上资源的建设与整合,恰好也是当下学校环境建设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学习资源方面,道尔顿制倾向于遵守一定的进度管理规则,帮助学生根据契约书的要求和指引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所能运用的学习资源和所能达成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科教室的建设水平与学科教师的指导水平。翻转课堂的倡导者则提出,短小精练、风格活泼的微视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常来说,微视频的吸引力越强、质量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两相比较,翻转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体、更丰富的学习资源,道尔顿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其提供更加细致的指导和关注,二者的优势形成一定的互补效应,可以结合使用。

在学习过程管理方面,道尔顿制引入一系列图表呈现方法,便于学生记录自己的进度和进步情况,也便于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翻转课堂则通常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管理。

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的整合策略

借助道尔顿制的图表呈现方法,翻转课堂同样也可以直观地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样,借助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大数据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观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进步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获得智能化分析和针对性改进建议。道尔顿制与翻转课堂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情,有效提升教育活动的效率和实施效果。

在操作层面,二者的整合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可将翻转课堂的预习环节与道尔顿制的契约任务相结合,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看视频进行预习,获取基础知识,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课中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性问题,指导学生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并在下课前进行任务自评与互评,对学习过程和自我表现进行总结反思。课后阶段,通过作业练习、小组项目或实践活动等,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多元立体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要巧妙地将课后任务与下一课需要预习的任务结合起来,这十分考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把控能力。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以提升学习效果。

道尔顿制和翻转课堂的整合有利于创造具有启发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其深度理解学习内容,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具体而言,道尔顿制和翻转课堂的整合策略包括以下几项关键内容——

引导学生自驱行为的发生。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此,好的教学设计是合理且清晰的,使学习过程既有组织性又有逻辑性。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列表,让学生清楚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标准,在制定和履行契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激活学生的学习自驱力。

着重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整合模式下,教师、学生、教材和信息技术四个要素被系统梳理和重新组合,教师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有效使用资源,学会与教师、同伴合作,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面向未来教育,重新定位教师角色。随着大数据和AI技术的广泛应用,道尔顿制和翻转课堂都以其良好的可操作性,不断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的前瞻性思考与创造性行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领者。

总而言之,道尔顿制和翻转课堂的整合在贯彻与落实新课标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有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促进教育创新和学生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